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聚焦 > 頭條 >

煙火日月中的精致與詩意

2023-08-31 12:15:22 來源:勞動午報


(資料圖片)

《浮生六記》是清代的一部自傳體散文,作者沈復,又名沈三白。此書主要記述他與妻子蕓娘的日常生活,文字清麗率真,敘事細碎有趣,感情深厚淳樸,字里行間流露出伉儷情深和對生活的熱愛,讀來輕松愉快。

沈復出生中產之家,自幼讀書,多才多藝。然而,按照科舉時代的人生標準,數次落第的他顯然算不上成功人士。為了生活,他賣畫、經商,四處奔波,“下崗”的厄運如影隨形,時時困擾著他,生活相當窘迫。在這種清貧且艱難的狀態下,他并未自怨自艾、一蹶不振,而是跟妻子蕓娘一起努力經營好二人的小世界,過得充實、樂觀、豁達。這種態度、這份心胸,委實令人贊賞。

二人成婚之初,住在金母橋附近,屋僅兩間,菜圃環繞,門外有池,花光樹影,錯雜籬邊。雖地方荒涼、房屋破舊,但經蕓娘打掃布置,“四壁糊以白紙,頓覺改觀”“紙窗竹榻,頗有幽趣”。鄰居老夫婦送他們魚和蔬菜,蕓娘“作鞋報之”,十分和睦。夫婦倆日常垂釣于柳蔭深處,日落時登土山觀晚霞夕照,月出設竹榻于籬下聽蟲聲,浴罷與鄰居閑談,水面風來,荷香縈繞。蕓娘喜曰:“他年當與君卜筑于此,買繞屋菜園十畝,君畫我繡,以為詩酒之需。布衣菜飯,可樂終身,不必作遠游計也。”

蕓娘是古代文學作品中少有的不教夫婿覓封侯的女性,她淡泊名利、不慕榮華,也沒有攀比之心,對什么樣的處境都能適應,善于發現生活中的“小確幸”,對生活有著天生的從容與熱愛,擁有把日子過好的本領,跟她在一起生活,無疑是十分輕松愜意、安寧和美的。

沈復只是個“小職員”,薪水有限,且不穩定,婚后的生活常與清貧相伴。好在二人都是熱愛生活且懂得生活的人,把小日子過得和和美美、有滋有味,其中一些細節,今天讀來仍覺妙趣橫生,頗有借鑒意義。

比如一日三餐,不必追求膏粱厚味,低廉食材只要烹調有方,照樣別具風味,“瓜蔬魚蝦,一經蕓手,便有意外味”“以麻油加白糖少許拌鹵腐,亦鮮美。以鹵瓜搗爛拌鹵腐,有異味。”尋常醬菜,竟成美味,精致生活,可見一斑。

比如日常穿搭,不必追求綾羅綢緞,粗布衣料只要及時漿洗縫補,照樣雅致體面,“余之小帽鞋襪,皆蕓自做。衣之破者移東補西,必整必潔,色取暗淡以免垢跡,既可出客,又可家常,此又服飾省儉之一端也。”精致高雅未必非得高檔名牌,只要整潔得體,照樣能與精致生活保持近距離。

比如飲茶,夏日荷花初綻,晚含而曉放,蕓娘用小紗囊撮茶葉少許,放在荷花花蕊中,次日清早取出,用之前收集的“天泉水”——干凈雨水沖泡,“香韻尤絕”。能想出這主意的,也只有心思精巧、勇于創新的蕓娘了。此舉不但精致,而且富有詩意。

比如郊游,蕓娘別出心裁,雇一副餛飩擔隨行,既能享受旅游樂趣,又花費不多。有了爐火伴隨,對花熱飲,趣味橫生,“杯盤狼藉,各已陶然”。眾人皆夸蕓娘出此奇招,沈復笑得合不攏嘴。唯有秀外慧中、善解人意的蕓娘,方能導演出這樣一幕詩意盎然的生活景致來。

類似例子書中還有很多,愈讀愈覺妙趣橫生。沈復與蕓娘把一份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日子過得精致而有詩意,他們對待生活、對待婚姻的態度,值得我們深思和學習。

□趙聞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