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持續深入開展東烏珠穆沁旗境內恐龍化石搶救性保護工作,近期,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和內蒙古地質調查研究院在東烏珠穆沁旗白堊統恐龍化石產地調查區聯合開展野外踏勘工作,新發現化石出露點12處、采集恐龍化石實物標本40余件,初步鑒定包括犀牛類(晚中新世)、甲龍類、鴨嘴龍類(晚白堊世)、禽龍類、蜥腳類(早白堊世)以及獸腳類恐龍化石。
(資料圖)
經過現場踏勘調查分析取得重大突破:
首次在東烏珠穆沁旗境內發現
犀牛類、甲龍類、鴨嘴龍類、
禽龍類、獸腳類等化石
這一發現具有十分重要的科研科普價值,對研究恐龍系統發育、地層對比、古地理及古環境恢復具有重要意義。本次新發現化石出露點數量眾多,地理位置和沉積地層均有較好聯系,可以預估,一個新的種群類型將在后續的工作中呈現在大眾視野中。
來源:東烏珠穆沁旗自然資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