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新聞 >

美團騎手:跑出一片天 不懈拼搏終能成功

2019-11-13 13:29:19 來源:新華網

(一)“瘋狂”奔跑的王靈斌

王靈斌,1993年出生在甘肅省榆中縣的一戶貧困家庭。

他踏上出門務工的道路時年紀還很小,懷里揣著50元錢,就從榆中縣“闖蕩”到了蘭州。

“我小時候讀書并不算差的,早點兒出來打工只是想減輕父母的壓力。”

在蘭州,王靈斌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餐廳做傳菜員,每月收入僅1800元。

“我就圖餐廳提供食宿,每個月我把掙的錢全都交給媽媽,自己一分不留,這樣的日子過了有好幾年吧。”

王靈斌前前后后做過好幾份工,能吃苦也肯干,但每月到頭還是拿著剛夠維持生存的微薄薪資。

由于王靈斌的付出,家里的經濟狀況緩和了很多,雖然依舊是拮據的,卻不再像從前那般窘迫。

母親欣慰也心疼,她了解自己的孩子,明白他吃的苦和心里的不甘。

“我媽把我叫到身邊,跟我說,去為了自己打拼吧。”

“我確實不甘心每月只賺最底層的工資,我讀書少,但也想能做出點兒名堂,也想過上好日子。我有膀子力氣,我信自己能闖得出來。”

王靈斌想不到,2018年注定就是他生活的轉折點。

這一年,幾經周轉,王靈斌來到了改變他一生的團隊——美團外賣。

工作中的王靈斌。受訪者供圖

剛剛加入美團蘭州萬新配送站時,他并不了解這個行業,只是經??吹浇稚洗┲S色工服的外賣騎手,每日奔波于大街小巷。

“我看他們干活特別有勁兒,我自己心里也挺激動,就是覺得看到了希望。”

“干得多,得的多”,當上了美團騎手的王靈斌,把這句話銘記在心,并且當成了自己的座右銘。

王靈斌開始了“瘋狂”的奔跑。

主動要求加班,主動參加值班,別人午休他在跑,別人休假他在跑……

只用了一年時間,王靈斌的生活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跑出了那條屬于自己的風景線。

王靈斌在提車現場。受訪者供圖

2019年,他用一年多風雨無阻的勤勞為自己添置了一部私家車。

“提車那天特別激動,心里感激,要不是美團給了我這樣一個平臺,再有雄心壯志,也不知道去哪兒施展呢!”

(二)劉小龍:困難是暫時的 美好的生活要創造

甘肅省渭源縣五竹鎮渭河源村,一個民風濃郁的美麗鄉村。近年來,渭河源村附近開發了渭河源景區。然而這游客眼中的“世外桃源”,曾經卻是村民口中的“窮山惡水”。

渭源縣產業基礎薄弱,農村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是甘肅省深度貧困縣之一。渭河源村以前叫石頭溝村,景區沒開發時,如同原始森林一般。

渭河源村就是美團騎手劉小龍從小生長的地方。

劉小龍是家中獨子,他的母親身有殘疾,父親患有腦梗塞、間歇性呼吸窘迫綜合征、心臟病。劉小龍從小自立,幫父母承擔家中的事務。

為了維持家庭生活,劉小龍念完初中就走向社會了。他做過移動電信線路維護、寬帶裝修,在建筑施工工地上當過鋼筋工、電焊工。

他想用自己的那份堅韌,支撐風雨飄搖的家,為體弱多病的父母遮風避雨。

然而,屋漏偏逢連陰雨。

父親突然病重住院,全家的重擔都壓在了他年輕的肩膀上。

那段日子劉小龍東奔西走,東借西湊,總算維持了父親的治療,穩住了病情。但以往的工作收入根本無法承擔父親醫藥費,更別提身后的欠款,劉小龍迫不及待地想找份能有更高收入的工作。

2017年5月18日,劉小龍加入美團,成為了美團專送內蒙古宇洋【蘭州】龔家灣站的一名騎手。

“相比之前固定時間的工作,美團讓我的時間更自由,我就能騰出時間照顧父母。”

憑著樸實、堅韌、勤勞的態度,劉小龍很快熟悉了美團的送餐工作,收入的提高也改善了家人的生活狀態。

就在生活剛要步入正軌的時候,2018年父親病情加重再次住院,仿佛一盆冰水澆滅了劉小龍剛剛對生活燃起的希望。

生活的重擊砸下,美團又扶了劉小龍一把,沒有讓他趴下。

“那時公司允許我請長假在醫院照顧父親,公司領導還來我家慰問,給我幫助,讓我一直到父親病情穩定后再重新回去工作。”

美團公司慰問劉小龍。受訪者供圖

家庭的重擔是鞭策,平臺的扶助是激勵,在這樣的驅動下,劉小龍的工作越做越順。

“在美團,付出和收獲是成正比的?,F在,我至少不用再像以前那樣,為了給父親看病東奔西跑地去借錢。”

通過美團內部的競爭晉升機制,劉小龍憑借自己的努力從騎手成為站點組長,又走上了現在的儲備管理崗位。

“以前我對辦公室一無所知?,F在,我能打字、制表,各方面都有了提高。”

工作中的劉小龍。受訪者供圖

“生活曾經讓我悲觀,工作改變了我對生活的態度,激發了我的上進心,我們要為生活而努力,努力工作,不要讓努力成為嘴里的空話。”

劉小龍已經為下一步定好了一個“小目標”:一步步提升自己的工作崗位,通過自己的努力,為站點做出更多貢獻。

(三)張耀紅:相比轟轟烈烈,我更愿默默助人

“身為90后,我們既應該比80后有著更多的勇敢和闖勁,又應該比00后有更多的擔當與成熟。”

這句話出自90后的美團騎手張耀紅之口,是他在風雨路上的人生思索。

張耀紅來自中國西北一個小山村——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中山鎮東寨村。東寨村地處大山深處,交通不便,村民們過著世代耕種、自給自足的生活。

張耀紅家有年邁的奶奶、生病的父母、尚未成年的妹妹。為了改變一家人的命運,2012年張耀紅毅然離開安靜的老家,奔赴杭州打工。

“那時我夢想著在傳說中的大城市就能干出一番事業,讓全家人過上好日子,可是現實遠沒那么容易……”

獨自在外艱辛打拼5年后,張耀紅的外出打工夢還是破滅了。2017年,他放棄了漂泊,回到家鄉,在工地上干起了司機和測量。

張耀紅原本以為,回到老家,日子就這么在不知不覺中平平淡淡地過下去。誰知2019年4月,父親病情加重,喪失了勞動能力,家庭開支入不敷出,萬般無奈,張耀紅再一次背起行囊,背井離鄉。

“最開始選擇做美團騎手,只是想多掙點兒錢,之后發生的很多事,是我沒想到的。”

從不同的商家取餐,再準時準點送到顧客手里??此坪唵沃貜?,張耀紅卻愛上了這份工作。

“愛上一份工作,才能腳踏實地去做,腳踏實地做了,就會發現工作中的樂趣,反過來就會更愛你的工作,想把工作做得更好。”

“做每一個動作,說每一句話,我都想讓顧客更滿意。”

2019年6月3日,張耀紅送餐途中發現一名女士帶著一個幾個月大的孩子急著要趕去醫院,了解到孩子急需就醫,張耀紅趕忙聯系站長,把正在配送的餐品轉交給其他騎手,第一時間協助孩子家人把寶寶送到了醫院,并且跑前跑后幫助辦理就診手續,直到孩子順利就醫后,張耀紅才默默離開。

美團公司表彰張耀紅。受訪者供圖

回到公司,張耀紅什么也沒向旁人說起,直到孩子的家人找到美團,一再表示感謝,公司經核實后表彰了張耀紅助人為樂的行為。

“其實和轟轟烈烈相比,我更愿意默默幫助到別人。”

在歲月的磨礪中,張耀紅青澀的面龐漸漸成熟,稚嫩的肩膀逐漸強壯。

工作中的張耀紅。受訪者供圖

“美團給了我機遇,改變了我的人生?,F在我不再想漫無目的地過完一生,我要繼續進步,在平凡中做到不平凡,活出自己的精彩。”

(四)結語

據美團數據,2018年全年,有270萬騎手在美團工作,其中有67萬人來自貧困縣。全國貧困縣中,美團外賣騎手的覆蓋率高達94%。在截至2019年10月的一年里,通過美團獲得收入的騎手增至370萬人,其中21.6萬人為國家建檔立卡貧困戶。

這就是美團騎手們,他們也許生長在并不富裕的家鄉,沒有機會接受優良的學校教育。背負著一家人的生活和希望,年輕的他們也許曾走投無路,在生活的重壓下蹣跚前行,獨自流淚。

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們帶著自己的故事,在現代科技創新平臺相會。科技改變生活。假如說外賣點餐讓消費者的生活更加有滋有味;那么,外賣送餐的這份工作更讓騎手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樣的故事還有千千萬萬。

涓涓細流,匯聚成海。

美團通過吸納就業,將貧困戶納入到全國生活服務業產業鏈中,使其獲得穩定的收入,從而實現脫貧。無數誠實質樸的勞動者用他們風雨無阻的勤勞奠定了中國經濟車輪滾滾向前的基石。他們也許生來沒能拿到一手“好牌”,但他們的不懈拼搏和積極向上,正是中國經濟歷經順境與逆境都堅韌不拔的見證與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