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復始,萬象更新。值此辭舊迎新之際,普洱皇家貢技茶業有限公司向始終關心支持我們發展的有關部委、地方政府、行業協會、新聞媒體、社會各界和全國父老鄉親,以及為《皇家貢技》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的同仁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向奮戰在不同崗位上的《皇家貢技》同事和家屬們致以誠摯的問候和美好的祝福!
中華絕技赤忱匠心
2020年12月25日,在2020滬滇經濟合作發展峰會、暨上海市云南商會10周年盛典《峰起云涌、璀璨滬巔》云南非遺文化藝術品慈善拍賣活動中,普洱皇家貢技茶業有限公司重5斤的普洱茶品《皇室龍團》,以5萬元價格,成功義賣,款項全部捐贈給云南省退役軍人關愛基金會,為保家衛國盡微薄之力。
《皇室龍團》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中華絕技”優秀展播項目;2020“中國非遺年度人物”100名候選人;2020年中國民族品牌年度創新人物,普洱茶制作技藝大師李興昌當崗制作。
本次云南非遺文化藝術品慈善拍賣會集結了保山永子、昭通馬樹紅氈、昆明剪紙、大理扎染、西雙版納傣錦、普洱茶等十余件云南非遺文化藝術品,所有拍賣收入將全額捐獻給云南省退役軍人關愛基金會,用于資助云南省所有退役軍人,以及因公殉職軍人家屬。
聽黨話,跟黨走。為了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承擔起社會責任,為祖國做貢獻,是李興昌大師一直以來堅持踐行的宗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李興昌大師攜普洱皇家貢技茶業有限公司毫不猶豫,積極復工復產,親自監制生產一批三餐茶捐贈給寧洱縣(紅十字會)疫情防控指揮部,捐贈茶品總價值超過90萬元。僅2020年一年間,李興昌大師就攜帶普洱皇家貢技茶業有限公司,在疫情影響復工、復產困難、銷售困難的情況下,作了近佰萬元的捐贈,彰顯出一個匠人的博大情懷和社會擔當,這是他對國家、對社會的回報,是一個有愛國情懷、有感恩之心的匠人和企業領導的覺悟。
多年來李興昌大師和普洱皇家貢技茶業有限公司就一直在帶領當地村民學習技能,實施自主脫貧。諸如,通過不斷努力,將困鹿山皇家古茶園推向了社會,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促進了當地茶產業的不斷發展,為當地群眾走上脫貧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還帶動了周邊村鎮及鄰縣千余戶農戶,數千人脫貧致富奔小康,這些村民的收入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部分村民的年收入達到數十萬元。
2020年8月28日,李興昌積極配合當地政府,為解決普洱山龍潭壩茶場茶農安居樂業的歷史遺留問題,承包下了普洱山龍潭壩茶園的經營權,解決了涉及茶園的近500戶茶農多年來的遺留問題,同時帶動了周邊涉茶村民的茶產業發展,為當地村民脫貧致富奔小康夯實了基礎。積極推進把普洱山龍潭壩茶園建設成為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洱茶•貢茶制作技藝,普洱茶云南首席技師,普洱大國茶匠的普洱茶技能培訓傳習和茶葉科學研究的基地的建設工作,使普洱茶品種改良,低、劣質茶園改造、品質提升,茶產品研發,普洱茶全產業鏈觀光、體驗,倉儲研究,旅居康養等構建實踐基地,讓茶品愛好者都能喝到好茶同時,也為鞏固脫貧成果,鄉村振興默默地做著卓有成效的貢獻。
普洱山普洱茶,以史料記載為證:清康熙年間由章履成編纂的《元江府志》記載:“普洱茶,出普洱山,性溫味香,異于他產”。
清朝《一統志》也記載:“普洱山,在府境,山產茶,性溫味香,異于他產,名普洱茶,府亦以是名焉”。
民國《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1931年出版)記載:“普洱山”地名,寧洱縣境,產茶……名普洱茶,清時普洱府以是名。故而茶以山名,曰普洱茶;因茶建治,設普洱府,置寧(普)洱縣。由此,追溯歷史的脈絡可以得知,先有普洱山,后有普洱茶,再有茶馬古道,最后才有普洱府。
從以上史料記載表明:普洱茶,產自云南普洱府,普洱茶產于普洱山,而且品質優于其他產地所產。
普洱茶因普洱而得名,普洱因普洱茶而名揚天下。
寧洱是馳名中外的普洱茶的故鄉,是普洱茶的核心原產地和集散中心,是古普洱府所在地,是茶馬古道的源頭,是全國十大魅力茶鄉和云南省高原特色農業茶產業十強縣之一。早在宋朝時期,寧洱就是著名的“茶馬市場”。自清·雍正七年(1729年)設普洱府起,至今已有291年歷史。
只爭朝夕,不負韶華。我們普洱皇家貢技茶業有限公司以飽滿的熱情和昂揚的斗志迎接2021年的到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黨和國家的關懷下,在行業內外社會各界的鼎力支持下,以誠信為基,服務社會。發揚持之以恒的愛國奮斗精神、追求完美、回饋社會,為新時代中國高質量發展貢獻磅礴力量。
再次感謝社會各界對普洱皇家貢技茶業有限公司的關注和支持,祝大家2021年心想事成!事事順心!闔家幸福!吉祥如意!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