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睡眠醫學分會首屆主任委員趙敏教授:
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壓力的增大,失眠疾病隨之增多,據統計,中國成年人失眠發生率為38.2%~56.6%。近日,在河南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睡眠醫學分會成立大會上,新當選的首屆主任委員、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趙敏教授針對高發的睡眠障礙問題提出了自己的新觀點。□特約通訊員陳輝文圖
A
規律作息、健康睡眠對人體健康至關重要
睡眠是人體主動的生理過程,是健康能力的重要標志。針對此觀點,古人早就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說法。所以,規律作息、健康睡眠對人體健康至關重要。優質睡眠不僅是高效工作、學習和快樂生活的前提,還可以降低睡眠障礙、精神健康紊亂、機體代謝紊亂、癌癥等慢性健康問題的風險。
失眠作為臨床上的常見病、多發病,與心理、神經、精神、呼吸、耳鼻咽喉、口腔、兒科、老年病等多學科存在密切聯系。它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工作以及身心健康。例如,睡眠不好可增加抑郁癥、焦慮癥等疾病發生的風險,而且會引起皮膚衰老、記憶力下降等健康問題。
中醫認為,陰陽盛衰是不寐發生的總病機。營衛不和、樞機不利乃是不寐病機之本;肝郁脾虛、痰火上擾則是不寐病機之標。有規律的晝夜節律能使人體陰陽平衡,氣血通暢。
B
睡眠障礙是睡眠的質和量出現了紊亂
睡眠障礙是各種原因引起的睡眠與覺醒的紊亂,主要是指睡眠質和量的紊亂,臨床主要表現為失眠、嗜睡和睡眠過程中出現異常行為。正確認識睡眠問題,幫助人們走出誤區,是做好睡眠衛生教育的首要問題。
誤區一:睡眠越多越健康。
有一些上班族喜歡在雙休日“補覺”,后來發現睡了許久后并沒有平時的精神狀態好。專家認為,每個人每天所需的睡眠時間差異很大,這與人的性格、健康狀況、工作環境、睡眠習慣和飲食等許多因素有關。有的人每天睡眠不到6個小時就行,有的人每天睡眠需要10小時以上,但大多數人每天睡眠時間為7~8小時。所以睡眠的時間長短需要依據自身的反應來決定,沒有必要過多睡眠。
誤區二:飲酒可助眠。
多數人認為睡前飲酒可加快入睡,但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睡前飲酒雖能縮短入睡時間,但會使睡眠變淺,中途覺醒次數增多,總體睡眠質量下降。
誤區三:打鼾是睡得香。
打鼾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睡眠現象,多數人認為這是正常的生理表現,但其實打鼾多為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的表現,如果經常聽到家人打鼾,就要考慮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的可能。
誤區四:吃安眠藥會產生依賴。
很多患者談到安眠藥就會很害怕,常常拒絕使用,這往往會導致病情越來越重,以致形成失眠的惡性循環,延誤治療疾病的時機。實際上,經過醫學的不斷發展,很多新型的鎮靜催眠藥不斷面世并投入臨床使用,這些藥物副作用小,一般不會形成依賴性,安全性很好。
誤區五:不需要午睡。
研究表明,良好的午睡習慣有利于協調生理時鐘和睡眠周期,午睡對健康的幫助往往超過藥物的作用,它還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適當的午睡被稱為“人體健康充電寶”。午睡不宜超過30分鐘。
C
失眠:提倡中西醫結合治療
針對睡眠障礙的治療,在遵循個體化基礎上,通過劑量間斷用藥,按需用藥,緩解癥狀,進而改善睡眠質量,延長睡眠時間,縮短睡眠潛伏期,減少入睡后覺醒次數。
對付失眠,趙教授認為首先要去除病因,然后考慮非藥物治療,比如采取睡眠衛生教育、認知行為治療、物理治療、足療、刮痧、針灸、耳壓、食療等方法,一般都能取得顯著療效。
需要使用藥物的,趙教授提倡中西醫結合治療。
中醫在治療失眠癥上不僅可以有效調節患者的身體機制,而且安全可靠。從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出發,通過調節臟腑虛實、情志失調、君相火熱等因素,進而達到人體陰陽平衡。臨床上,通常按臟腑辨證分類,結合具體體征,注重疏肝清熱、養心安神之法,進而標本兼治,重在治本。
西醫治療的常用藥物有:①短、中效的苯二氮卓受體激動劑(BZRAs)。BZRAs對睡眠潛伏期、入睡后覺醒時間及總睡眠時間等睡眠質量指標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例如使用艾司唑侖、氯硝西泮對焦慮性失眠患者療效較好,佐匹克隆、唑吡坦可以縮短客觀和主觀睡眠潛伏期,尤其是對年輕患者和女性患者更明顯。②褪黑素受體激動劑。雷美替胺:可用于治療以入睡困難為主訴的失眠及晝夜節律失調導致的失眠癥③具有鎮靜作用的抗抑郁藥(如曲唑酮、米氮平等)。④聯合使用BZRAs和具有鎮靜作用的抗抑郁劑。
趙教授提醒,抗癲癇藥、抗精神病藥不作為治療失眠的首選用藥。
如何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
1.處理好自己的情緒,不要過度緊張。
2.調整作息時間,適當鍛煉。
3.不要對失眠過度關注。
4.保持正確的睡姿。
5.必要時,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開展抗抑郁、抗焦慮藥物治療及心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