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新聞 >

南寧市有醫院設安檢了,一天查出10多把刀具!

2020-01-10 07:54:43 來源:映象網綜合

民航總醫院急診科楊文醫生被害之后,醫院應該設置安檢的呼聲再次響起,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南寧市把安檢落到實處了。日前,南寧市第二人民醫院率先豎起了安檢門,“先安檢,后看病”的第一天,就查獲各類刀具十多把,甚至還包括管制刀具。

2019年12月31日,南寧市的各三級醫療機構都收到了南寧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發的《關于完成“平安醫院”創建績效考核指標任務的緊急通知》,通知中要求將三級醫院開展安檢工作列為2020年“平安醫院”創建工作績效考核評價標準。并要求市屬各三級醫院在2020年1月6日前完成安檢通道設置。

先來感受下:

據南寧市第二人民醫院宣傳科陳郁介紹,醫院目前只在人流量最大的醫院大門設置了安檢通道,另外一個側門有保安人員值守。

實施安檢的當天,就檢出各類刀具10多把

“剛剛設置,目前還做不到像火車站、機場那樣嚴格的安檢,開車來醫院的人還做不到安檢,只能盡量讓行人走這個安檢通道,起碼也能起到威懾作用吧。”陳郁告訴“醫學界”。

根據醫院官微推送的信息,在1月6日實施安檢的當天,安檢就檢出各類刀具10多把,其中包括1把管制刀具。

唐成巖副院長介紹:“這些刀具中,一些水果刀、剪刀之類的普通刀具,雖然不屬于管制刀具范疇,但依然不準帶進醫院,我們暫時幫他們保管,等離開醫院時再還給他們,管制刀具則直接移交派出所處理。”

醫院安保科平科長:安檢既是保護醫務人員,也是保護患者、家屬

事實上,南寧市第二人民醫院在2018年2月13日就發生過一起嚴重暴力傷醫事件。據醫院當時發表的“情況通報”:患者家屬周某某在無任何征兆情況下,用錘子砸傷神經外科結算員覃某(女),隨后又來到中醫科砸傷正在工作的醫生黃某(女)。其中黃某傷勢嚴重,顱骨凹陷性骨折,腦挫裂傷,頭部何面部多處軟組織挫裂傷,下頜骨骨折。

之后,南寧市第二人民醫院對全體醫務人員做出了“333”和“633”兩個承諾:一旦門急診發生緊急事件,安保人員能在3分鐘到達事發現場,3分鐘制服嫌疑人,3分鐘將嫌疑人帶離現場;一旦病房發生緊急事件,安保人員能在6分鐘到達事發現場,3分鐘制服嫌疑人,3分鐘將嫌疑人帶離現場。

醫院安保科平科長還表示,近幾年該院發生過幾起安全事件,都是有人攜帶刀具進入醫院而導致的。因此安檢既是保護醫務人員,也是保護患者、家屬。

考慮到醫院急診搶救病人,時間就是生命,因此針對急診科設置了綠色通道,而其他入口則可以進行較為全面仔細的安全檢測。此外,院方在病房的護士站配備有水果刀等用具,患者或家屬確有需要的,可以隨時去取用。

500

▲醫院提供的安全刨刀,方便患者削水果。

市民:支持,但存在漏洞

記者詢問了一些進入醫院的市民,大部分人表示樂意配合。市民陳先生表示,此前的民航總醫院女急診醫生被害事件令人震驚。機場、地鐵等場所都有安檢,醫院同樣是重要的公共場所,理應開展安全檢查,防止暴力事件再發生,“如果醫務人員沒有安全保障,患者也連帶著受到影響。”

還有市民表示,安檢范圍還應該更全面,比如現在該院的安檢只針對行人,開車進出醫院則不受限制,還是存在漏洞。

同時,大部分醫院的封閉性不佳,對外通道多,且四通八達,難以形成這樣一個安全區域。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安檢形同虛設。這樣的缺陷是歷史原因造成的,因為多數醫院在最初規劃設置時并沒有考慮過這一因素。

南寧市第二人民醫院的安保負責人也坦言,目前該院只是在正門設置了安檢通道,另一個出入醫院的門則沒有,還有隨車輛進入的人員沒有納入安檢范圍,無法做到萬無一失。

此外,很多醫院內部的功能區域分布較為分散,多是在近些年里不斷新建擴建而成的,導致往往病人看診在門診樓,做檢查在醫技樓、辦住院和真正住院又在不同的區域,常常需要多次往返,一次安檢難以實現,多次安檢又給本就繁瑣的就醫過程增加阻礙,引發患者不滿。

另一方面,安檢所涉及的人財物都需要醫院自己承擔,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這也是多數醫院遲遲未實施的原因之一。

要防止惡性傷醫事件的發生,還需要正義氛圍

原廣東省衛生廳副廳長廖新波認為,要防止惡性傷醫事件的發生,僅僅靠安檢是不夠的,最重要的是要在全社會形成對傷醫者人人共憤的正義氛圍。

中國醫師協會法律事務部主任鄧利強雖然認為醫院設置安檢是無奈之舉,但他一直都贊同醫院設置安檢。他告訴“醫學界”,醫院設置安檢有幾個目的:

第一告訴社會,醫院是一個嚴肅的受法律保護的場所;

第二也告訴醫護人員,雖然發生了很多暴力傷醫事件,但國家是有采取措施的,醫護人員的執業安全是受特別保護的;

第三也是分流就診人群的支持措施,當病人來大醫院沒那么方便時,也對分級診療是個促進。

鄧利強認為,醫院的安保工作應該關口前移,安檢雖然會對患者就診造成一些不便,但成為習慣就好。

綜合梨視頻、南國早報、丁香園、澎湃新聞、網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