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引入了“碳中和”與“碳達峰”的概念,企業綠色發展成為社會各界的聚焦。而在推動節能減排之路上,金融業算是碳中和戰略中的急先鋒。
科技發展“減碳”金融
據馬上消費相關負責人介紹,馬上消費基于數字化能力背后的生態創新,從創業初始就秉持綠色發展模式,形成以“自營+開放平臺+金融云”為核心,打造數字輕資產模式,保證用戶、資金、場景在該模式下低碳運轉,良性循環。
人工智能催生的智能客服和智能風控,大幅縮減了人力投入,進而促進節能減排。馬上消費已實現全線上化服務和 0 物理網點,通過線上數字化模式,在馬上消費辦理業務時,用戶無需親自去網點跑一趟,也免去了紙質合同的參與,有效避免線下出行與紙張消耗產生的碳排放。除了業務模式的不斷探索,馬上消費還在數字科技方面進行了全方位研發,截至目前,馬上消費累計申請專利已達270多項,自主研發900多套系統,推動了消費金融全價值鏈的數字化和智能化的實現。
個人、企業通過綠色出行、節約用電、節約用紙等方式減少碳排放,同時節約用紙還可間接減少樹木森林砍伐,也是增加碳補償的一種途徑。在未來,將會有更多金融機構提出自身碳中和目標,樹立負責任的金融機構形象。
重點關注生態創新
金融業能在推進碳中和戰略中擔任排頭兵,主要基于數字化能力背后的生態創新。搭載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興科技的生態創新,顛覆傳統重人力的網點式金融服務鏈路,從點到面壓縮碳排放空間。
生態創新不僅能破解企業碳排放難題,而且為綠色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底層動力。從創新維度上看,生態創新是一種建立在底層技術上的新型基礎設施,它凝聚了前沿科技和實踐經驗,通過開放平臺的形式,供自身和產業鏈各方使用,甚至可以在應用過程中繼續衍生新的創新。
尤其在小額、分散、高頻的消費金融業務中,消費金融公司展業范圍覆蓋全國各地,如果缺乏高效的數字化運營機制,便會直接或間接產生大量能源消耗。這就要求消費金融公司從頂層設計上強化科技生態能力,摸索符合業務實際的輕型業務模式。
拿馬上消費來講,馬上消費有1.2億用戶,合同金額平均3000元,每天有幾十萬人申請貸款,這些貸款分布在數百個場景。為了低碳運轉并保證良好的用戶體驗,馬上消費打造以“自營+開放平臺+金融云”為核心的數字輕資產模式,用戶、資金、場景在該模式下良性循環。
用戶在馬上消費辦理業務不用去網點,也不用簽紙質合同,這就避免了線下出行和紙張消耗所產生的碳排放。人工智能催生的智能客服和智能風控,大幅縮減了人力投入,進而促進節能減排。目前,馬上消費已實現100%的自主智能客服,智能客服問題覆蓋量99%,智能客服分流率93%。
據悉,馬上消費還自主研發建設金融云系統,在云上建立AI、大數據、業務中臺,三大中臺適配多場景的技術體系快速更新迭代,讓業務可以快速響應用戶需求。此外,馬上消費采用分布式系統,所有系統進行模塊化、組件化的運作,加之應用容器化,提升運營效率,進一步降低用電量。
從金融行業到產業各方,探索碳中和路徑的確需要監管構建政策激勵約束體系,但更緊迫的是,企業必須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告別對傳統技術的路徑依賴,攻關科技驅動的低碳、零碳生產方式。反之,新技術的應用也會推動新經濟的演進,塑造更加綠色的商業格局。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