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地市 >

男子故意1次取1元逼哭柜員,沖上熱搜!銀行回應

2023-07-05 21:07:39 來源:潮新聞綜合

取2.5萬元,故意一次取1元,

昨天發(fā)生在浙江某銀行的一幕,

沖上了熱搜。


(資料圖)

據報道,7月3日浙江寧波,一名男子進銀行對工作人員說,需要取款2.5萬。銀行工作人員因工作需求例行詢問取款用途時,男子被問得不耐煩,稱要將錢分批取出,一次就取一元錢。

7月4日,目擊者國先生告訴記者,最后顧客見柜員委屈哭了,才取走2.5萬元離開。涉事銀行工作人員表示,對于大額取現的詢問,是根據反洗錢的相關要求。

7月4日,國先生告訴記者,3日,他去銀行辦理業(yè)務,看到一男子要取錢。當柜員詢問其取款用途時,男子有些不滿,就賭氣說坐公交。柜員提示說,不說用途就不能取,男子說那就每次取一元。

國先生拍下的視頻顯示,男子坐在銀行柜臺前詢問柜員:“這跟業(yè)績工資獎金有沒有關系?”柜員表示:“如果查到有問題,我是要被開除的。”另一段視頻中,男子稱他明天還要來取一塊錢,不把柜員開除是不會罷休。

“最后把柜臺那個小姑娘都委屈哭了。男子見柜員哭了,才取走2.5萬元現金離開。”國先生告訴記者。

網友評論

記者采訪獲悉,此事發(fā)生在寧波某銀行。記者致電該行熱線電話,客服人員表示,取5萬元及以上金額需要向網點提前預約,網點也會根據反洗錢的相關要求,詢問一些問題。

該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此事目前他們領導在處理,是否對那名受了委屈的員工進行了安撫,她目前暫不清楚。

柜員詢問取錢用途,是按規(guī)定辦事

2022年3月,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三部門聯合印發(fā)《金融機構客戶盡職調查和客戶身份資料及交易記錄保存管理辦法》。

《辦法》提到,金融機構將對單位和個人銀行賬戶增加管控,盡職調查客戶身份資料及交易記錄。其中,對個人存取現金、匯款等相關業(yè)務作出規(guī)定,即個人辦理單筆5萬元以上存取款業(yè)務,需登記資金的來源或者用途。

具體來看,去商業(yè)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村鎮(zhèn)銀行等金融機構,為自然人客戶辦理人民幣單筆5萬元以上或者外幣等值1萬美元以上現金存取業(yè)務,將會經過三個步驟,首先要核實身份信息,然后核實資金來源,最后核實資金用途。

杭州多家銀行客戶經理告訴記者,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銀行工作人員出于合規(guī)和謹慎性原則也會對一些不到5萬元的存取款金額進行詢問,并做一些善意的提醒。

專家:應該設立委屈獎

對于此事,記者也采訪了相關專家。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向記者表示,金融機構對客戶開展盡職調查是受到法律支持和保護的。反洗錢法、反電信詐騙法等法律以及人民銀行相關制度文件都對此有明確規(guī)定,所以這個柜員詢問客戶的資金去向或者取款目的,是金融機構開展盡職調查的一種具體做法,客戶要給予理解、支持和配合,而這個視頻中客戶做法顯然是不可取的,他沒有盡到配合的義務。這是金融機構法定的義務,不是銀行或者說客戶經理故意要這么做,何況這么做還增加銀行員工的工作量,有可能還降低其客戶滿意度。但既然這是法定的義務,客戶不是說想配合就配合、不配合就不配合,客戶有配合的義務。與此同時,董希淼指出,實踐過程中,銀行要加強反洗錢法、反電信詐騙法等法律法規(guī)的宣傳,并將相關內容在銀行網點、手機銀行等上進行展示,讓客戶更直觀地看到;同時也要加強對員工特別是直接面向客戶的一線柜員、大堂經理等培訓,提高基層員工話術水平,更精準、更巧妙,讓客戶能夠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chuàng)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詢問取錢用途是當前銀行柜臺的正常環(huán)節(jié),很多時候不是柜員能夠決定的,也不是商業(yè)銀行決定的,此類流程是監(jiān)管定的,是針對反詐制定的流程,當前金融系統(tǒng)反詐越來越受到重視,但與此同時客戶的銀行日常存取款業(yè)務,轉賬業(yè)務遭遇的限制也越來越多,的確造成了更多的麻煩。客戶應該保持良好心態(tài),銀行應該為柜員設置委屈獎,但最重要的,還是規(guī)則制定要考慮便利性、可行性、有效性,要避免形式大于實質。

(原標題:男子故意1次取1元逼哭柜員,沖上熱搜!銀行回應)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