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交利物浦大學 (簡稱“西浦”)是經中國教育部批準設立的中外合作大學之一,由西安交通大學和英國利物浦大學于2006年在蘇州共同創辦。經過17年積極探索和創新發展,學校獨特的辦學理念、高水準的人才培養和濃厚的國際化特色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認可,被譽為“中外合作大學的標桿”和“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探路者”。
(資料圖)
截至2022年,西浦已有十三屆本科畢業生,畢業人數23000余人,他們以獨特的身影活躍在世界各類舞臺上,以驕人的成績詮釋著西浦育人理念和實踐的競爭力、先進性。若以深造為例,約85%的畢業生在國際舞臺的競爭中大放異彩。根據西浦2022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選擇升學的學子中,36.08%進入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帝國理工等全球排名前十的頂尖學府深造,百強名校的升學率更是高達88.98%。
西交利物浦大學
升學與就業 西浦學子在國際舞臺更勝一籌
楊魯寧是西浦升學大軍中的一員,就讀于西浦理學院生物信息專業的她目前已斬獲耶魯大學offer。9月,她將前往耶魯大學健康信息學專業深造,她所在的專業共有6位同學收到了該校遞來的橄欖枝。
智能工程學院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的陳力哲在西浦做了四年生物與工程學的跨學科研究。申研時,他主申生物醫學工程方向,狂攬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佐治亞理工學院、杜克大學、帝國理工學院等七所名校offer。
陳力哲
除了升學,西浦學子在就業賽道上也占據獨特優勢。就業市場上,西浦學子憑借國際化視野和就業競爭力贏得用人單位的高度認可,畢業生和校友在全球就業市場嶄露頭角,廣泛就職于世界500 強、中國500 強、四大會計師事務所、高校等國內外知名企事業單位。西浦2022屆本科畢業生有258人選擇就業,國家電網、中國航天、國家稅務總局、工商銀行、普華永道、德勤、蔚來集團、小米、路易威登等全球知名公司企業均有西浦人的身影。
西浦學子為何如此出類拔萃且更具國際競爭力?西交利物浦大學執行校長席酉民教授在接受揚子晚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這種優勢源于西浦一直堅持研究導向型教育。在這種模式下,學校的價值不僅僅是提供“知識”,更重要的是改變傳統的知識灌輸式學習,引導學生從現實問題和現象出發,主動搜尋和學習與問題和現象相關的知識;再通過團隊合作、整合知識、解釋現象或形成解決問題的方案,極大鍛煉了學生的研究導向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西交利物浦大學執行校長席酉民教授
“這些優秀學子折射出了西浦教學理念和模式的力量。西浦以多元、規則、創新、自由、信任為核心價值,直接面向世界和未來發展趨勢,融合東西文化與教育精華,整合全球資源,不斷探索高等教育新模式,力爭培育有國際視野和競爭力的世界公民。”席校長表示,西浦融合東西方文化探索教育,積極踐行以學生成長為目標、以興趣為驅動的研究導向型育人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和批判性思維,以激發學生對世界的求知欲,并賦予他們終身學習和不懈發展的進取精神。
除此之外,多元融合的校園文化和教育創新生態讓西浦學子兼具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擁有在社會和職業環境中與人溝通和合作共事的技能,能夠堅定地將自己的想法付諸實踐等,“這些品質體現了西浦的育人特色及所奉行的價值觀,也是畢業生走向社會獲得成功的關鍵。西浦培養出來的學生,能夠與世界名校學生同臺共舞,并在國際舞臺上更勝一籌。”
西交利物浦大學南校區
面向未來 創新三種教育模式齊頭并進
畢業在即,西浦創業家學院(太倉)的首屆準畢業生趙棟軍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實戰成績單——他帶領的電商創業團隊在抖音平臺創下大型家電月銷售額突破千萬、單日商品交易額破百萬的紀錄。團隊銷售業績多次上榜抖音3C數碼家電類前三十,一度突圍前五,超過同期許多大品牌官方旗艦店!
趙棟軍
作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趙棟軍認為,西浦創業家學院(太倉)的課程和雙創氛圍支撐了他的創業夢。“在這里,學生既可以對新興行業和前沿技術進行系統性學習,同時創新創業課程能幫助學生收獲創業全過程需要具備的知識與能力。”如今,帶著創業夢來到西浦的趙棟軍將完成智能制造工程專業的本科課程,他計劃在自己的事業之余開設電商知識培訓課程,將自己的創業經驗分享給更多人。
席酉民校長介紹,建校17年來,西浦不斷反思教育、重塑教學、再定義大學。2006年建校之初,西浦提出1.0的研究導向的國際化專業精英教育,到2017年提出的西浦2.0的融合式創新創業的國際化行業精英教育,再到西浦3.0的未來導向、平臺營造、技術賦能、融合共生的教育創新生態營造,西浦持續探索未來教育新模式、大學新概念以及校園新形態。
西浦校園
席校長表示,“這三種模式是并行的,都是可能會對未來的教育創新和社會發展有著舉足輕重影響的教育模式。不論1.0、2.0、3.0,西浦試圖影響、改變、引領教育革新的初衷都沒有變。”
即將從西浦創業家學院(太倉)機器人工程專業畢業的本科生彭懿博認為,西浦給學生帶來的視野是自由開闊的,是國際多元的。“它會打開你的思路,突破思維上的限制,通過多種資源和機會不斷提高你的認知層次。”
彭懿博
在校期間,彭懿博抓住了西浦的各種資源和機會。在學校的創新創業課程中,她與同學組隊進行模擬經營,例如打商戰、參加模擬展會、解決商業難題,她借此提高了自己對商業的認知,提升了營商能力,也為她機器人工程專業融合式的學習提供了不同維度的視角。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顧秋萍
校對 徐珩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