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國內 >

職業教育搭建人生出彩的“立交橋”

2023-06-08 10:26:19 來源:安徽新聞網-安徽日報

六月是考試季,對于我省參加中考和高考的部分學子們來說,即將站在職業教育和普通學歷教育的岔路口。近年來,隨著國家投入不斷加強,職業教育打通職教到本科的學歷上升通道,職業教育不是“終點教育”,升學深造已成為常態。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又讓學生擁有一技之長,升學的同時兼顧了就業。我省的職業教育發展業已駛入快車道,在助推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為職教學子們搭建起人生出彩的“立交橋”。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拓寬升學通道緩解“獨木橋”壓力

2022年夏季,原本計劃招生1000人的合肥市工程技術學校,迎來了2000余名中考生爭相填報。而這種情況在2022年的中職招生季并不是個例,這背后除了普高分數線較高外,職業教育越來越被社會所了解和認可也是重要因素。

“孩子去年中考接近500分,填報了合肥市工程技術學校的3+2專業。一開始我們也擔心孩子在學校的學習和生活,一學年即將過去,孩子不但沒有放松學習,還比以前更開朗自信了,說自己想一直升學考本科學校。”合肥市民曹先生說,從學校學滿三年畢業后,孩子就可以升入對口的高職就讀兩年拿到專科文憑。孩子自己還想繼續考本科,作為家長也很支持。從一開始進入中職學校的迷茫失落,到現在找到目標,曹先生覺得職業教育并不是“終結教育”,反而是改善了學生通過普通高考“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問題。

來自學校的一組數據也給了曹先生這樣的職教生家長們更大的信心。據統計,合肥市工程技術學校對口升學班考取本科人數逐年增加,從2017年的2人,2018年4人,2019年9人,2020年25人,2021年29人,到2022年85人。2022年該校畢業生793人,考取本科和大專人數751人,升學率為94.7%。

事實上,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投入的不斷加大,尤其是架起中職—高職—本科的升學立交橋后,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認可度也在逐年增加。據了解,近年來,我省通過深化對口招生考試制度改革、學分制改革試點等措施,不斷拓寬人才成長和升學的途徑。改革完善省內職業院校分類考試招生及對口招生工作,優化“知識+技能”考試結構。同時擴大學分制改革試點,擴大試點范圍,促進區域、校際、專業之間及其它類型學校學習成果、非學歷教育學習成果的學分認定和轉換。職業教育不是很多人理解的“終結教育”,更不是“淘汰教育”,而是特色鮮明的一種教育類型,接受職業教育的學生既可以升學也可以就業。

據悉,今后教育部還將完善“職教高考”頂層設計,擴大職業本科、職業專科學校通過“職教高考”招錄學生比例,使“職教高考”成為高等職業教育招生,特別是職業本科學校招生的主渠道,推動建立省級統籌、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職教高考”制度,改善學生通過普通高考“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問題,讓中考分流壓力和“教育焦慮”得到有效緩解。

重實踐助力學生掌握“一技之長”

在近日舉辦的2023年職業教育活動周全國啟動儀式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開幕式上,我省參展的“人人出彩”和“制造強國”兩個板塊引起關注。展出內容從非遺技藝傳承到創新技術研發,從虛擬現實到智能制造,從校企合作到產教融合。既有技能大師的技藝呈現、又有學生技能的充分展示,在體驗、互動與交流中展現我省職業院校的辦學特色,將工匠精神時刻融入技能人才培養。參會的學校與科大訊飛、京東方、比亞迪、江淮蔚來等頭部企業開展深度校企合作,緊密對接制造強國和我省“三地一區”戰略。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已經成為職教的主要模式,助推產業興旺。

對于職教學生來說,升學是其成長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另一方面,技能培養也為其未來的就業之路奠定了良好基礎。張梓茹是蚌埠商貿學校畢業生 ,2019年初中畢業面臨中考失利的她迎來了人生第一次重大選擇:是打工還是根據自己的興趣進入職業學校學習一門專業技能?最終她填報了蚌埠商貿學校的西餐烹飪專業。在2020年安徽省中職院校技能大賽中,她以一道顏色艷麗、層次鮮明的“枇杷酥”,獲得了中式面點組一等獎,同時獲得了免試升入黃山學院烹飪與營養教育專業讀本科的機會。劉恒是蚌埠工藝美術學校畢業生 ,因獲省技能大賽一等獎,順利進入合肥學院服裝專業。他們的共同點是通過“一技之長”贏得更高學府的入場券,握住未來就業的籌碼。

據了解,在省內職業學校中,技能教育已經全方位融入到學業中。以合肥工業學校為例,該校推行課證融通,積極推進1+X技能證書制度試點,將證書涵蓋的職業技能標準融入到專業教學目標中,證書培訓內容與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課程內容有機融合,將證書評價過程和學習評價結合,提高學生實踐技能和綜合素質。在此模式下,該校近三年來信息類專業學生在各級技能競賽信息技術類賽項中成績優異,獲得網絡布線賽項2個全國比賽一等獎,網絡安全賽項2個全國比賽二等獎、1個三等獎。已有34名學生通過大賽途徑升入本科學校深造。

教育供給要與經濟社會發展高度匹配,為此,校企合作模式也已成為職業教育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訂單式培養,遴選高技能人才進學校兼職教學等方式,我省正推動產業發展與職業教育深度融合。在合肥市,政府統籌協調27家政府機構、38家職業院校、9個行業指導委員會、84家企業開展校企、校地合作,建立區域性現代職教集團。投資435萬元,建成政府、行業企業與職業教育機構共享的合肥市現代職業教育集團公共信息服務平臺,運用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將學校的人才供給和企業的人才需求有效對接。在職業院校建立95個實習實訓基地,在83家企業建立開放式實習實訓基地。總建筑面積5萬平方米的合肥市現代職業教育公共實訓中心設置3500個工位,2022年以來面向企業、院校、社會開展各類培訓就超過10萬人。

阜陽市以深化產教融合為重點,以推動職普融通為關鍵,以科教融匯為新方向,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成效明顯,目前,全市共有應用型本科高校1所、在校生5000余人,高職院校4所、在校學生2.4萬人,中職學校24所、在校生13.8萬人,每年畢業學生近6萬人,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穩定的人才支撐。

“職業教育注重的是升學和技能的雙向培養,所以我們一直是兩條腿走路,一個是走升學,另外一個就是技能的培養。滿足地方經濟發展需求的,采用企業訂單式的培養,可以直接面向企業,這樣就縮短了企業培訓人員的時間。”阜陽科學技術學校副校長汪志說。

提質增量共建“技能安徽”

“我省正在謀劃整省推進職業教育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共建‘技能安徽’,加速向內涵式提升、高質量發展方向邁進。”在近日舉行的高水平學校與專業群建設研討會暨全國高等職業學校校長聯席會議成立20周年紀念活動上,省教育廳副廳長儲常連說。

據了解,我省現有職業院校267所、在校生148.6萬人,位居全國前列,年均培養技能人才近50萬人。在全國率先出臺省級升級版中職學校分類辦學標準和技能型高水平大學建設標準,實施中職“雙優計劃”和高職“雙高計劃”,創建省級中職優質學校122所、雙高高職院校33所,5所高職院校入選國家“雙高計劃”。高職擴招連續三年錄取近28萬人,位居全國第一,實現量質齊升。

在增加數量的同時,我省還著力提升培養質量。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推動中高職一體化協同發展,在全省開展高職專業學院、高職中專分校設置試點工作。實施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職業院校立項省級質量提升工程項目7552項,承接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任務6567項。健全省、市、校三級技能大賽體系,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成績始終位居全國前列,2022年中職組獲獎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2個百分點;高職組獲獎率穩居全國第一方陣。近年來,中職、高職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分別保持在98%和91%以上。

同時,我省在中職學校布局結構調整、統一規范各類中職學校類別名稱、建立全省統一的中職網上招生錄取平臺、開展中職學校辦學條件達標工程及省級升級版中職學校分類達標示范建設等方面實現了全國率先,職業教育發生了格局性的變化,走出了一條具有我省特色的發展之路。下一步我省將把服務國家和我省重大戰略、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根本目標。整合職業教育資源,鞏固中職基礎地位,推進高職提質培優,穩步發展本科職業教育,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大國工匠、能工巧匠。

新增經費向職教傾斜

為了給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提供堅實支撐,近年來,我省財政堅持教育優先發展,通過投入上加力、結構上傾斜、改革上增效,推進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據悉,我省夯實中職教育基礎地位,超前部署中職學校分類達標和示范建設,2022―2023年,安排教育督導評價獎勵補助資金3600萬元,對改善中職辦學條件成效顯著的市予以獎勵。支持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打造高水平、高層次技能人才隊伍。

圍繞省十大新興產業布局和區域發展,我省探索建立基于專業大類的職業教育差異化生均撥款制度,調整優化生均撥款系數,向產業亟需、市場需求迫切的專業傾斜。落實產教融合型企業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抵免等政策,探索“金融+財政+土地+信用”組合式激勵,發揮企業重要辦學主體作用,引導健全多元化辦學格局。改革完善職業院校績效工資政策,對職業院校校企合作、技術服務、社會培訓取得的收入,可按一定比例作為績效工資來源,鼓勵面向社會開展職業培訓,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據了解,2022年,全省財政職業教育支出149.4億元,較上年增長15.3%,高于財政教育支出增幅7.3個百分點,新增教育經費不斷向職業教育傾斜。我省財政將改革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明確市級重點保障職業教育。力爭到2030年,全省職業教育生均經費達到全國平均水平。

責任編輯:史洪芳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