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評 >

快看:連臉都看不清的“畢業大片”,有必要嗎?

2023-05-19 10:41:28 來源:央視網綜合紅星新聞、潮新聞

合歡花開,又到畢業季。


【資料圖】

幼兒園、小學、中學,再到大學,畢業照幾乎是每一個求學階段結束時的“標配”。多年后翻閱曾經的畢業照,辨認同學、老師的面孔,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然而,拍畢業照這事對于一些學生家長來說,卻不是很美妙。

最近,四川成都高新區有家長反映,自家孩子的小學畢業照,每人收費600元,全班30多個孩子花費約2萬元。隨后,成都高新區教育文化體育局表示,學校已經退費并叫停該活動。

兩代人的畢業照

看到兒子的畢業照,家長劉先生也翻出了自己20多年前的畢業照。兒子的畢業照,與其說是畢業照,不如說是一本畢業相冊,“有個人特寫,有全班合拍,有場景擺拍,還有航拍”。雖然每張照片都能看出是精修過的,但是,劉先生怎么都覺得“缺了點味道”。

反觀自己那張舊的畢業照,校長和老師們笑瞇瞇地端坐在第一排,同學們在后面的階梯上站開,畢業照上方,是燙金的“XX學校XX級XX班畢業留影”,背面,則是每一排同學對應的名字。“同學會的時候,我們還經常拿出這張照片,一個一個對號找人,很親切”。

上世紀60年代到新世紀的畢業照變遷。圖源:雙流中學辦學80年學術交流大會上校友提供

劉先生告訴記者,兒子那套畢業照當時全班每個孩子交了大概300多元,“我當時還很吃驚,拍個畢業照這么貴,后來才知道不是一張,而是一套。”

不少家長也向記者吐槽,孩子幼兒園組織拍畢業照,讓幾歲的孩子們滿操場跑,擺隊形、配合做各種姿勢,累得滿頭大汗,結果拍出來的照片,家長都分不清哪個是自家娃。

“實在不懂這種航拍有啥意義。”對比起來,大家表示,還是更喜歡傳統的“排排站”畢業照,師生擠在一起,溫暖友愛。

人均收費動輒數百元

已不止一位家長向主管部門反映

除了對畢業照形式有意見,在畢業照的收費上,部分家長也有質疑。

據了解,家長反映的成都高新區這所學校,畢業照人均收費600元,包括了拍攝費、午餐費、統一鞋襪紅領巾費。也就是說,為了畢業合影,全班30多個學生要花費近2萬元。

記者隨即撥打了該小學的公開電話求證此事,但接電話的老師表示對此并不知情。不過,成都高新區教育文化體育局通過問政平臺公開表示,該校畢業照的拍攝活動是班級家委會自行組織的,學校在知曉后已經叫停,并退還相關費用。

在青羊區也有家長反映,自己孩子就讀于青羊區某幼兒園,幼兒園的畢業照是和外部攝影機構合作的,人均需要繳納399元費用,說的是自愿,但也沒有提供其他選項。

同時,這位家長提到,拍畢業照還需要另購鞋襪35元,總計400余元,攝影機構提供3套服裝。家長認為,“這種畢業照是否變了味兒,畢業照應該就是簡單的師生合照,不應該成為攝影機構謀利的手段,而且園方在策劃畢業照時是否進行過價格比選也未公示。”

對此,成都市青羊區教育局回復稱,經核查,成都市青羊區教育局要求該幼兒園嚴格按照《市發改委、市教育局、市財政局關于加強成都市幼兒園收費管理的通知》(成發改收費【2012】963號)相關規定,充分了解家長意愿,遵照自愿原則,不得以任何形式要求家長必須繳納,并向家長做好解釋工作。

自愿參加、家委會組織……對于這樣的說辭,有家長明確表示不滿,“一有什么就說是家委會組織的,家委會還不是提前跟學校商量過的,不然活動怎么進得了學校”,至于“自愿參與”,有家長覺得這更是對家長的無形“綁架”,“畢業照拍攝,難道我還能說咱孩子不參加嗎?”

有家長認為,在這類事情上,學校應該擔起主體責任,“不能啥都說家委會來,更不能有啥(風波)就推給家委會”。

青春無需過分修飾

記者檢索發現,人均幾百元的小學畢業照并非個例,此前杭州、武漢等地也曾有家長投訴,各地網友更是競相曬出自家價格,人均從百元到千元不等。不少人質疑“小學畢業照如此奢華有無必要”。
“畢業”二字,分量很重,它意味著孩子們一段校園時光的終結,多一些儀式感本不為過。但這類“奢華版”畢業照之所以引發爭議,是因為其形式主義、消費主義的內核。
動輒幾百上千,各種無人機、航拍器上陣,“兄弟照”“閨蜜照”排列組合,還有一些機構打出“畢業大片”的口號......十幾歲的孩子還處于三觀尚未成形的階段,不該把奢侈、浮華的風氣過早傳遞給他們。都說校園是“凈土”,教育的根本任務理應是把智慧和力量都聚焦到“立德樹人”之上。
其次,這類花費不菲的畢業照很容易演變成集體對個人的“綁架”。它們通常由家委會聯系校外攝影機構入校拍攝,是集體活動。雖然一些班級聲稱自愿,但冠上“集體”名義后的“自愿”,又有幾分真實呢?
當個體選擇變成集體行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多了一層“情感綁架”的意味。尤其是涉及到孩子,即使很多人不愿為這份“貴”氣買單,他們也會考慮孩子在集體中的感受與處境,于是很多家長雖然怨聲載道,但還是被迫成為“沉默的大多數”。
因此,學校理應擔起主體責任,一來要把好“審核關”,不能遇事就丟下一句“家委會行為”。畢竟,攝影機構要入校進行商業拍攝,必然無法越過學校批準。“不知情”并不能成為“擋箭牌”。二來學校還應把好“引導關”,應策劃組織更有教育意義、情感溫度的畢業活動,引導師生發揮想象,去探索有個性卻不出格,有巧思但不奢靡的紀念照片。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認為,畢業照創新其實可以理解,但需要把控好尺度。尤其是學校,應該率先做好引導,要讓學生和家長們明白畢業照的含義,“畢業照,代表的是師生情、同窗情,應該是溫情的、質樸的。從教育來說,畢業照如何拍,終究應該是圍繞孩子們的成長,體現教育的溫度,而不是舍本逐末,讓畢業照只剩花里胡哨的浮夸形式。”
此外,熊丙奇認為,如何拍攝畢業照,也完全可以成為一堂很好的教育課,“引導學生去回憶求學生活,去體會同窗情誼,去感悟師恩如山,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在不攀比、不浪費(的前提下),去設計獨屬于某個班級、某個學校的畢業照,而不是成為拍攝流水線上的批量商品。這才是更有教育智慧、更具教育溫度的體現。”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