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城市 >

把居委會建在群眾“心坎上”!這個街道持續深化居民區“四百”走訪工作

2023-08-27 04:34:34 來源:騰訊網

走百家門、知百家情、解百家難、暖百家心,“走四百”工作開展以來,徐匯區天平街道各居民區的社工們積極行動起來,通過普遍走訪與重點人群關注,及時掌握居民所需、所想、所憂、所盼,聆聽抒意,解憂紓困,共同譜寫“天平家園”新篇章。

在社區傳遞愛鄰家媽媽送溫暖

“社區工作者是做啥的?組織社區小朋友活動?給老人送藥?”在息村居民區社工李瑩看來,社工無處不在,行走在居民身邊,穿梭在社區各個角落,可能比居民都還清楚社區哪里有垃圾桶、發生什么事找哪個部門咨詢。解決居民的實際困難,為大家排憂解惑,給大家帶去溫暖,是社工們的共同使命和愿望。


【資料圖】

李瑩清楚地記著,那一年新年將至,囡囡的母親卻因突發疾病,永遠地離開了還未滿9個月的女兒。囡囡的爸爸悲痛欲絕,還失去了工作。社工在日常走訪中,發現一家人情緒極其低落,囡囡也失去了童真。

還未滿周歲的孩子不能沒有母愛,社工們積極發動周邊的鄰居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陪伴囡囡。在社工們的動員下,鄰家媽媽們向囡囡伸出了援手:時而看到鄰家王媽媽抱著她在社區里散步;時而看到鄰家張媽媽在幫著奶奶一起做家務。社區的鄰家媽媽,都成了她的好家人,給她帶來溫暖。

囡囡有了鄰家母親的關愛慢慢開朗起來。2023年的“六一”兒童節,在息村社區舉行的一場公益活動中,奶奶帶著充滿童真、健康快樂、性格開朗的囡囡來到現場。奶奶開心地說:“謝謝阿拉社區幫我兒子找到了穩定的工作,囡囡也懂事乖巧,真的很感謝大家對我們家的幫助。”

企業商鋪為社區點亮“微光”

在天平街道的慎成居民區,有這樣一支志愿服務隊伍:居民代表和轄區內企業商鋪代表共同組成的“慎成微光”。

2022年7月,居民區黨總支書記王曉軒剛剛來到慎成居民區,作為一名初來乍到的新人,他開始了走訪工作。在走訪的過程中他發現,轄區內有41家商戶、企業,他們都有一顆想做公益的心但苦于沒有平臺;而在走訪居民的時候,他又發現居民們都多多少少有一些需求是商戶、企業可以滿足的。有了這樣一個契機,2022年底,“慎成微光”自治團隊成立了。

居住在慎成里的一位73歲的孤老,平時由侄女來照顧,在王曉軒走訪她家的前幾天,她的脊椎突發疾病,醫生建議她臥床休息,然而獨居老人不能下地做飯,又不適應外賣飯菜的重口味。

于是,王曉軒聯系了轄區內的川香蛙飯店嘗試解決老人吃飯的困難。沒承想,這家川菜館居然每天為了老人單獨開小灶,葷素搭配烹飪不辣的菜肴,每天中午11點半和晚上5點準時將午餐和晚餐上門送到老人手邊,一送就是一個月,一直到老人能下床走路。

“慎成微光”的活動注重服務性,從細微之處讓居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社區是個有愛的大家庭。今年三伏天,轄區內的雜糧鋪子提供綠豆、百合等食材,川香蛙飯店負責將原材料加工成綠豆飲品,三家位于不同路口的咖啡店配合免費發放,在炎炎夏日里,為城市的一線工作者和來往的居民遞上一碗綠豆湯、送上一絲清涼。

微光雖小,但凝聚在一起就能成為耀眼的光芒。

800份問卷讓“生活盒子”更貼近居民需求

天平街道共分為3個片區:嘉瀾片區、梧桐片區、康平片區。三個片區的生活盒子:梧桐片區的66梧桐院、嘉瀾片區550弄堂·鄰里匯均已落成,康平片區的生活盒子正在設計建設過程中。

康平居民區黨總支副書記盛莉輝說:“我們還在設計建設的生活盒子希望與它的兄弟姐妹們一樣落地后是煙火氣和顏值并重的,助力‘15分鐘社區生活圈’建設,在15分鐘步行可達的范圍內,配備生活所需的基本服務功能與公共活動空間。”康平居委有11個封閉小區,141棟樓組,1038戶住戶,常住人口近1700人,其中65歲以上老年人占比高達45%,80歲以上老年人近20%,是個名副其實的老齡化社區。那么,生活盒子里應該有什么呢?

于是,盛莉輝和同事們一起,邊走訪邊調研,通過“線下問卷+線上調研”的方式覆蓋整個轄區居民。樓組長、志愿者、黨員干部們幫忙發放紙質問卷給轄區老年居民;居委干部們利用微信群針對性轉發問卷到興趣小組群、親子群、黨小組群等,輻射年輕群體;結合兒童友好型社區建設,面向社區青少年群體專項收集建議。最終收獲了近800份問卷。

“有位獨居老奶奶,天熱的時候,吃東西就隨便對付一下,比如一顆白煮蛋加一片面包。聽說我們周邊有可能要開社區食堂就兩眼放光,拉著我們的手激動地問什么時候開!”盛莉輝說道,“問卷中反映期望能建設閱讀區、健身房、多功能活動室、多功能展廳等,這些一看就是年輕人的需求,所以康平片區的生活盒子不止關注老年人,還要關心其他人群的需求。”跨前一步,問需于民,這些問卷道出了居民們的心聲,也讓大家對生活盒子更加期待。

天平街道的21個居民區,將“走四百”與社區治理、民生保障、居民自治有機結合,及時發現問題需求、掌握社情民意,把工作做在群眾開口之前,真正把居委會建在群眾“心坎上”。

記者:王潔敏

編輯:寧平英

校對:徐喆衎

審校:韋麗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徐匯官方賬號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