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外教在中國深圳,每周五晚上都會到我哥開的湘菜館吃一次飯,把菜單從前到后看一遍,最后還是點同一個菜,一連吃了一年。
12年我哥在深圳一個工業城開湘菜館,有近百種菜品供食客選擇。湘菜味道做的挺好的,工廠里的男男女女都愛吃。漸漸忙不過來了,就讓我去幫忙。有個老家甘肅的服務員姓茍,很幽默的小伙子。
有天一個三十四五歲的老外走進了我哥的菜館,高鼻深目黃發。老外進來后坐在靠近門口的第一張桌子那里。小茍把一本菜譜送了過去,沒有像往常一樣等客戶點好菜再回來,而是直接走回吧臺。
【資料圖】
小茍拿起點餐的卡片直接寫了個“坩堝土雞”。這道菜是洋蔥和雞肉快做成的,下邊放個可以燃燒固態酒精的小爐子。一邊加熱一邊吃,雞肉的鮮香和洋蔥的甜香,經爐火的慢慢灼炙合味,味道棒極了。
我看到客戶還在看菜譜,并沒有開口點菜,小茍卻直接替客戶點了“坩堝土雞”,我就問小茍什么情況。小茍說不用等,他就喜歡吃坩堝土雞。
我還是覺得最好等客戶看完菜譜,自己點菜后再讓廚房大廚做。
這位顧客用四五分鐘把幾十頁菜譜詳細看一遍,抬頭用有些蹩腳的普通話說:坩堝土雞一份。
絕了!小茍提前知道他要點什么菜,感覺好神奇。
下個周五晚上這個客戶又來了,就像上次一樣,這名外教又用四五分鐘時間把菜譜詳細看了一遍,抬頭說:坩堝土雞。[捂臉]
看他津津有味地把一坩堝土雞肉吃得干干凈凈,我對坩堝土雞的味道有了莫大興趣。晚上讓我哥也給我做了坩堝土雞,味道確實好。
下下周五晚上,這位鐵桿粉絲又來了,還是像上兩次一樣,把菜譜從前看到后面,一抬頭說:坩堝土雞。
就這樣,每次來都會把菜譜看一遍,最后點的一定是坩堝土雞。
后來他再來時,我和小茍就模仿他的語氣偷偷喊:坩堝土雞。然后替他點好菜讓大廚做,他感嘆我們做菜好快,還給我們豎大拇指。他不知道在他看菜譜時,我們倆前廳服務員就開始讓廚房里做了。哈哈……
有一次這位外教又來了,小茍去送菜譜,我就去廚房給報了坩堝土雞這道菜。
像往常一樣,這位外教又把菜譜從前到后看了一遍,一開口喊道:小炒牛肉。
我去!這可把我和小茍整懵了,今天怎么回事!怎么換菜了,我們可是提前給你做好了坩堝土雞啊,你可不能坑我們倆啊!
廚房里的幾個大廚都開始取笑我們倆了,還說了句:總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你們倆這次算漏了吧。
我們倆正失望時,這位外教又把菜譜翻看一遍,一抬頭喊道:坩堝土雞。
哈哈,還是忘不了坩堝土雞啊,廚房里幾個大廚都被逗樂了,低頭從傳菜口遠遠看他。
幾分鐘后另一個老外走了過來,坐在外教對面。原來今天他帶一個外國朋友一塊來吃我們湘菜館的菜呢。怪不得以前都是點一個菜,今天點了兩個。
再后來,他們兩個總是來我們這里吃飯,一個總是點坩堝土雞,另一個大部分時間都點小炒牛肉。
菜品是一個國家文化的一部分。悠久的歷史可以造就兩樣東西,一個是語言的豐富程度,一個是飲食的美味程度。因為這兩樣東西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沉淀。
古代東西方有兩個大帝國,一個是東方的中國,一個是西方的羅馬帝國。這兩個帝國都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要論菜品的美味程度,東方是中國菜,西方是意大利菜。這兩個菜系味道多,菜品種類多,深受世界人民的喜愛。
在老外眼里中國菜到底有多好吃,從這位每次都要吃我們的坩堝土雞,吃了一年都不膩的外教,可以想象外國人有多喜歡中國菜。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