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上市公司2022年報披露完畢,中藥類上市公司經營情況出爐,本文盤點中藥企業研發費用、銷售費用以及排名變化等以饗讀者。
研發費用及排名:以嶺藥業、天士力、白云山穩坐TOP3,大理藥業研發投入92.7萬,低于平均水平99.28%
2022年,研發費用最高的中藥上市公司是以嶺藥業,投入共計10.32億元。相比上一年,以嶺藥業的研發費用增加了2.40億元,排名從第二名上升到第一名。天士力居于第二,投入8.44億元,從第三名上升到第二名。白云山第三,投入81.95億元,從第一名下降到第三名。
(資料圖)
研發費用投入最低的是大理藥業,僅92.7萬元,相比上一年減少了35.66%。信邦制藥倒數第二,120.71萬元。*ST目藥(維權)倒數第三,158.41萬元。
2022年,25家中藥上市公司研發投入過億,8家研發投入未及千萬。
表一:2021年、2022年研發費用及排名
研發費用變化:天士力研發費用增加2.65億,以嶺藥業增加2.40億元,步長制藥降幅達30%
2022年,共49家中藥上市公司增加研發費用,25家降低研發費用。
研發費用增長幅度最大的是天士力,增加了2.65億元的研發投入。其次是以嶺藥業,增加2.40億元研發投入。康緣藥業位列第三,增加1.06億元研發投入。除以上三家外,還有太龍藥業、同仁堂、羚銳制藥、吉林敖東的研發費用漲幅超過3500萬元。
研發費用降低幅度最大的是步長制藥,減少了1.24億元的研發投入。其次是中恒集團,降低研發費用0.63億元。第三是白云山,減少了0.55億元的研發費用。葵花藥業、昆藥集團、亞寶藥業、上海凱寶的研發費用降幅均超2500萬元。
表二:2021年、2022年研發費用變化
銷售費用及排名:步長制藥銷售投入是研發費用的26倍,*ST目藥降幅77%
2022年,共21家中藥上市公司(步長制藥-益佰制藥)的銷售費用超過行業平均水平。其中,銷售費用投入最高的是步長制藥,達到74.82億元,是研發費用的26倍有余。白云山的銷售費用是58.75億元,位列第二。華潤三九銷售費用50.77億元,位列第三,與研發費用基本持平。
銷售費用前七名的排名完全沒有變化,太極集團、云南白藥、濟川藥業、以嶺藥業穩坐第四到第七。同仁堂和天士力排位互換,昆藥集團從第12名沖進前十。
排名上升最明顯的是江中藥業,從第23名提高到16名,上升7名。其次是生物谷(維權),從第53名提高到47名,上升6名。排名降低最明顯的是*ST太安,從第48名下滑到62名,下降14名。
*ST目藥的銷售費用最低,僅606.73萬元,相比上一年,降幅達到77%。其次是長藥控股,銷售費用0.33億元,相比上一年砍半,排名從第71名降低為73名。新光藥業0.34億元,排名倒數第三。
表三:2021年、2022年銷售費用及排名
銷售費用變化:江中藥業增幅44%,達仁堂增幅27%,步長制藥降8.16億元
2022年,44家中藥上市公司增加銷售費用,33家降低銷售費用。
增長最多的是江中藥業,增加了4.50億元的銷售費用。江中藥業也是增長最劇烈的,提高了44%。太極集團的增長排名第二,增加了4.27億元的銷售費用。達仁堂排名第三,增加了4.13億元的銷售費用,提高了27%。
啟迪藥業也在“暗中”用勁兒,銷售費用提高40%,增長速度僅次于江中藥業。
銷售費用減少最多的是步長制藥,降低了8.16億元。但由于步長制藥的基數大,降幅僅10%。其次是中恒集團,減少4.98億元的投入,降幅達到31%。益佰制藥第三,減少4.17億元,降幅26%。
降幅最大的是*ST目藥,達到77%。其次是*ST太安,達到68%。
表四:2021年、2022年銷售費用變化
本文數據來源:choice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責任編輯:常福強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