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業已從傳統金融范式過渡至數字普惠金融,在此趨勢下,金融科技加速向金融服務全鏈條滲透,普惠金融的供給能力明顯增強,消費者也感受到更便利的金融服務。然而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金融消費者的數據安全和信息安全也屢被侵犯,消費者保護也成為金融產業各方共同關注的焦點。
金融機構不僅要提升金融服務的質量,還應該將消費者保護的任務作為自身使命,納入企業內部治理的全部環節。尤其是消費金融行業,所面對的客群更為下沉,關于產品創設、營銷獲客、利率公示、授信審批、貸后管理等流程的消費者保護也更加緊迫。
近年來,消費金融機構作為金融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積極履行相關職責,逐漸把消費者保護貫穿到全部業務鏈條中。以馬上消費為例,其始終堅持“以用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通過內外部聯動、線上下結合的形式,從貸前、貸中、貸后扎實推進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并且, 為了防止消費者被“非法金融活動”所欺騙,馬上消費對于“老年群體”也開展定向的金融科普活動。
馬上消費金融機構定期或者不定期的開展金融知識宣講、防詐騙知識宣傳,并且通過“小馬課堂”以媒體、網絡、社交群傳播的形式來教育廣大消費者,以及向老年群體普及金融知識,防范金融風險。
用這樣通俗易懂的方式,幫助老年人了解金融、認識金融、熟悉金融風險,辨別虛假真偽,提升老年人對金融服務的信任度。同時,通過體驗學習、嘗試應用、經驗交流、互相幫扶等引導老年人了解新事物、體驗新科技,積極融入智慧社會。
在數字化時代下,金融服務應該與老年金融消費者的美好生活相結合。作為持牌金融機構,馬上消費一直積極開展老年人防詐騙知識宣導和養老領域的非法集資風險普及活動,幫助老年人提高非法集資防范意識,讓老年人放心使用智能化金融服務產品,從而讓金融服務更有溫度。
目前,我國金融科普和征信體系相對薄弱,金融機構有義務也有責任對金融消費者展開形式多樣的金融知識普及和教育。對于金融消費者而言,積極參與其中可以防止詐騙的侵襲。尤其是老年人群體,更應該是金融知識普及的重點人群。
對于金融機構而言,馬上消費利用自身技術、結合自身業務特點開展金融消費者教育,對老年人群體宣傳“反詐”,提高老年人的防騙意識。這本身也是金融機構的責任,更是金融機構的義務。從全社會的角度來看,馬上消費也通過金融消費者教育踐行金融行業的社會責任,讓金融更進一步的服務于大眾,服務于消費者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