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生活 >

全球百事通!“科研路”上的無錫知識產權法庭

2023-06-29 03:43:37 來源:搜狐號-信息新報

無錫知識產權法庭成立一周年了。這樣一個專門法庭為一座充滿創新活力的城市帶來了什么樣的變化?近日,記者專程來到位于高新區科研北路南側的法庭新址,探訪一年來無錫知產法庭為保護創新貢獻的司法力量。


【資料圖】

一年來不斷創下的“首次”

6月20日下午1時30分,趙子赫、白欣欣準時出現在第一法庭,作為技術調查官,他們全程參與了浙江某公司起訴無錫某公司計算機軟件侵權糾紛案的庭審。

“這是技術調查官首次參與無錫知識產權法庭的庭審。”主審法官張浩告訴記者,審案的基礎是查明事實。本案判斷侵權的焦點是判斷兩款電商小程序軟件是否具有實質性相似,為此必須檢索對比軟件源代碼、文件目錄結構和標識信息,這是一個技術活。讓具備計算機軟件專業知識和經驗的技術調查官來干,能更準確地查明事實,幫助法官作出公正判決。

就在前一天,趙子赫、白欣欣還創造了無錫知識產權法庭的另一個“首次”:技術調查官首次參與了證據保全。據承辦法官介紹,近日,知名企業西門子工業軟件有限公司起訴無錫某企業未經其許可,長期復制(安裝)使用NX系列計算機盜版軟件,請求法院判令被告停止使用上述軟件并賠償損失,同時提出證據保全申請。因計算機軟件極易被覆蓋、被刪除,法官和技術調查官迅速趕到被訴企業。技術調查官對在場的30余臺電腦NX軟件安裝、使用情況逐一檢索并如實記錄,協助法官順利完成了證據保全。

為保護創新,自身也要創新。今年4月13日,無錫知識產權法庭與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作江蘇中心簽訂合作備忘錄,首批4位技術調查官輪流駐庭。同一天,首批42名技術咨詢專家作為技術調查官的輔助力量也受聘加入無錫知產庭專家庫,所涉技術包括新材料、計算機軟件、通信技術、化工、機械、生物醫藥、植物品種、集成電路等領域。

無錫知識產權法庭庭長陸超說:“技術調查官、技術咨詢專家制度的建立,對提升知識產權案件辦理質效、提升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水平具有重要意義。技術調查、技術咨詢、技術鑒定三位一體,今后我們要闖出一條多元化的技術事實查明‘無錫路徑’。”

法官的專業和專注

無錫知識產權法庭辦公區有一個榮譽室,四面墻上掛滿了案件當事方贈送的錦旗。陸超說,每一面錦旗背后都有一個故事,也都是一次挑戰。

無錫中院的知識產權案件最早是由經一庭審理的,他清楚地記得,2000年他還是助審員,接手的第一個知識產權案件是一個技術秘密案件,對著滿紙的技術名詞,“腦子是懵的。”后來,民三庭成立,歸口受理知識產權案,他是最早加入的7位法官之一。從音像制品到短視頻,從中成藥到虛擬碰撞假人……接觸的知識產權案件越來越多,倒逼他不斷學習新知識、接收新信息,最后形成審判智慧。翻看他發的朋友圈,十之四五都和書有關,“我一年看三五十本書。”20多年過去了,如今他是知產法庭庭長又是審判元老,更加重視學習和培訓,先進智造、數字經濟、流量算法、直播帶貨……他要求法官對新事物保持敏感、時刻關注,為司法裁判作好充分的知識儲備。“比如,集成電路、半導體、芯片,這三者是一回事嗎?首先要把各種新概念搞清楚,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才能知道在裁判中保護哪一方。”

正是這份專注和使命感,知產法庭的法官特別呵護創新“火苗”。去年11月,知產法庭受理了一批15個專利權屬方面的關聯案件,從表面上看,這些案件原、被告名字都相同,情節也一致。幾名員工集體跳槽到新公司,為一批鐵軌工業設備申請了20多項專利。原公司發現后,以這些員工離職不到1年為由,訴請這些專利全部歸其所有。在調查審理過程中,法官酆芳發現,這些員工當時辭職時間雖然不到1年,但具體分析,有些專利的誕生與前員工在原公司的職務、分工有相關性,有些相關性卻不高,新技術與舊技術相比有了實質性的進步。從保護創新積極性的角度出發,知產法庭對這15個類案作出了不同的判決,一案一判,不搞一刀切,“既承認原公司對技術進步起到的基礎積累作用,也支持被告對部分專利技術作出的創新性貢獻。”

“最嚴格保護”是對創新的最大激勵

無錫知識產權法庭去年6月9日揭牌成立,今年4月28日正式搬入新址。巧合的是,新址北門面對的馬路就叫科研北路。周邊林立的寫字樓和園區中,各類高新技術企業、科創載體比比皆是。可以說,在物理空間上,知識產權法庭與科研、科創有著緊密聯結。

對無錫知識產權法庭的成立,陸超認為:“此舉意義深遠。”有了專門法庭,企業能夠就近享受全方位的知識產權司法保護,這對創新創業者而言是一種激勵。最近兩家企業的機械產品發明專利侵權案就要開庭審理了。放在一年前,這樣的案件必須異地審理,雙方企業都會增加訴訟成本。無錫知產法庭成立后,對發生在無錫市轄區內的專利、植物新品種、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技術秘密、計算機軟件的權屬、侵權糾紛,以及涉馳名商標認定、壟斷糾紛的第一審知識產權民事、行政案件,都有了管轄權。

知產法庭法槌敲響的首個判決,就顯現了強化保護的意義。去年6月,無錫南亞科技公司向無錫知產法庭起訴無錫某科技有限公司侵害實用新型專利。此案的原、被告已經不是第一次對簿公堂。之前,蘇州知產法庭判決被告名下一項涉及光伏產品的專利技術為原告的職務創造技術成果,該項專利權歸原告所有。可是,到2021年下半年,原告發現被告還在繼續使用該專利進行生產銷售。聞訊無錫知產庭成立,他們立刻在本地起訴。經過審理后,無錫知產法庭于去年11月判決被告立即停止侵權行為,賠償原告經濟損失300萬元。這一賠償額創了歷史新高,體現了無錫對知識產權“最嚴格保護”的理念。

“打知識產權官司,企業往往苦于舉證難、周期長、賠償低。所以這個案子的審理,無錫相關行業非常關注。無錫有了自己的知識產權法庭,通過保護創新、打擊侵權來提升優化營商環境的力度,這個案子開了個好頭,打響了第一炮。”陸超說。一年來,西門子、環球影業、新百倫公司不約而同選擇在無錫知產法庭提出訴請。

統計一年來的數據,無錫知識產權法庭受理案件超過500件,一審案件中,有關發明及實用新型專利、軟件著作權、技術秘密等技術知產類案件比重達到35%,加上非技術類外觀設計專利案件在內的專利糾紛案數量,占比超過50%。案件難度在爬坡,審判質量在提升,一周歲的知識產權法庭也在成長。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