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日報融媒體記者 尹耀增 通訊員 賀永魁
在祁連山腳下、浩門河畔,有一個鄉風文明、發展勁足的小山村——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西灘鄉東馬場村。
近年來,在黨支部的帶領下,東馬場村著力在村莊綠化、美化、亮化和服務優化上下足功夫,立足自身條件撕開“破零”口子、開好發展方子、找準復壯路子,積極探索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徑。
(資料圖)
工人將環保磚碼放整齊。通訊員 賀永魁 攝
6月19日,迎著夏日的朝陽,走進東馬場村,泛著黑色亮光的柏油馬路穿村而過,房屋錯落有致,隨處可見的路燈和花草將村莊裝點得分外別致。
工人將環保磚碼放整齊。通訊員 賀永魁 攝
村民徐玉芬高興地說:“現在的村子真是大變樣,到處都栽種花草,主干道都是柏油路,走在寬闊平整的大道上,心里那叫一個舒坦。村里還建起了磚廠,不少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就業……”
東馬場村位于門源縣中北部,屬淺山地區,全村共有247戶993人,2022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21.65萬元。
徐玉芬口中所說的磚廠就是村里的環保型免燒磚廠。據村黨支部書記張文介紹,該磚廠于2022年在原有個體合作社小規模磚廠的基礎上進行改擴建。總投資480萬元,其中鄉村振興銜接資金400萬元,發展壯大村集體補助資金80萬元。
廠區內,一摞摞壘起來的免燒磚整齊排列,運送叉車來回穿梭,師傅們各司其職、相互協作,分揀打包、有條不紊,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將環保磚擺放在固定位置。通訊員 賀永魁 攝
“磚廠占地面積為0.72公頃,共有晾曬棚、建設堆料車間、粉料車間、生產線車間等,在原有生產線的基礎上,新增一條生產線,共四套設備,年產量可達2000萬塊,年產值達1120萬元。目前中建一局、中色十二冶和門源縣城投公司都已簽了訂單,可以說產品供不應求。”磚廠負責人韋永青說。
隨著磚廠訂單的增加,越來越多的村里勞動力在家門口實現就業。截至目前,已吸納本村勞動力20余人,年人均務工收入達5萬余元。
碼放整齊的環保磚。通訊員 賀永魁 攝
看著一摞摞壘起來的磚塊從磚廠拉到工地,張文高興地合不攏嘴:“鄉村振興,產業先行。在村兩委和上級黨委的指導下,對村里原有的私人磚廠進行收購并投資擴建,以承包經營的方式運行,每年按10%分紅,再加上相關投資收益,今年村集體收益可達75萬元。這樣下去,我們不僅可以代繳村民部分養老金和醫保等,還可以多做一些公益事業,讓群眾多享政策紅利。”
近年來,東馬場村黨支部把夯實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為啟航發展的第一步,在黨組織建設、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基層治理等方面取得顯著成績,得到了干部群眾的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