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年來,宣城市郎溪縣始終將抓黨建促鄉村振興作為農村黨建的重要內容,通過發揮黨組織優勢,緊緊圍繞實施“堡壘聚力”“頭雁領航”“網格賦能”“豐羽壯骨”四項工程,堅決打好“鄉村振興攻堅年”戰役,不斷推動鄉村組織振興提質增效。
實施“堡壘聚力”工程,凝聚鄉村振興“向心力”。強化組織領導。成立由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為組長的鄉村組織振興專項工作小組,組建工作專班,統籌推進鄉村組織振興。印發《全縣鄉村組織振興實施方案》,制定28項年度重點任務,建立督促檢查等工作制度,常態化跟蹤調度和督促落實。筑牢基層堡壘。堅持黨建工作項目化,制定《全縣基層黨建工作“三個清單”》,項目化推進問題整改。建立黨建示范點進度旬報制,2022年培育“惠民青蓮·清雅張錢”“先鋒領航·紅動施吳”等12個農村黨建示范點,以點帶面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壓緊責任鏈條。堅持力量下沉鄉村,嚴格落實“縣領導包鎮包村、鎮干部包村包組、村干部包組包戶”工作機制,圍繞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人居環境整治等方面,鎮村干部主持召開村民組會議、“小板凳會議”4508場次,研究解決問題2700余個。
實施“頭雁領航”工程,建強鄉村振興“主心骨”。突出能力提升。組織開展選派村第一書記和村黨組織書記“頭雁領航·擂臺爭鋒”活動,選樹培育12名“鄉村振興擔當作為好支書”。舉辦鄉村振興專題培訓班、村黨組織書記培訓班、選派干部培訓班等4期培訓班,累計培訓186人次,為鎮村干部“充電續航”。突出嚴格管理。嚴格落實村黨組織書記縣級備案管理和村“兩委”成員候選人資格聯審制度,切實把好入口關。成立2個指導組,對換屆后班子運行情況、“開門一件事”落實情況等開展“回頭看”。確定5個軟弱渙散村黨組織,落實“四個一”包保機制,按時按質完成整頓。突出關心激勵。暢通村干部職業上升通道,2022年從村干部中招錄鄉鎮公務員1名、鄉鎮事業編制5名。常態化調整村干部基本報酬,努力實現能干者有舞臺、實干者有奔頭。
實施“網格賦能”工程,繪好鄉村振興“同心圓”。優化網格體系。建成“4+N”網格管理體系和“1+1+X+X”基礎網格力量體系,整合農村網格687個,配備網格指揮長88人、網格指導員88人、網格員1837人。依托各級綜治中心,建立網格管理服務中心109個。明確工作機制。制定《郎溪縣村(社區)網格隊伍管理辦法(試行)》,明確農村網格員工作職責。建立健全“問題發現+定期研判”“清單+閉環”“網格+”等機制,以機制化提升農村網格服務水平。推進為民服務。依托網格化機制,在全縣推行“紅色代辦”服務,組建紅色代辦隊伍,為農村老、弱、病、殘、孤、寡等困難群眾代辦事項8000余件,以網格化延伸服務群眾的“神經末梢”。
實施“豐羽壯骨”工程,夯實鄉村振興“硬基礎”。探索“四靠”模式。依托“三山兩水四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的自然地理特征,積極盤活資源要素,探索推行靠山、靠水、靠田、靠企“四靠”發展模式,根據區域優勢傳統產業、特色資源,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發展茶葉、苗木等各項產業項目。推動“抱團”發展。按照“以強帶弱、優勢互補”的原則,推動邊界鎮村與周邊先發地區、相鄰村集體之間建立交流互鑒、合作發展機制,拓寬村集體經濟發展空間。梅渚鎮組織下轄村入股定埠港物流園發展倉儲物流,村年均增收10萬元。突出合作經營。引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實體化運營,實行“農戶+公司”“農戶+基地”“農戶+合作社”等發展模式,推動27個村集體與30個農業龍頭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截至2022年底,全縣村集體經營性收入總額4629.59萬元,村集體經營性平均收入超53萬元,50萬元以上“強村”占比達55.17%。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