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發表在《心臟》雜志上的一項大型研究表明,在沒有心力衰竭的患者中,長期使用 β 受體阻滯劑來抑制進一步心臟病發作或死亡風險的公認臨床實踐似乎沒有必要。
研究人員發現,心臟病發作一年多后 服用β受體阻滯劑的患者與未服用這些藥物的患者在這些風險上沒有差異。
β 受體阻滯劑是一類主要用于控制異常心律以及心絞痛和高血壓的藥物。它們通常在心臟病發作后開處方,以降低復發和其他心血管并發癥的風險——這種做法被稱為二級預防。
但尚不清楚這些藥物是否有必要用于沒有心力衰竭或心臟病發作的潛在致命并發癥(稱為左心室收縮功能障礙,簡稱 LVSD)超過第一年的患者。
研究人員解釋說,目前的大部分證據都是基于臨床試驗的結果,這些試驗發生在心臟病發作患者的常規護理發生重大變化之前。
為了加強證據基礎,研究人員收集了 43,618 名在 2005 年至 2016 年間心臟病發作需要住院治療的成年人,他們的詳細信息已輸入瑞典國家冠心病登記冊(SWEDEHEART)。
這些患者均未出現心力衰竭或 LVSD:其中 34,253 人服用了 β 受體阻滯劑,出院 1 年后仍在服用這些藥物;9365 沒有開這些藥。他們的平均年齡為 64 歲,大約四分之一是女性。
研究人員想找出兩組之間在全因死亡率、進一步心臟病發作率、血管重建術(一種恢復心臟部分血流的手術)或心力衰竭住院率方面是否存在差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