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地市 >

專家共話數字素養:在人工智能時代,打開思路、多元實踐、擁抱未來-全球微資訊

2023-06-23 01:38:32 來源:中國青年網

6月19日,由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培訓基地主辦、騰訊研究院與騰訊學堂承辦的“打開:人工智能時代的數字素養”活動在深圳順利舉行。隨著人工智能技術迎來新突破,并預示著數字技術將給社會帶來更大變化,“應該以怎樣的數字素養迎接人工智能時代”這一問題,再度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本次活動上產學研各界嘉賓共聚一堂,在介紹騰訊數字素養實踐的基礎上,深入探討了數字素養領域的前沿話題。

騰訊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培訓基地負責人、騰訊研究院總顧問楊健在會上致辭。騰訊IEG用戶平臺部高級運營經理張煜瑾、騰訊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健飛、騰訊青少年科技學習中心總監凌云分別進行了精彩的主題分享。在圓桌討論環節,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信息政策所數字經濟研究室主任殷利梅、深圳大學計算機視覺研究所所長沈琳琳教授、中國青少年宮協會媒介與教育工委會副主任張海波、教育立法研究基地(教育部-華南師大共建)秘書長馬顏昕等嘉賓共話對數字素養的理解與展望。會議由騰訊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陸詩雨主持。

“打開”思路:人工智能時代的數字素養將會更加前沿、更有挑戰性


【資料圖】

“深圳的夏天時而暴雨傾盆、時而晴空萬里,變幻無常,這恰巧跟近期人工智能的新突破給我們帶來的感受類似。”在活動開場環節,騰訊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培訓基地負責人、 騰訊研究院總顧問楊健以天氣作為比喻,描述了人工智能技術給人們帶來的“不確定”感受。他指出,在這樣的背景下,人們更需要以數字素養來應對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帶來的復雜挑戰。

“數字素養內涵的演變,可以分為四個階段:一是1.0階段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二是2.0階段的青少年發展;三是3.0階段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的提升;四是4.0階段的人工智能時代的數字素養。”楊健認為,這四個階段表現出越來越復雜的特征,而人工智能時代的數字素養,將會更加前沿、更有挑戰性。

他指出,近期以ChatGPT為代表的AIGC應用帶來巨大的想象空間,在可以直接轉化為生產力的同事,也啟發人們思考一系列的問題:AIGC帶來的究竟是技術門檻降低之后的平權,還是技術門檻更高的新的兩級分化和“數字鴻溝”?同時,結合全球科技競爭視角,還要考慮AIGC帶來的效率革命、成本革命和交互革命,以及我們參與全球競爭的應對方式等前沿問題。楊健表示,AIGC的話題,比以往數字技術引發的未成年人保護、數字適老等問題更復雜,也更有挑戰性。

“從創新周期和普及速度來看,新技術對社會的影響已經越來越深刻,遠超預期。”楊健介紹,騰訊研究院長期關注前沿數字技術的發展及應對,騰訊數字素養與技能培訓基地是今年3月份由國家網信辦13個部委共同授牌,由騰訊內部多個團隊共同申請和運營。他表示,用“打開”這個關鍵詞作為活動的主題,傳達了一種期待——期望與會嘉賓和社會各界一起,打開思路,共同關注數字技術的機遇與挑戰,以及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等前沿話題。

多元實踐:借助科技的力量促進青少年教育、“新農人”培訓創新

在活動的主旨演講環節,三位嘉賓分享了騰訊數字素養與技能培訓基地在數字素養與技能培訓領域的積極探索。

騰訊IEG用戶平臺部高級運營經理、全國青少年人工智能追夢營負責人張煜瑾介紹,騰訊未保團隊從2019年就開始探索如何以游戲科技助力青少年科學素養提升,并孵化了騰訊扣叮平臺和騰訊未來教室項目。

張煜瑾指出,開展項目之前,團隊調研發現,全國青少年數字素養的提升在設施、師資、課程、學習出口等方面存在多重困境。由此,騰訊以游戲科技為依托研發了騰訊扣叮平臺,研發十大國產自研編程學習實驗室,以適應小、初、高不同學齡段、不同編程語言的學習需要。其中,憑借“高仿真”“低耗能”“強AI”三大游戲科技特性,騰訊扣叮于2022年推出了“虛擬仿真實驗室”,助力青少年、學校及教育單位,擺脫了硬件桎梏,win7系統的低配電腦就可接觸并學習前沿的機器人編程知識。該實驗室率先落地廣州,走進全市1400余所學校,惠及近百萬師生,相關普及成果還入選了2022年廣州市十大民生事件。

騰訊扣叮也打造了“全國青少年人工智能追夢營”品牌活動,為全國青少年,尤其是欠發達地區的師生帶去體系課程、培訓及賽事活動參與機會。目前已經在全國30多個省級行政單位12000余所學校落地,課程累積使用次數超240萬人次。張煜瑾介紹道:“在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這個項目積極支持了人工智能教育解決方案的落地與普及。”

2021年9月,騰訊成長守護、騰訊游戲聯合騰訊SSV推出“智體雙百”計劃,從科技和體育兩個緯度,為城鄉孩子打造線上+線下的“未來教室”和“未來運動場”,發揮騰訊游戲的科技力和產品力,探索游戲化學習的可能性。未來教室主要以線上線下一體化方式,助力師生科學素養的提升;截至目前,已在全國落地36間,覆蓋全國14個省、直轄市及自治區,開設科技課超過9066課時,覆蓋29.5萬人次初中生;還打造了“未來教室”小程序,供全國科創教師交流和分享,已累計全國各地8.41萬科創老師,在小程序上分享教育日常及科創干貨。

張煜瑾表示:“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助力提升城鄉孩子的科學素養,幫助他們走向更好的未來。”

騰訊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健飛分享了以視頻號直播電商培訓助力“新農人”提升數字素養的實踐。他首先介紹了對農村電商發展現狀的觀察,認為當前鄉村電商已經有了很好的基礎設施,但成長空間仍然很大。在電商平臺上,個體新農人自己賣貨的成功比較少,人們主要是從頭部大主播或者做出影響力品牌的二級、三級的供應商手上買商品。

究竟是什么阻礙了新農人做電商?“我們通過訪談發現,不是因為鄉鎮的用戶數字素養差,而是開網店的門檻非常高。”王健飛介紹,由于開店工作的復雜性,“新農人”往往希望有大學生合伙,而縣城的人才缺失導致了電商發展的惡性循環:當地產業發展不起來,大學生很難回到當地就業,大學生作為數字素養高的人不回去,當地的產業又不可能發展起來。

王健飛表示,基于這一情況,去年騰訊西南總部、騰訊研究院和微信共同在重慶市三個縣開展了視頻號“新農具”計劃,助力沒有深入實踐直播帶貨的新農人使用短視頻工具,并實踐了線下培訓+線上陪跑+本地裂變“三步走”的方式:第一步,線下培訓;第二步,線上陪跑,由專門的陪跑老師給予直播帶貨的技巧指導,并為學員之間建立聯系;第三步,培養出當地的小MCN或者主播的領頭人,發揮裂變和帶動效應。

“我們在三個縣市進行了試點,總共培育了150個學員,其中一個明星學員是何財明,2022年年末他的銷售額突破2000萬,三分之二的收入都來自直播帶貨,因為直播帶貨減少中間環節,每雙鞋的利潤上升了25%。”王健飛表示,今年新農具項目團隊也會對這個模式進行調整,探索讓項目的效果更好。

騰訊青少年科技學習中心總監凌云介紹了該團隊在過去7年所做的探索。她介紹,騰訊青少年科技學習中心是騰訊人力資源體系下專為青少年提供科技學習和發展平臺的專業團隊,運用騰訊在人力資源、多產業業態、前沿技術與產品的資源與力量,打造了青少年“學-訓-戰”螺旋式上升的培養模式。其中,“騰訊Mini鵝系列”面向未來的應用型人才,通過課題研究、假期營地、互動展覽和企業見習等模式,助力青少年跨學科實踐與綜合素質提升,青少年運用數字IP、微信小程序、音樂與視頻等工具創作多元原創作品,表達他們對文化傳承、鄉村發展、老齡化等真實社會的思考,讓互聯網技術、工具、數據助力青少年的小創意、大夢想。

“今年年初ChatGPT的橫空出世,帶來技術加速發展的同時,也引發了很多社會熱議,”凌云指出,“孩子們對于技術變化的敏銳度一點不弱于我們,與AI共存將滲透到他們未來從事的各行各業。為了讓孩子們理解技術原理和人機協作的邏輯,我們自研了一款人工智能學習產品,用游戲化AIBot競技、AI經典算法互動學習項目,幫助孩子們簡單易懂AI原理、輕松上手AI實踐。”凌云介紹,這款產品充分發揮騰訊在互動化、可視化、游戲化等方面的優勢,支持國家級白名單賽事和各省市賽事和活動,為學校教師提供課堂教學的工具及精品內容,為更多未來向工程實踐人才方向發展的青少年打開專業的第一扇門。

凌云表示,在全球頂尖科研領域,青年英才、天才少年一直是值得珍視的寶貴人才,積極提供專業培養土壤和前沿實戰機會,為國家培養及儲備拔尖創新人才也是我們的使命。中心聯合騰訊安全、量子、AI多個前沿實驗室,由騰訊科學家團隊帶隊,帶領中國最頂尖的計算機領域科技少年挑戰高精尖課題,“星火計劃”少年團在行業賽事、專利、學術論文、專業白皮書各方向上都取得了非凡的成績。在國家戰略的安全領域,星火學子在安全世界杯、國家強網杯、GeekPwn上創出多個高中生首例。

“我們希望用技術產品平臺助力科技教育創新,以創新人才培養項目助力青少年數字素養提升。”她表示,“中國少年,未來可期。”

擁抱未來:數字素養研究不是“曲高和寡、陽春白雪的事業”

在圓桌環節,來自政策研究、教育、科技、法律等不同領域的嘉賓們,以多元的視角,共同討論他們對數字素養的理解與展望。

如何理解數字素養的核心?針對這一問題,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信息政策所數字經濟研究室主任殷利梅闡述了自己的理解。她認為,數字素養與技能,就是每個人對數字化的適應力、創造力,每個人對于應用數字技術、使用數字技術、駕馭數字技術的能力。“素養”和“技能”并重,不能偏廢其一,“素養”更強調綜合的素質底蘊,“技能”更偏重于在工作當中所具備的數字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行動綱要》提到四大應用場景,涉及怎么利用技術享受更便捷和優質的生活,能夠更高效地學習和工作,甚至做一些非常有突破性的創新。

殷利梅表示,《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行動綱要》的編制,考慮了人的生命周期,數字素養培育要覆蓋到每個群體,一個都不能少。未來希望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培訓基地這個平臺,能夠觸達更多的群體,讓他們能夠有機會通過基地的各種資源得到培訓和體驗。她表示:“首先是圍繞資源建設能夠向社會提供大量優質的社會培訓資源;其次是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志愿者團隊建設;此外還要設計一系列活動,無論是培訓活動還是展覽展示、體驗項目、公益項目等等。這些都是基地在下一步要考慮的重點工作方向。”

全國第一套進入國家基礎教育課程的網絡素養教材主編、中國青少年宮協會媒介與教育工委會常務副主任張海波,在豐富的青少年教育一線工作基礎上,提煉了青少年數字素養的三重意義——有“246”三種理解。他表示,用2個字來解釋數字素養,就是“善用”,即善用技術,并用它做善事;用4個字解釋數字素養,就是“趨利避害”,即認清技術的兩面性和“雙刃劍”功能;用6個字解釋數字素養,就是需要保障數字技術的安全、健康、文明。

“面對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數字技術也是如此,“張海波表示,”一是需要確保技術對個體來講是安全的,二是保障內容是能夠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的,三是要保證技術構建的社會是文明的,無論是網絡社會、數字社會還是人工智能社會,人類的交往文明都是底線。”他還提出,在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的過程中,我們不應以大人優于兒童的預設成見去推動,而要和兒童有一個平等的心態及眼光來看待。張海波開展的兒童參與式數字素養教育實踐顯示,兒童更愿意嘗試新鮮事物,他們學習掌握數字素養往往比成年人更快,很多時候是兒童反哺老年人。

華南師范大學法學院研究員、數字政府與數字經濟法治研究中心主任、教育立法研究基地(教育部-華南師大共建)秘書長馬顏昕指出,人工智能時代,對于數字素養應該有兩重理解:一是“應對這個世界復雜性的能力”,人工智能時代,我們需要重新理解變化的、復雜的世界,教會孩子辨別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比起輸出結果,更重要的是面對不斷變化和復雜的社會,他們能選擇更加正確的工具。二是“價值判斷的能力”,至少在現階段,價值判斷仍然是人類最后的競爭優勢和陣地,包括價值沖突上的判斷、審美的判斷、主觀上的判斷等。

“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的核心在于全民。”馬顏昕以“數字粵菜”為例,指出即便是過去我們認為最傳統的、依賴于師傅傳承的領域當中,數字素養也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同時他在實踐調研中發現,大多數家庭中父輩的數字素養與技能遠弱于青少年,缺乏輔導青少年的能力。所以,要通過全民尤其是成年人的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為下一代數字素養與技能的提升提供社會孵化環境。

(來源:中國青年網)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