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生活 >

全球熱頭條丨北湖區下湄橋街道:精心布局 精準落子 風貌提質“乘風起勢”

2023-06-23 01:35:35 來源:紅網

紅網時刻6月22日訊(通訊員 趙亮)盛夏的下湄橋,碧水清流,綠樹成蔭,空氣清新,風景宜人。從與蘇仙區毗鄰的銅坑湖村到地屬主城區的福泉社區,從棚改新區的司馬洞社區到高樓林立的同輝社區,一幅幅宜居宜業宜游的山水畫卷正徐徐展開。

今年來,郴州市北湖區下湄橋街道堅持城鄉風貌提質為主線、建設美麗生態文明村莊和文明社區為主軸、改善人居環境為主責,以一馬當先、快馬加鞭的態勢,一沖到底、沖鋒陷陣的攻勢,爭取以點及面、全面壓倒的勝勢。整合優勢、融合資源,聚合力量,著力為湖南省第二屆旅發大會增光添彩。

布局:干部敢為 以“為”的態勢全線出擊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迎難而上、知難而進、必有所獲。

時間非常緊、任務非常重、標準非常高、壓力非常大! 該街道主要負責人曹尚鋒談起對第二屆旅發大會傳遞出的第一印象非常深刻,兩條“精品線路”貫穿其中,涉及溫泉路口、造香路口和龍女小鎮三處重要節點,加之轄區老舊小區多、遺留問題多、社會結構復雜,城鄉風貌提質工作時間緊迫、任務繁重,道路兩側需要整治的范圍之廣、面積之大、責任主體之多,簡直難以形容,必須要從中找尋“線頭”、剝絲抽繭。

需整治問題的責任主體眾多,如何辦?

公有房屋還是私有房屋厘不清,如何辦?

該街道黨政領導帶領街社干部組建3個工作專班,分別負責1號精品線路、3號精品線路、X046線的風貌整治工作。今年以來,專班人員聞令而動,本著應摸盡摸、應報盡報的原則,以腳步丈量每一寸土地,不放過任何一個問題,深入摸排問題,建立問題臺賬,共梳理出涉及危舊房屋(雜房)拆除、黃土裸露補植、毀綠種菜復綠、頂棚拆除重建、立面亮化等9大類113個問題,按照“一戶一案、一點一策、先易后難、先主干后巷道”的思路制定整改措施。同時,積極主動與市、區責任職能單位對接,交辦問題39個、監管整改39個,聚合力量抓整改,整改率100%。既認真履行了屬地責任,又不打折扣地落實了監管責任。

落子:干部敢干 以“干”的氣勢全力進攻

烈日炎炎,驕陽似火。

造香路口建設現場,施工方搶抓晴好天氣加快推進項目建設,助力旅發大會,數十名工人正在作業,挖掘機揮舞著鐵臂平整地面,一輛輛運輸車輛連成一線,高空作業人員在曲臂車的幫助下,有條不紊、規范有序地對臨街房屋進行立面改造,項目現場熱火朝天,目前項目進度為74%,預計7月底全部完工。

“剩余幾棟房屋的立面改造之后,造香路口的觀感將更加舒適,并對三叉路重點路段進行提質升級,交通更加便利,一改之前交通擁堵、無章無序、規則不一的亂象。”該街道黨工委副書記黃進旗介紹,為搶抓進度,合理制定詳細的施工進度表,根據時間倒排工期,實行24小時三班倒,全速推進項目進度。此路口為兩區的交叉接合處,是原107國道進入主城區的主要入口,對于城市形象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為此,在道路兩側進行大面積的復綠補綠,進一步提升“綠肺”功能,城鄉面貌煥然一新。

拆除危舊房屋。

敢干,方能克難成事。

該街道把旅發大會作為“一號工程”來抓,按照“一拆二改三清六化”要求,集聚精兵強將,明確目標任務,主動下沉開展工作。“白加黑、5+2、晴加雨的工作模式是常態。雖然累一點,但是,為了旅發大會,我們干勁十足!”專班人員曹亮談起半年來的工作,信心十足,白天針對具體問題一戶一戶走訪做工作,實行“零點工作法”每晚開碰頭會,對問題整改進度匯總商討,之后,再走訪再做工作,抓反復、反復抓,將問題一個一個落實到位、整改到位……200多天以來,僅僅我一個人就入戶39戶310余次,有幸我負責的27個問題全部提前整改完成。

據悉,該街道還充分發揮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示范引領廣大居民群眾、志愿者深入到11個村(社區)助力拆危拆舊工作。銅坑湖村干部王見雄帶頭拆除危舊雜房,并動員親人主動拆、帶頭拆;福泉社區僅有3個月就退休的老干部彭義東強烈要求進專班,一直堅守在拆危拆舊崗位上;花園洞社區黨組織書記張圣忠既是“操盤手”、又是“戰斗員”……這么一群敢干、善干的黨員干部沖鋒陷陣,工作績效斐然。今年來,石頭峽社區被市第二屆旅發大會執行委員會評為先進單位,溫泉路社區、金橋社區、司馬洞社區、銅坑湖村、下湄橋村先后被市、區兩級通報表彰,且被表彰和給予資金獎勵村(社區)數量,位于全區前列。

整治后溫泉路口。

起勢:干部敢闖 以“闖”的勝勢全面致勝

拆除清理152處危舊雜房和違章建筑5.4萬㎡,整治利用35塊拆除騰出地,拆除重建和立面亮化38處自建房屋;

溫泉路口從之前既有違建搭建,又老舊零亂,變成現在的規范有序,且一片花海點綴其間;

核實銷號159個上級交辦問題,整改率100%;

這是舉全街道之力交出的“答卷”,更是轄區居民群眾在黨員干部率先垂范、示范引領下,支持配合并積極參與風貌提質的“協奏曲”。

為全力推進龍女路經龍女北門—X046線—造香路口的有力有序整治,該街道安排5名專職人員吃住在村組,4月初以來,未曾休息過一天。專班人員圍繞線路長達4.7公里的線路,每天步行至少4個來回,每天早上7點之前,準時出現在線路上,針對問題一家一戶敲門督促,哪家勞動力不足的,主動上前幫把手,既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又促進了整治工作。

“原來我是不太配合的,鄉下嘛,就是鄉下的樣子,怎么能跟城里比呢。”談到與專班人員多次打交道的村民曹某感覺有些不好意思,但是,看到整治之后環境大變樣,生活起來也舒服多了,還在道路兩側種了花花草草,在集中居住地平整土地修建了小廣場,特別是龍女路,一大片的格桑花甚是好看,幾乎成了網紅“打卡地”。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蜿蜒在村道兩旁一間間質樸素雅的民居,在青山的映襯下,顯得格外漂亮。道路平整寬敞,村容村貌整潔美觀,下湄橋片區的面貌一點一滴“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讓居民群眾的幸福感節節攀升……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