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聚焦 > 頭條 >

環球百事通!上市一周多觸發退市條件? 背靠智飛生物,智翔金泰為何連跌?

2023-07-02 08:43:05 來源:新京報

資料圖


【資料圖】

6月30日,智翔金泰股價大漲7.48%。而自登陸科創板以來,智翔金泰鮮有如此揚眉吐氣的時刻。

“無產品上市、無產品收入、無利潤”,智翔金泰帶著這些標簽登陸資本市場。6月20日,公司上市首日股價即破發,至今7個交易日中,僅有兩個交易日股價收盤上漲。

此后,剛上市就發布退市風險警示質疑聲起,智翔金泰6月28日回應稱,公司未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未觸發退市條件。

科創板第五套上市標準本就是為未盈利生物醫藥企業打開的“方便之門”。新京報貝殼財經統計,目前已有20家尚未實現盈利的醫藥企業通過第五套標準登陸科創板。不過,上市首日破發以及股價遇冷,并非只發生在智翔金泰身上。

上市遇冷,市值已縮水11

6月20日成功登陸科創板后,智翔金泰在二級市場遇冷。上市首日,股價即跌破37.88元/股的發行價,至當日收盤報34.02元/股,較發行價跌10.19%。

截至6月30日收盤,智翔金泰股價較上市首日下跌9.14%,市值亦相應縮水11.4億元。

股價未見受追捧,爭議隨之而來。

“按照第五套上市標準申請上市的公司自上市之日起第四個完整會計年度起適用相關財務退市風險警示的相關規則。截至目前,公司各項研發工作正在有序推進,生產經營正常。”6月28日,面對投資者針對網傳企業剛上市就發布退市風險警示的質疑,智翔金泰作出回應。

公司表示,所有在科創板上市時尚未實現盈利的公司,均須在上市公告書顯著位置對公司未盈利情況以及可能導致的重大風險做特別提示,但并不代表公司目前會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或觸發退市條件。

智翔金泰是一家創新藥企業,主要產品為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腫瘤等治療領域的單克隆抗體藥物和雙特異性抗體藥物。目前,公司尚未有產品上市,未產生銷售收入。

招股書顯示,2023年第一季度,智翔金泰營業收入為10萬元,凈利潤為-2.01億元。

“無產品上市、無產品收入、無利潤”,這樣的業績讓智翔金泰闖入資本市場也被質疑“割韭菜”。不過,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智翔金泰實際控制人為蔣仁生,其手握千億市值企業智飛生物的控制權。與此同時,智飛生物與智翔金泰也存在密切聯系。智睿投資為智翔金泰的第一大股東,持有公司72.73%的股份。而在智睿投資的股權結構中,蔣仁生直接持有90%股權,且通過其控制的智飛生物持有10%股權。智飛生物實際參股智翔金泰。

海南博鰲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鄧之東接受貝殼財經記者采訪時稱,登陸科創板、自身為創新藥企業、與知名疫苗公司智飛生物在實控人上存在關聯性,這些標簽天然為智翔金泰吸引了高關注度。從股價表現、市場質疑可以看到,投資者對于高科技、創新型企業估值標準存在重新認識和審視。決定上市公司股價表現的主要是其基本面,自上市以來智翔金泰股價表現可能與市場對公司前景、業績預期等方面的擔憂有關。

2億研發費用“打水漂”核心產品起錢景

此番上市,智翔金泰經歷了三次增資和兩次股權轉讓。其中,2021年9月第三次增資時引入了海通證券的全資子公司海通創新,海通創新出資金額為250萬元,出資比例為0.91%,認繳價格為每1元注冊資本出資24元。

此后,海通創新也參與了發行戰略配售,配售數量為公開發行數量的2.88%,即263.99萬股,獲配金額約為1億元。

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上市前,智翔金泰曾終止過兩個重要項目的研發。2022年3月,GR1405和GR1401項目研發終止,兩者分別為針對PD-L1、EGFR靶點的單抗藥物。

激烈的市場競爭是其GR1405項目終止的主要原因。PD1靶點處于研發競爭紅海,截至2022年9月,國內已有百時美施貴寶、默沙東、君實生物、信達生物/禮來、恒瑞醫藥、百濟神州等廠家的14個同靶點單抗藥物上市。除此之外,還有多個藥物處于不同研發階段。

競爭壓力之下,智翔金泰決定在II期臨床階段終止該項目研發。對此,智翔金泰表示,I期臨床試驗中,GR1401不能在有效性上超越同靶點藥物,但顯示出較好的安全性,因此將GR1401的研發策略調整為未來與GR1405聯合用藥。隨著GR1405項目的終止,GR1401研發亦終止。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2年年末,公司對兩項目的累計投入約為2.19億元,隨著項目終止,這筆投入亦付之東流。

此外,智翔金泰在研的核心產品也面臨著市場競逐。招股書顯示,智翔金泰擁有涵蓋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腫瘤等治療領域的12個在研產品。3項核心產品GR1501、GR1801和GR1802中,針對中重度斑塊狀銀屑病的GR1501和抗狂犬病病毒G蛋白雙特異性抗體GR1801進度較快,前者已提交新藥上市申請,后者則在去年10月進入III期臨床試驗階段。

智翔金泰早期能否盈利,主要依靠上述兩款產品。GR1501的主要適應癥為中重度斑塊狀銀屑病和中軸型脊柱關節炎,根據藥智咨詢統計,國內銀屑病和中軸型脊柱關節炎適應癥領域共有21個生物制品上市,且大部分藥品都已經進入醫保。

GR1501目前面臨著充分競爭的成熟市場,與此同時,銀屑病適應癥領域在研藥品較多,其中,智翔金泰的GR1501和恒瑞醫藥的SHR-1314為第一批國產上市的IL-17A拮抗劑,三生國健、百奧泰等醫藥企業也有同適應癥產品布局。

而GR1801則面臨另一種困境。智翔金泰在招股書中表示,狂犬病被動免疫制劑使用率較低,按照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批簽發數量計算,狂犬病被動免疫制劑存量市場容量約為21億元。

實際上,GR1801要與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進行競爭,但后者在臨床已經應用了幾十年,產品成熟、市場接受度高,且目前具有費用低的優點。GR1801產品能否被醫生和患者認同還有待驗證。此外,與同類產品相比,GR1801上市時間較晚,根據招股書,GR1801預期將在2025年獲批上市。而2022年,奧木替韋單抗注射液已獲批上市,同年興盟生物的SYN023也已向藥監局提交上市申請。

盈利上市,創新藥企不溫不火?

今年以來,智翔金泰、康樂衛士兩家上市前未實現盈利的企業,均在上市首日出現破發。

康樂衛士是北交所開市以來首家以北交所第四套標準上市的企業。與智翔金泰情況類似,康樂衛士的產品均處于研發階段。目前,康樂衛士三價HPV疫苗、九價HPV疫苗的女性適應癥和男性適應癥已進入III期臨床,預計三價HPV疫苗將于2026年獲批上市。

不過,根據公司預測,預計2025-2026年,將有5-6款低價HPV疫苗上市銷售,2027-2028年將有5款九價HPV疫苗上市銷售。康樂衛士的核心產品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

截至6月30日收盤,康樂衛士市值為42.04億元,已較上市首日收盤縮水15.82%。

智翔金泰、康樂衛士上市未能激起水花,在外界看來,產品未經市場驗證前,投資者傾向于對核心產品處于“紅海”市場的公司保持冷靜態度。不過,長期來看,這對于生物醫藥企業來說并非壞事。

鄧之東認為,投資態度更趨冷靜,意味著投資者對登陸資本市場的創新藥企的盈利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這有助于倒逼企業在研發過程中更加注重風險管理和發展商業化能力,從而提高創新藥企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創新藥企業資金投入大,研發周期長,存在融資渠道單一,融資難度大等發展阻力。隨著資本市場對上市規則的適當放寬,科創板第五套上市標準、北交所第四套上市標準的提出,不對企業營收、凈利潤作硬性要求,而是關注企業研發投入或主要產品的市場空間、發展前景,為尚未盈利的創新藥企業提供了上市的途徑,拓寬了這部分企業的融資渠道。

至今,已有20家醫藥生物企業以第五套上市標準登陸科創板,4家企業在上市次年實現扭虧為盈,1家企業在上市當年即實現扭虧為盈。

截至6月30日,以科創板第五套標準上市的企業中,五家較上市首日實現市值增長,最大漲幅為124.84%。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丁爽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