(相關資料圖)
近日,北京師范大學校長馬駿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與方法論”為主題,為2023屆畢業生代表上了一堂畢業思政課,勉勵同學們要樹立大格局大境界,做有強烈使命感的北師大學子。
正值畢業季,許多高校紛紛通過花樣方式講授大學中的最后一堂思政課,給畢業生們傳遞“大”課堂中的“大”道理,護送畢業生們踏入社會,開啟人生新征程。
這個畢業季,“責任”“誠信”“應變”等成為教授們課堂致辭中的高頻詞,青年一代究竟要如何處理好自我與社會、個人與時代、主體與世界的關系,也成為共同的主題。復旦黨委書記裘新在最后一堂思政課中寄語畢業生,彰顯時代風貌與國家情懷,勉勵大家爭做有趣的靈魂,牢記“當一個有志氣、骨氣、底氣的人”,叮囑他們永遠走在求索真知和純粹的道路上;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校長石佑啟則援引黨史學習教育,叮囑畢業生展現“心系家國、胸懷世界、追求卓越”的精神品質,創造無愧于時代、無愧于祖國、無愧于人民的絢麗人生。
這些溫暖而又飽含人生哲理的話語,猶如“行路錦囊”,滋養著剛剛走向人生新階段的年輕人,他們在欣喜之余,正有數不清的難題將要面對。而思政課是立德樹人、培根鑄魂的課程,也是釋疑解惑的課程,為畢業學子鋪墊好一層通向未知的臺階。十多年的寒窗苦讀,如何修養熏陶“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追求;在面對社會重重誘惑,如何讓自己端正品行,“有所為,有所不為”;在漫漫的多彩人生路上,如何不為銀行卡上的數字徹夜難眠,不為雞毛蒜皮之事焦頭爛額,更不為蠅頭小利鋌而走險……對于這些困惑的答案,都蘊含在一堂堂生動而深刻的思政課中。
經師易求,人師難得,畢業思政課不只“言傳”,還有“身教”。畢業典禮當天遭遇大雨,為了讓學生們少淋雨,西南政法大學校長付子堂發表講話時,把原本準備的3500多字講稿內容總結成了兩個知識點——“知行合一致良知,德法兼修事上練”,并且補充說“這本來是我典禮致辭的標題,全文闡釋請參照稍后學校官微的推送”。當最后一堂思政課嵌入畢業典禮中,雖被突發“事故”打斷,看似“殘缺”的過程,卻更有非凡意義,教育的溫度與暖意也盡數體現。
最后一堂思政課上的千叮嚀萬囑咐抓住了當下青年人所關切的問題,為他們打開了一扇門,搭建了一座橋,強化了學生們的家國情懷、使命擔當。思政小課堂是立德樹人的主陣地,其根本任務為“育人”,而社會大課堂是鑄魂育人的大熔爐,最后一堂思政課致力于引導學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為他們樹立大理念、大視野,帶他們從思政小課堂走入社會的大課堂。
(來源:中青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