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雄黃
在老揚州的心目中,端午和中秋是僅次于春節的兩大重要節日。那么,地道老揚州過端午有哪些習俗呢?記者走進東關街道瓊花觀社區謝馥春第六代傳人謝靜安家,聽這位71歲的老揚州細數昔日老揚州是怎樣過端午節的。
掛菖蒲,點雄黃
(資料圖)
“端午是農歷五月初五,隨著氣溫升高,各種蚊蟲、病毒開始繁殖生長,所以過端午的一些傳統習俗,主要是驅蟲祛病和辟邪的?!敝x靜安家的門上,前兩天就掛上了新鮮的菖蒲和艾葉,“菖蒲的葉子形狀似劍,又稱‘水劍’,說它可‘斬千邪’。所以菖蒲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物品?!?/p>
“古人驅蚊驅邪只能用天然的原料,例如在墻角旮旯灑一圈雄黃,蛇蟲都不敢靠近?!敝x靜安拿出家中的雄黃酒說,在前兩天瓊花觀社區端午節活動上,小朋友排著隊請她點雄黃。老揚州拿雄黃酒在小孩子額頭上點一個紅點子或者寫個“王”字,寓意小孩子身體像小老虎那般強健,端午之前,也有的老揚州會買手工縫制的小老虎掛在小孩脖子上,這和點雄黃是一個寓意。
編鴨蛋簍子,系百索子
“我編了30只鴨蛋簍子去瓊花觀社區參加端午活動,孩子們都想要!”謝靜安笑著展示自己編織的鴨蛋簍子,綠色、桃紅、黃和大紅四種顏色的彩線搓成一股,三股一共12根線,要編八排,兩根線打一個結,看似簡單,但是比較纏手。編鴨蛋簍子是謝家代代相傳的手藝,從謝靜安的父輩開始,端午節長輩就給晚輩編鴨蛋簍子。
老揚州還會在端午給小孩子系上百索子,百索子又名五色絲線,是用五種顏色的線編成的線環,老一輩認為這樣可以辟邪。但是到了農歷六月六那天,要把百索子扔到屋頂上。謝靜安說,揚州有句俗話“六月六 百索子扔上屋”,扔上屋的百索子被小鳥銜走搭成了七月初七的彩橋,讓牛郎和織女相會?!斑@是我小時候,媽媽講給我聽的故事?!?/p>
謝靜安說,“百索子”不僅可以掛在孩子的手臂或脖子上,也能編織成粽子,叫絲線粽子。先用硬紙板做出一個類似粽子形狀的菱形體,然后外表用“百索子”的彩線包裹起來,拎在手上就是只五彩斑斕的百索子粽子,可以掛在家中或者嬰兒車旁,用以辟邪。
戴香囊包粽子燒“十二紅”
謝靜安端來一大盆香料,里面有艾葉、佩蘭、香茅等,這是做香囊的原料。
謝靜安說,香囊的主要作用是防蛀驅蚊,以前,每年梅雨季節,父親就用宣紙或毛邊紙把做香囊的原料包起來,做成“紙香囊”,放在書櫥的角落,對家中的藏書起到防蛀的作用?,F在這種香囊既可以掛在車上,也可以掛在小孩子的身上,起到防蚊的作用?!拔椰F在做香囊,也是為了紀念我的父親?!?/p>
包粽子和燒“十二紅”大概是老揚州都會做的,謝靜安回憶,她跟爺爺一起過端午的時候,粽子和“十二紅”都是應時應景的,他們家“十二紅”一般就是枇杷、荔枝、桃杏、山楂、莧菜、魚肉、大紅(龍)蝦、咸蛋、王(黃)瓜等,粽子的品種就更多了,她今年就做了鮮肉、咸蛋黃、紅棗、紅豆、香腸粽子等。通訊員 江凌云
記者 余佳 文/圖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