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廖桂華)一幢幢川東北特色民居錯落有致,道路四通八達;鄉村濕地公園小橋流水,景色宜人;文化墻上,“黨建引領有機產業大發展”“有機產業引領鄉村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等標語格外醒目……日前,在位于西充縣有機鄉村慢生活示范帶的義興鎮有機村,處處呈現出村美民富的鄉村振興美麗畫卷。
“我們村以前叫鹽水埡村,2019年,首屆西充亞洲有機產業創新發展峰會成功召開,我們村成為峰會永久會址,有機村由此得名。”該村黨支書張奇毅介紹,該村黨支部圍繞“生態田園·有機西充”戰略目標,推行“一建二定三管”工作法,堅持勤政為民,踏實工作,通過有機品牌引領,原來的窮山村已建成集有機文化博覽、有機農業參觀培訓、有機水果采摘、有機產品品鑒、有機生活體驗等為一體的有機新村,被評為“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省級鄉村旅游重點村”“南充市特色村落”,年接待游客近10萬人次。
村莊變景區,風景變“錢景”。在依托有機品牌打造鄉村旅游亮點、推動農旅融合助力鄉村振興的探索中,該村因地制宜發展有機產業,借勢發展觀光旅游、采摘經濟,拓展了群眾的增收渠道。
“村集體按有機標準栽種脆李335畝,年產值100余萬元,帶動村民人均增收2萬元,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近30萬元。”張奇毅介紹,在鳳鳴至義興14公里的有機鄉村慢生活示范帶上,串聯著10余家農業企業,沿線分布著柑橘園、脆李園、有機蔬菜園,游客徜徉其中,既可賞景怡情,又可體驗采摘樂趣,有機村也順勢搞起了“采摘經濟”。
張奇毅介紹,每年脆李成熟季,該村就進入了旅游旺季,游客入園采摘量達總產量的50%左右,很多游客選擇留宿有機民宿,花上兩三天甚至更長的時間,在此“品鑒”醇厚的有機文化、有機美食,徜徉田園山水,盡享夢想中的詩與遠方。
“村子的發展讓村民在家門口吃上了‘生態飯’,也讓外出務工的村民們看到了新希望。”張奇毅說,近幾年,該村10余名村民先后返鄉創業,通過開辦農家樂、民宿,發展林下養殖、生態循環養殖等,實現了增收致富,同時也為村產業發展增添了活力。
據了解,有機村所在的西充有機鄉村慢生活示范帶,只是西充縣打造的農旅觀光精品旅游線路之一。
生動立體的墻體彩繪、古樸清幽的亭臺長廊、充滿藝術氣息的草木藍染作坊、別具風情的創意咖啡廳……來到西充鄉村旅游網紅打卡地天興橋村,仿佛進入了現代版“世外桃源”。該村核心景點約200余畝,是集觀光休閑、美食打卡、非遺文化體驗為一體的農業旅游觀光地。據了解,該村通過開展露營野炊、田園市集、圍爐煮茶、田園柴火宴等活動,帶動有機生活、研學實踐、文化體驗、鄉村民宿等新興業態快速發展,為本地群眾提供工作崗位100余個。
綠色,是西充的生態底色,有機,是西充的“金字招牌”。近年來,該縣立足自然資源稟賦,因地制宜發展鄉村觀光旅游,促進農旅融合。
該縣建設張瀾故里旅游區、亞洲有機示范村、桃博園等獨具特色的旅游景區景點30余個,創建蓮池鎮觀音堂村、義興鎮有機村等3個省級鄉村旅游重點村;積極培育“有機科創+研學旅行”“農事體驗+文化創意”“有機品鑒+民宿生活”等鄉村旅游業態,推出5條精品旅游線路——“鄉村田園·有機生活”之旅、“橘綠橘紅·休閑運動”之旅、“稻香花海·農耕體驗”之旅、“桃醉天下·世上桃源”之旅、“張瀾故里·紅色民主”之旅;緊扣“春賞花、夏品果、秋運動、冬養生”主題,推出梅花季、桃花季、橙花季、品果季等10余個“一鄉一節”文旅節慶活動,構建覆蓋全域全景、農旅融合、文旅融合的鄉村旅游發展格局,“生態田園·有機西充”品牌影響力持續增強。2022年,該縣旅游接待人數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億元。(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