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生活 >

詩歌有話說|輕汗微微透碧紈 明朝端午浴芳蘭

2023-06-23 10:42:39 來源:新華網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6月22日,我們迎來了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節日之一,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端”即開始的意思,古書記載說:“仲夏端午。端者,初也。”古代以12地支中的“寅”為歲首,正月為寅月,依次,五月為午月。五月初五,是午月開始的第五天,“午”“五”同音,所以端五又稱端午。

關于端午節的起源,有許多不同的說法。據歷史學家研究,端午節起源于古代長江中游以龍為圖騰的越民族,每年的農歷五月五日他們都要舉行一次盛大的“圖騰祭”,以表示其“龍子”身份。后來南北各地又根據自身的歷史文化特點,對端午起源作了不同的詮釋,如紀念介子推、紀念伍子胥、紀念曹娥、源于“夏至”等,而流傳最廣的是紀念屈原,并使屈原成為我國為數不多、以節日來紀念的歷史人物。

作為一個有著2000多年歷史的傳統節日,端午除了追念先賢,還有著滿滿的儀式感。“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方殿臨華節,圓宮宴雅臣。”——唐玄宗李隆基的這首《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記錄了盛唐皇宮之中君臣同樂的盛大場面。“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陸游在《乙卯重五詩》描繪了民間過端午的習俗:粽子、艾草、儲藥、配藥方,展現了宋代江南地區端午節習俗中的閑適愜意,同時也點明了端午文化內核的另一個重要取向——驅邪避毒。

《禮記·月令》說,仲夏,陰陽爭,死生分,君子齋戒。端午節期間,正是寒氣和暑氣交互轉換之時,多雨潮濕,毒蟲滋生。智慧的先人們選定了一些相應的活動來面對、契合這個關口:端午傳統節俗中的戴五色線,門口掛艾,菖蒲艾蒿煎水洗浴,佩戴裝有藥草的香包等等,這些辟瘟保健的節俗至今仍有著實際的生活輔助意義。專家表示,基于以上這些端午習俗,端午節可算是中國古代的醫藥保健節。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