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財經 >

江蘇海門:美麗鄉村連線成景,讓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相映成輝|世界今頭條

2023-06-28 05:44:21 來源:海門融媒體中心

夏日的鄉村,天朗氣清,田青水綠。行走江海大地,田園風光目不暇接,寬敞干凈的村道、白墻黑瓦的民居相互映襯,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的鄉村展開了一幅幅秀美、多彩的風情畫卷,新時代鄉村生活樣板地的愿景正成為實景。這正是海門持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結出的累累碩果。

環境整治提升進展順利


(資料圖)

“安靜的走在河邊,隨手一拍都是風景片,太美了。”近日,在四甲鎮運北河,上海游客陳艷萍被美麗鄉村的美景吸引拍下一組照片發在朋友圈,引來大家的點贊,她說:“滿眼皆是好風光,今天的美麗鄉村的確令人向往。”

運北河于2022年被列入四甲鎮生態河道建設項目,今年上半年完成了打樁防護、河道疏浚、坡面綠化等建設內容,“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和諧畫面徐徐展現。

今年以來,海門區持續聚焦“三美一高”鄉村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各項工作進展順利。今年,海門區通過遴選確定1個鎮、12個村開展省級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示范建設,目前,相關鎮村正對照省級標準開展創建活動;計劃全面完成農村環衛市場化改革,完善垃圾治理標準,提升精細化治理水平。目前,海門全區共有15家公司參與各區鎮環衛的市場化運營,農村環衛市場化率達63.98%;共回收處置農藥包裝廢棄物323萬件,共計66.3噸,無害化處置率100%;計劃新建縣鄉生態河道55千米,縣鄉級河道疏浚60萬立方米,目前整體建設進度居南通市前列;計劃完成農房改善2200戶,目前完成進度達南通市要求。

以鄉村風貌改善村莊品質

夏日炎炎,常樂鎮頤生村的特色豆類產業示范園內生機盎然,一株株看似尋常的豇豆沿著藤蔓恣意生長,掀開碧綠的葉片,一個個或紅或白或綠的長豆莢垂掛其中。

示范園周圍用竹編和竹籬笆裝扮一新,四周環繞的河道水清岸綠,硬化后的道路都畫上了彩虹。“我們村將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建設與特色產業有機結合,不僅增加了村營收入,還提升了村莊品質。”頤生村經濟合作社副理事長曹丹說。

今年以來,海門區遵循鄉村發展規律,加快新一輪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工作,并按照新一輪鎮村規劃布局,分類開展村莊整治提升和建設改造。集聚提升類村莊重點推動農村人居環境與產業發展互促互進,城郊融合類村莊重點實現城鄉人居環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共建共享,特色保護類村莊重點保護自然歷史文化特色資源,保留鄉村原貌……

基層形成齊抓共管強合力

走進悅來鎮保民村,寬敞潔凈的道路,排列整齊的路燈,惟妙惟肖的壁畫,呈現出一幅美麗的新農村畫卷。

“現在不但新增了廣場、涼亭、大舞臺、路燈等設施,而且房前屋后也變成了小花園和文化墻。”提及村里的變化,村民賀進財不禁贊嘆:“村莊的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大為改善,整個村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保民村是南通市級鄉村振興示范村,各方面建設一直走在各村居前列,尤其是生態宜居建設,有許多創新之舉。“我們有一支退休老黨員組成的志愿者服務隊,常態化負責本村環境衛生。同時,我們延續‘以河養魚’模式,讓村民擔任河道承租人,既管護河道又收獲漁利。此外,今年全村的垃圾清運全部外包給第三方,減少中轉環節,實現垃圾日日清。”村支書陸麗君介紹。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離不開基層的團結協作,今年以來,海門區切實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黨員干部先鋒模范作用,組織動員農民群眾自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充分運用“一事一議”等民主決策機制,引導全民參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規劃、建設、運營和管理;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納入黨員干部學習教育和農民培訓內容,鼓勵采用村規民約、“門前三包”責任制、志愿服務機制、文明家庭和美麗庭院評比等多種形式,形成密切配合、齊抓共管的強大合力。

(俞蘇華 王雁玲)

[編輯:季肖寒]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