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水產養殖業是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養殖水域灘涂是水產養殖的基本生產要素。我省如何科學規劃布局養殖水域灘涂,促進水產養殖業高質量發展?日前,省農業農村廳印發《安徽省養殖水域灘涂規劃(2023—2030年)》,著重提出養殖水域灘涂功能區劃,明確我省水產養殖業的目標任務。
我省地跨長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水系,是內陸水產大省和長三角地區乃至全國重要的淡水產品生產供應基地。“但漁業發展也面臨著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發展空間受限、布局結構不合理等問題,亟待科學規劃推進漁業調結構轉方式,構建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空間格局。”省農業農村廳有關負責人表示。
為此,《規劃》提出了我省水產養殖業的發展目標。到2025年,水產健康養殖空間得到優化,產業結構更趨合理,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取得積極成效,水產養殖面積保持在40萬公頃左右,建成一批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范區。到2030年,基本實現水產品供給保障有力、資源利用高效、產地環境良好、漁區生態優美的漁業可持續發展格局。
從實現方式來看,《規劃》強調了優化水產養殖生產布局、加強養殖水域灘涂管理、推進綠色健康水產養殖3項重點任務。其中,《規劃》將全省養殖水域灘涂劃定為禁止養殖區、限制養殖區和養殖區3類功能區,并提出相應管理措施。
在禁止養殖區,要禁止水產養殖行為、依法開展補償安置和加強水域灘涂管理;在限制養殖區,要合理控制養殖規模、發展綠色生態漁業、加強污染排放管理;在養殖區,要落實養殖水域灘涂規劃制度、推進水產綠色健康養殖、提高養殖設施裝備水平和加強水產養殖物種管理。
據悉,全省已進行水產養殖開發利用和目前尚未開發利用全民、集體所有的水域灘涂中,納入規劃總面積為123.24萬公頃。
通過水域灘涂承載力、水產養殖業發展分析,《規劃》提出養殖水域灘涂開發總體思路,以滿足人民對優美水域生態環境和優質水產品的需求為目標,堅持宜漁則漁,堅持數量和質量并重、生產和生態協調、發展和安全統籌,綜合運用規劃引領、政策扶持、科技支撐、改革創新等手段,鞏固提升漁業綜合生產能力,形成同市場需求相適應、同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匹配的漁業空間格局、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持續促進生態環境改善、漁業增效和漁民增收,推動我省由水產養殖業大省向水產養殖業強省轉變。
值得注意的是,《規劃》還對其實施的環境影響和協調性進行分析,提出了加強漁業水域環境保護和水生生物資源養護、推動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落實生態管控等措施。分析認為,《規劃》總體上對環境保護有積極作用和正面影響,有助于養護水生生物資源,改善水域生態環境,防控水產養殖污染,將產生顯著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
“我們將采取多種形式抓好《規劃》宣貫,落實養殖證制度,穩定和保護水產養殖業發展空間,保障養殖者合法權益,保護水域生態環境,努力實現穩產保供、綠色發展和產業振興的漁業高質量發展目標。”省農業農村廳有關負責人說。( 本報記者 許昊杰)
責任編輯:王振華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