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聚焦 > 關注 >

今日聚焦!股權融資風險控制的缺陷有哪些

2023-06-22 22:31:54 來源:法問網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股權融資風險控制的缺陷

當企業在利用股權融資對外籌集資金時,企業的經營管理者就可能產生進行各種非生產性的消費,采取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股東的投資政策等道德風險行為,導致經營者和股東的利益沖突。Jensen&Mecking(1976)認為當融資活動被視為契約安排時,對于股權契約,由于存在委托(股東)――代理(經理人)關系,代理人的目標函數并不總是和委托人相一致,而產生代理成本。

代理人利用委托人的授權為增加自己的收益而損害和侵占委托人的利益時,就會產生嚴重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對于解決經營者的這種道德風險,轉換融資方式,企業投資所需的部分資金通過負債的方式來籌集被認為是比較有效的方法。經營管理者的道德風險主要源于管理者持股比例過低,只要提高管理者的持股比例就能有效地抑制其道德風險。因此,在管理者的持股比率不變的情況下,在企業的融資結構中,增加負債的利用額,使管理者的持股比率相對上升,就能有效地防止經營者的道德風險,緩解經營者與股東之間的利益沖突;

另一方面,由于負債的利息采用固定支付的方式,負債的利用有利于削減企業的閑余現金收益流量。在Jensen&Mecking的分析框架中,債務是通過提高經理的股權比例來降低股權的代理成本的。因此,對管理者幾乎或根本不擁有股權的大型現代公司解釋力不足。Grossman&Hart(1982)彌補了這個缺陷,在他們的研究中假定經營層在企業中持股比例為零或接近于零,這時債務可視為一種擔保機制,從而降低代理成本。當企業利用負債融資時,如果企業經營不善,經營狀況惡化、債權人有權對企業進行破產清算,這時,企業經營管理者將承擔因企業破產而帶來的企業控制權的喪失。因此債務融資可以被當作一種緩和股東和經理沖突的激勵機制。

股權融資的風險是比較大的,引起必須采取一定的手段進行控制,讓股權融資在一個可控,穩定的環境中發生,股權融資風險控制的缺陷在上文中已經解釋。如果你需要這方面的法律幫助,可以咨詢律霸網的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