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1、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樸實,來形容人文雅有禮貌.指人應該有樣品質,才稱得上君子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雍也》: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君子’按字義文文采;質質樸;彬彬雜半之貌南宋朱熹《論語集注》:言學者當損有余補足至于成德則期而矣清劉寶楠《論語正義》:禮有質有文質者本也禮無本立無文行能立能行斯謂之孔子此言文指合乎禮外表現;質指內仁德只有具備仁內品格同時又能合乎禮地表現出來方能成君子文與質關系亦即禮與仁關系于此則體現了孔子所竭力推崇君子之理想人格;另則反映了其貫之庸思想:即主張偏勝于文亦主張偏勝于質;當偏倚執兩用而做過點且屬易子曰:‘虞夏之質殷周之文至矣虞夏之文勝其質;殷周之質勝其文;文質得豈易言哉(《禮記·表記》)。
本文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希望小伙伴們會喜歡。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