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我們以為旗艦級豪車是不會接受4缸發動機的,寶馬是不會做前驅,不會用電子助力轉向的,瑪莎拉蒂、蘭博基尼、賓利、捷豹是不會做SUV的,結果.....不管之前說過什么,為盈利、為發展、為生存,SUV這個誘惑真沒有幾個品牌能擋住。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捷豹的首臺SUV,F-PACE能給捷豹續命多幾年?
【資料圖】
F-PACE算是哪個級別的車?
為了方便后續的比較和評價,先看看這初出茅廬的F-PACE,在江湖中算是個什么地位?看品牌,2874mm的軸距,4746mm的車長,5座布局,2.0T動力,理應和GLC、X3、Q5是個級別的車。可是再看54.80-89.80萬元的售價,381馬力的3.0T機械增壓發動機,運動取向,市場上最門當戶對的選手只有奧迪SQ5和保時捷的Macan。
而F-PCAE想挑戰這兩位老江湖,表面的優勢是品牌有逼格,夠小眾,設計也夠張揚。但這都是虛的,給大家點具體的,買SUV的人通常很在乎的空間,我實測量對比了一下,F-PACE的空間是有優勢的。后排空間跟Q5相差在2CM之內,明顯比Macan大,也比Macan坐得舒服,而尾箱深度優勢就更大,有9-18cm的差距。F-PACE也算是同類性能SUV中最能裝的一個。
開起來還是有著濃重捷豹味
你拿性能取向的SUV比空間,是不是本末倒置呢?好,我們回到硬實力上,談談動態表現。F-PCAE的特性,如果你開過XE或XF會很有感,就是典型現款捷豹的風格,車身輕巧,動力很爆,濾震一般,3.0T聲音很好聽。
說起來好像很輕松,但要知道F-PACE畢竟是臺1.8噸重、1.66米高的SUV,動態表現能做到和轎車差不多,已經很厲害了。特別是維持這種輕巧感,即使是2.0T的車型都顯得沖勁十足,起步和提速反應很快,多給半腳油已經能感受到爆發力,是一個很“易怒”的動力。
而途中我去了趟南昆山,又走了幾十公里國道和高速。F-PACE說自己運動,在山路上就最能體驗,轉向精準實在,懸掛在彎中有很好的支撐力,車身動作輕盈,是一個彎比一個彎有信心,真可以像轎車那樣去攻彎,確實是一臺能在山路上讓你開得過癮的車。
只不過,要是你不是坐在駕駛位,而是在后排,那你可能沒有那么享受了。F-PACE的后懸掛偏硬,走在路況不太平整的國道上,零碎震動確實比較多。雖然得益于較厚的輪胎和坐墊,情況比XF稍有好轉,但也沒有SQ5那么舒服。不過比起空間少、底盤又硬繃繃的Macan,F-PACE后排乘坐舒適性還是挺有優勢的。
要四驅只能選3.0T版本
說起Macan,看到網上有人說,F-PACE的2.0T車型都沒有配四驅系統,當然是標配四驅的Macan好啦。確實,如果你要走爛路的需要,這是2.0T F-PACE的一個短板,雖說捷豹全車型都有的ASPC系統來輔助控制起步,避免打滑,但再嚴峻的爛路可能就應付不來了。
只能選69.80萬元起的3.0T的車型,才標配有全時四驅系統,而另一邊的Macan從58.80萬元起的2.0T車型就配有四驅,要是真對四驅比較在乎的,Macan的入門門檻會更低。
3.0T才是F-PACE的精粹
只不過對于一輛運動取向的SUV,四驅能起作用的機會實在很少,有錢的倒不如想想是買2.0T還是3.0T好。坦白說在試駕3.0T之前,我是覺得2.0T動力夠用有余,配置也齊全,好像沒必要買3.0T的版本。可是,試駕完3.0T的車型后,我的想法又變了,3.0T才是捷豹的精髓所在啊。動力更強更順那都邊角料,關鍵是聲浪太性感了,感覺每一腳油都要是一下高潮。2.0T給你的是動力和操控的好體驗,而3.0T車型則是屁股、耳朵、眼睛、鼻孔全感觀的刺激。
如果資金允許,推薦選擇69.80萬元、3.0T最低配的R-SPORT運動版車型,該有的四驅、全景天窗等配置它都有,還有可變懸掛系統。如果再給15萬元買3.0T S高性能版,其實也只能再換來41Ps過剩的馬力。
戶外運動者的福音,手環鑰匙
最后想說F-PACE一個有趣的配置,手環鑰匙。這是一個專為戶外運動者設計的鑰匙,有了手環鑰匙,你可以把正式的車鑰匙放在車內,用手環靠近車尾Jaguar的商標,而且一定要靠得緊貼的程度,車門就會上鎖,你就可以帶著手環去游泳(手環是防水的)。回來要解鎖的話,也只能去尾門位置,按一下尾門開關,然后把手環靠近Jaguar的商標,嘀一聲后全部車門都會解鎖。
而用手環鎖車后,車內的正常鑰匙會暫時失效,即使有人破門而入,也不能啟動車輛。聽起來實用又能裝逼,但可惜這手環并不是標配的,需要加2000元選配。想想五六十萬的車都買得起,這2000塊的價錢也不過分,起碼比保時捷換個剎車鉗顏色多加幾萬合理。
總結:一輛有跑車feel的SUV
看完全文,如果你覺得F-PACE很不錯,對的,那真是我體驗的感受。F-PACE確實有不少F-TYPE的影子,是一輛很有跑車feel的SUV,駕駛操控相當好玩,后排舒適性也比Macan好,唯一擔心的就是捷豹的貶值率,英國出品的質量,還有售后保養費用。不過可以肯定的是,F-PACE是捷豹最有競爭力的車型,而且乘著SUV這股雄風,還有出色的性能表現,估計F-PACE在終端渠道是再不能享受“7折豹”的待遇。這劑特效強心針打下去,看來捷豹又可以歡蹦亂跳好幾年了。
兩年前,我們試駕過上一代K5混動版。當時K5混動版仍是進口車,價格是高高在上的28.98萬,跟已經國產的凱美瑞尊瑞(現在的凱美瑞雙擎)相比毫無優勢。這次車尾處多了“東風悅達起亞”幾個字,價格順勢降到19.98-24.88萬元。K5混動版售價已經低于凱美瑞雙擎,再從多達三款配置車型這點看,起亞這次不再是玩玩就算,對混動版的銷量還是有一定的期望。 更刺激神經的是,起亞聲稱自己的油耗比凱美瑞雙擎還要低,對此我們真要去一探究竟。
動力數據基本原地踏步,但改變還是有的
和上代K5混動一樣,這代車型繼續使用并聯式混動設計。相比于豐田那套原理復雜得像天書的混聯系統,并聯系統的架構要容易理解很多,大致就是在發動機和變速箱之間塞入一臺電動機。并聯式混動是當前“非豐田混動”最主流的一種設計,除了結構簡單之外,更大的原因還是豐田混聯有一系列專利壁壘 ,其它品牌需要設法繞行。不過現在國內也有廠家已經找到辦法繞開當中的“地雷”,比如我前不久試駕過的榮威e950。
扯遠了,并聯相比混聯的一個弱勢,就是在混動驅動的模式下,發動機不能一邊給車輪傳輸動力,又一邊給電池充電。不過我們也不能一概而論說并聯絕對不如混聯,就像變速箱界中,6AT調得比8AT好的例子比比皆是。K5混動有基于2.0L和2.4L發動機的版本,后者主要針對北美這些對動力需求較高的市場,進入中國的是更注重經濟性的2.0L版本。動力系統規格方面,和上代車型只有可以忽略的細小差別。電機的功率遠弱于凱美瑞雙擎,僅有38kW(凱美瑞雙擎為105kW),最大扭矩倒是挺不錯,達到205Nm。
同樣是并聯,發動機和電機數據基本在原地踏步,是不是說起亞做混合動力的團隊在偷懶?也不盡然,至少明面上能找到一個變化。電池組原來像豐田那樣,放在后排座椅的后方,結果會讓尾廂深度大概縮水1/3。如今K5混動將電池改到尾廂地臺下方,使得尾廂深度跟汽油版沒有任何區別。兩種布置方法沒有孰優孰劣,只能說各有利弊。K5混動將電池放在尾廂底板下的做法,導致尾廂已沒有位置安放備胎。出行時不慎遇上爆胎,那真是是哭笑不得。
混動車比汽油車還費油?請稍安勿躁
K5混動在工信部測出的綜合工況油耗是4.8L/100km,這是個什么概念?凱美瑞雙擎這個數字達到了5.3L/100km,豈不是說K5混動已經比凱美瑞雙擎做得還省油?只不過在試駕過程中,我們曾開出了上圖8.6L/100km的數字。這個數字是同車媒體在高速上開出來的,風格也不算激烈。輪到我開的時候,我用較平緩的腳法開出6.0L/100km的油耗,本來想笑侃那位媒體為“神之右腳”,可是在高速超車幾趟車之后,油耗急速往上飆升,很快便去到7.9L/100km的水平,幸好我的嘲諷沒說出口。
這種情況有點出乎意料,在烏魯木齊這種車流極少的高速上,像凱美瑞、雅閣燒汽油的2.0L車型,平均油耗怎樣也不會過6.5L/100km。以我自己開雅閣2.0L的經驗,在暢通高速開出5.9L/100km也是 分分鐘的事情。K5混動高速動不動就開出7L/100km以上的油耗,可以說油耗做得還不如高燃效的汽油車,尤其在超車過后,油耗攀升真的是立竿見影。回憶之前開凱美瑞雙擎,高速油耗也是在6.0L/100km上下浮動。背后原因估計如前文所說,K5混動電機功率太小,在高速行駛的工況下基本幫不了什么忙,這時電驅系統反倒是個累贅。 再者就是發動機效率和整套系統調校的問題,因為車重不足以刷出這種油耗數字。
可是我們又不能全盤否定K5混動,當天在非常擁堵的烏魯木齊市中心,開出了5.3L/100km的油耗。這點倒是跟凱美瑞雙擎等混動車類似,走走停停的市區可以全靠電機來完成,發動機并沒有多少出手的機會 ,結果就是越堵越省(前提是電池有電)。行文至此,我們可以歸納出K5混動版的油耗特點,就是市區遠比高速省,市區表現已經追及豐田THS系統,高速的油耗則差于一些燃效做得好的汽油車。買這款車能不能省油,很大程度取決于你的用車環境,像我這種上班幾乎全程跑高速的人來說,買它并不會起到省錢作用。不過上述情況基于車顯油耗,并非全然嚴謹,日后如果有機會我們會繼續考證。
其實開混動車,我更希望是無感
說完油耗,我們再說駕駛感受。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在有電機幫助后,K5混動版在超車的從容感要比2.0L車型強,約莫估計能到原來2.4L車型的水平。背后不一定是0-100km/h加速時間更快,而是電機能瞬間提供大扭矩,對中低速區域段的超車大有裨益,而中低速段超車在日常駕駛中的占比很大。K5混動在電量足夠的情況下,日常起步和市區低速行駛都是靠電機來驅動,此時的感受就是一臺純電動車 ,無聲地滑行。發動機介入得很鬼祟,不看儀表不容易得知它是否在工作。
說到混動B級車,凱美瑞雙擎是個不能回避的參照物。造成兩者駕駛感受差異來自于變速箱,凱美瑞雙擎那套復雜系統開起來很像CVT,沒有擋位的感覺。至于K5混動版,用的是6AT變速箱。由于電機能進行適當的補償,使得K5混動的換擋過程 非常平順,不過能從發動機的聲浪變化聽出擋位在切換。有人說有抑揚頓挫的車開著才帶勁,可是對于混動車來說,發動機和你之間夾雜著電機這個小三,意味著你跟發動機的溝通變得很間接。既然沒有真實的溝通,我和發動機溝通的欲望已經接近于0,凱美瑞雙擎的特性更符合畫風,不過這個純屬個人觀點。 單論駕駛感受,K5混動版的發動機和電機已經做到合作無間,跟凱美瑞雙擎仍有差距,但已經是一個水平級。
總結:最大對手其實是自己
從加速、平順性再到油耗,K5混動都不是凱美瑞雙擎的對手,高速油耗甚至像個bug。可是不能忽略的一點,國產后的K5混動要比凱美瑞雙擎便宜不少,拿它來跟其它K5比或許更為合適。相比K5 2.0L車型,混動版更加安靜,但平順性沒有很本質的差別,本來K5 2.0L的6AT調得并算是可以,混動版高速油耗甚至還“逆襲”2.0L車型,整體提升并不顯著。在車系當中,K5混動價格跟2.0T車型相當,兩者之間我們傾向于推薦2.0T,起碼加速優勢明擺在那里。相比上代車型,K5混動版的提升并不顯著,但考慮到價格大幅降低,推薦等級從之前的“尚可推薦”,上升到“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