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秤砣雖小壓千斤”,是人們給予小微企業最直觀的評價。在中國第一經濟大省——廣東,超過630萬戶的中小微企業如同市場的神經末梢,隱于煙火市井中勃然而興,共同構成了廣東實體經濟的圖譜。而回顧眾多小微主體轉型蛻變的歷程,生死常在一瞬間,尋到一味解決資金鏈痛癥的良方是最迫切的需求。
作為實體經濟的“資金蓄水池”,近年來,銀行等金融機構聚力探索普惠金融服務,為越來越多廣東小微企業引來新源頭活水。而今年印發的《2023年廣東金融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更是明確,“做好小微企業的金融紓困幫扶”,“繼續加強對制造業中小微企業融資支持”,勾勒出金融助力小微的宏偉藍圖。
(資料圖片)
近日,南都·灣財社啟動以“新制造·建力量”為主題的灣區金融賦能新制造系列深調研。本期,調研組將把視角聚焦在量大面廣的在粵中小微企業,以單個企業為鏡透視廣東金融惠企紓困的經驗與模式。
調研發現,區別于大型企業,中小微企業的資金需求雖小但阻力更大,“無信用、無賬本、無抵押”長期困擾著企業的發展,資金鏈脆弱是現實寫照。而隨著數字化轉型步伐加快,廣東金融機構不斷提升服務中小微客群的意愿與能力,不少金融機構更是探索“鏈”上發力,供應鏈金融成為有效疏通中小企業融資“堵”點的破解之法。
從無到有再到優
助力初創企業突破成長藩籬
每一棵參天大樹的起點都是一株需要呵護的小樹苗,企業亦是如此。在廣東省梅州市平遠縣,如今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廣東元寶時代家居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元寶時代家居”),最初也僅僅是以販賣木制品原料為主的個體戶。
元寶時代家居成立于2017年,彼時以高端實木家具生產銷售為主。公司成立后不久,考慮到木質家具生產制造成本高,企業負責人決定上馬環保型智能家居用品自動化生產線,在原有生產線基礎上轉型升級,從生產環節出發節約生產成本。
事實上,在家居領域,邁向智能化生產幾乎已經成為行業共識。然而南都·灣財社記者在走訪調研中發現,智能化轉型也并非是每一個家居企業都能走好的康莊大道。尤其是對于實木家具企業來說,復雜的工藝、產品的個性化要求均考驗著智能化生產的標準度和規模化,更加需要企業在設備和技術上下狠功夫。
轉型就意味著資金投入?!拔覀兠磕暌度?00到500萬元用于科技研發,還要引進新的智能化機械設備。同時,由于從事外貿,跨境資金回款本來就比較慢,加之疫情影響使上游對我們企業資金結付的要求更高,我們的現金流受到了一些影響?!痹獙殨r代家居負責人說。
在一次走訪調研中,建設銀行梅州市分行了解到元寶時代家居的融資需求,隨即組建項目團隊開展多次實地考察,加快信貸攻關。同時,公司獲評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牌匾能夠為其融資加分。不久后,企業就收到了來自建行的1000萬元優惠利率流動資金貸款,并將資金用于優化生產線。
在金融支持下,元寶時代家居成功完成了技術改造,相關設備也順利更新。該企業負責人告訴南都·灣財社記者,公司發展壯大永遠離不開資金的驅動,希望與銀行業保持緊密聯系,在供應鏈各個環節加強合作,借力金融實現高質量發展。
元寶時代家居的蛻變不僅是平遠傳統木業轉型升級的縮影,更是廣東金融支持制造業中小微企業的鮮活案例。
作為當地普惠金融發展的頭雁和主力,建行廣東省分行以金融科技和業務創新形成驅動,源源不斷地推出契合制造業發展階段特點、金融需求、風險特征的金融產品,激活廣東中小微企業永無低谷的生命活力。
打通產業鏈資金“斷點”
供應鏈金融激活產業鏈條動能
作為制造業大省,廣東同時也是參與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程度最深的省份之一,參與度高達30%。然而近年來,在疫情等多重因素的沖擊下,廣東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如何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和安全水平?量大面廣的中小微企業是關鍵。在調研中,南都·灣財社記者發現,中小企業廣泛分布于細分領域,往往專注于產業鏈配套,而產業鏈供應鏈環環相扣,出現任何“斷點”“堵點”都將牽一發而動全身。尤其是當中小微企業面臨資金壓力時,產品供應不足、訂單交期拉長等問題涌現,所在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也將受到直接影響。
總部位于佛山市南海區的立家家居對此深有體會。立家家居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是一家專注于衛浴產品的專業制造商,企業的終端銷售網點遍布全國,未來還計劃增設300家以上形象專賣店和旗艦店。然而,除了門店的戰略布局支出較大,企業的研發投入也一直處于較高水平,這讓公司的經營周轉資金十分緊張。
“經營資金緊張,受影響的不僅是公司的生產經營,還有整個產業鏈?!庇浾吡私獾?,立家家居是華耐建材的主要上游供應商,雙方相互依存度高,后者是國內領先的家居服務及建材營銷企業集團,在全國建材批發行業的市場份額排名前列。
正當企業苦于資金壓力時,建行廣東省分行提供了一個行之有效的融資方案:2022年,廣東建行曾與華耐建材簽訂供應鏈金融合作協議,并為其授信供應鏈融資額度8000萬元,而立家家居作為華耐建材合作多年且關系穩固的供應商,可以通過建行平臺辦理網絡供應鏈“e信通”獲得融資。
廣東建行提出的融資方案正是供應鏈金融服務的一個具體體現。記者注意到,在面向制造業中小企業的普惠金融服務中,越來越多金融機構正在轉變思路,從過往解決單個企業融資問題的模式,轉向以產業鏈視角對中小企業的還款能力進行新的評估、從產業集群出發做供應鏈金融服務,從而破解因缺乏抵押物、征信空白導致的融資難痛癥。
在廣東建行的支持下,立家家居通過華耐建材獲得應收賬款融資600萬元,企業研發得以順利開展。“按照目前企業的規模,要想在銀行獲得大額授信,必須要有抵押物,建行提供的供應鏈融資產品,讓我們這些關聯企業也能搭上便車、快車?!逼髽I負責人感嘆道。
據了解,建行廣東省分行加速供應鏈產品布放與場景打造,通過供應鏈金融為核心企業及鏈條成員提供全流程在線網絡金融服務,已累計為超過700家核心企業、7000余戶供應鏈鏈條客戶發放供應鏈融資款超過1800億元。
打造定制化集群信貸新模式
讓縣域“草根”躍升行業頂流
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是廣東高質量發展的最大短板,卻也是最大潛力板。官方數據顯示,廣東57個縣或縣級市的縣域面積占廣東71.7%,縣域常住人口占廣東28%,但縣域GDP僅占廣東12.5%,足以印證廣東發展縣域經濟的重要性。
要想找到撬動縣域經濟的支點,還需回到產業中去。記者觀察多個縣域經濟“優等生”的模式后發現,當地特色產業通常是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他們專注于細分領域,往往有著鮮明的“草根”標簽,肩扛著創造就業崗位、吸納人口集聚的重擔??梢哉f,越是活躍的縣域,其背后的產業引擎越是馬力十足。
但現實是,打造一個特色產業并不容易:不僅要坐擁天時地利的自然條件,還要求技術、人才、資金等各類要素聚集,而這就離不開金融機構的深度參與。
肇慶市封開縣長崗鎮是廣東省石材專業鎮,當地石材加工產業規模占珠三角區域四分之三,以“封開花”石材聞名全國。在封開縣,超過190家石材加工小微企業聚集于此,其中多數已從家庭小作坊轉型至全自動數控生產,從業人數約1500人。
“在經營中,我最怕接到大訂單或訂單需求量突然增加,因為往往會形成購買原材料資金緊張。”何老板是封開縣長崗鎮谷圩永鼎盛石材廠的負責人,從業已有二十余年,他的企業擁有7條全自動切割生產線,每天可完成切割石材150平方的成品。盡管有著較高的加工水平,但每逢接到大單,何老板還是感到沉重。
這份沉重來源于資金壓力。何老板表示,去年公司接到廣西省貴港市市政工程訂單后,沒有足夠的資金購買原材料投入生產,向銀行申請貸款又屢屢碰壁。就在何老板準備向民間高息借款時,建行肇慶市分行了解到公司融資需求,根據其石材企業的身份及資金特點,最終為公司投放了200萬元的“小微快貸”,解決了何老板的燃眉之急。
何老板所面臨的資金短缺問題在封開石材加工企業間具有共性。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多數當地石材加工企業存在著沒有抵押物、沒有擔保等情況,容易在向銀行融資時受阻,從而限制了企業經營發展。
針對這一特征,建行肇慶市分行選擇聯動行業協會,多次與封開縣石材協會溝通信貸融資、網上銀行、賬戶結算等業務信息,在進一步了解到石材加工企業的生產特點和當地繳稅用電的情況后,肇慶建行先后向協會提出“善營貸”“供應鏈業務”“以電定稅”等定制化信貸服務方案,通過協會批量化解決企業資金需求。
“我們希望未來建行推出更多適合石材加工企業經營所需的貸款品種,切實解決協會成員的融資需求。”封開縣石材協會負責人表示。
信貸思維轉向賦能思維
守護小微企業的金融健康
近兩年以來,“金融健康”成為普惠金融領域的熱詞之一。2022年9月30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中國普惠金融指標分析報告(2021年)》,提及“金融健康”共5次,意味著“金融健康”一詞被正式引入官方話語體系。
在多位業內專家看來,金融健康是普惠金融發展的高級形態,普惠金融主要關注金融服務的“有沒有”,金融健康更多關注金融服務的“好不好”。與此同時,金融健康并不局限于居民家庭和個人消費者的金融狀況,關注小微企業的金融健康也是普惠金融的應有之義。
南都·灣財社記者在調研中發現,已有不少金融機構意識到并積極關注小微企業客群的金融素養和經營健康,主動培育小微企業的信用意識、風險抵御能力和金融安全水平,探索真正的普惠小微“賦能”路徑。
立足廣東,作為國有大行代表之一的建行廣東省分行,已經在關注小微企業金融健康方面走在了前列。
面向各行業小微企業客戶,廣東建行定期在省內多地舉行沙龍活動,聯合各地政府機構、行業協會、平臺生態合作服務伙伴,有針對性地為小微企業主提供惠企政策講解、經營服務等支持。
與此同時,廣東建行高度重視向小微企業主開展金融知識教育普及。引入“惠懂你”平臺生態合作伙伴“賬稅易”專家開展金融稅務知識講座,圍繞稅務政策、稅務規劃、涉稅風險等“金稅四期”熱點話題,為小微企業主補充稅務規劃知識活水。跳出信貸思維守護小微企業的金融健康,為廣東金融助企紓困提供了一條新思路。
“小微企業金融健康有利于更好抵御外部環境的不確定,建立金融機構和小微企業間的共贏生態?!闭{研過程中多位受訪專家表示,小微企業的金融健康對金融機構的業務可持續性也存在反哺作用,一方面能夠豐富金融機構洞察這類客戶的不同視角,另一方面通過提升企業經營能力間接優化銀行機構信貸資產質量。
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遠。憑借著“普百業、惠萬企”的專業化程度,以及金融為民的初心使命,在支持小微企業由“自救”走向“重生”的過程中,建行廣東省分行不僅是企業跨越“死亡之谷”的新引擎,也是企業快速成長的動力帆。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5月末,建設銀行廣東省分行普惠金融業務貸款余額超2800億元、授信客戶超28萬戶,余額和客戶規模均位列市場第一。其中,300多家縣域支行總貸款余額超530億元、授信客戶超9萬戶。
(文章來源:南方都市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