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過去作為一名分析師,代表個人、代表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更加代表公司的形象,未來責任和要求都會更大。”履新一個月,忙得“腳不沾地”的華福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燕翔在接受上證報采訪時表示。
華麗轉身重新出發(fā)
(相關資料圖)
5月26日,燕翔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官宣正式加盟華福證券的消息,并表示未來主要負責宏觀策略研究工作。“立足中國市場、做好本職工作、期待新的貢獻!”這是燕翔給自己設定的目標。
談及加盟華福證券的原因,燕翔說,從公司層面來看,華福證券發(fā)展動力十足、拼勁十足、潛力十足,經過35年的發(fā)展,華福證券已形成全國化布局、全牌照經營的發(fā)展格局,公司管理層務實奮進,業(yè)務發(fā)展蒸蒸日上;從研究所層面來看,華福證券2022年起重點發(fā)力賣方研究業(yè)務,業(yè)務覆蓋總量研究、大金融、大消費、大健康、大科技、裝備制造、能源材料、海外科技等領域,強大的公司平臺和完善的研究架構吸引了市場上越來越多的優(yōu)秀分析師陸續(xù)加盟,研究所規(guī)模從初期不足10人目前已擴充至120余人,達到中型研究所水準;在研究力量持續(xù)壯大的同時,研究所開戶數量保持快速增長,目前已實現多家頭部大型公募機構成功開戶,并且新拓多家私募、QFII客戶,發(fā)展勢頭有目共睹。
從首席策略分析師到首席經濟學家,華麗轉身的背后,是責任、是擔當。
“以前做策略研究,主要集中在對股票市場,特別是A股市場的研判。”燕翔解釋,如今作為首席經濟學家,需要對方方面面問題都有所了解并不斷學習,需要更加關注國內外經濟形勢、國家大政方針、證券行業(yè)發(fā)展、大類資產配置等更加廣泛的研究議題。此外,需要全方位參與公司的業(yè)務發(fā)展,在做好傳統機構客戶服務的同時,更要擔負起賦能公司業(yè)務、充當戰(zhàn)略智庫、提升品牌形象的職責。
用“三分法”看中國經濟
邏輯的思維,是指通過明確的定義、合理的假設、縝密的演繹,得到可靠的結論。邏輯思維加上實驗證偽,構成了所有現代科學的基本范式。在燕翔看來,這套現代科學的思維范式蘊含著巨大的力量,對宏觀經濟和投資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在邏輯思維下,不同的市場投資觀點才能夠找到導致分歧的原因,達成共識,避免無意義的爭論。
中國經濟持續(xù)復蘇,A股行情卻是一波三折難以把握,這是今年上半年市場討論最熱的話題之一。“如何理解當下A股市場的行情特征?我們認為,核心在于如何理解經濟的‘溫和復蘇’。”
2023年一季度,中國實際GDP同比增長4.5%,比2022年四季度加快1.6個百分點。但與此同時,由于大宗商品價格較弱,PPI同比增速呈現負增長。
燕翔認為,價格因素起不來,就會導致經濟復蘇的過程中,整體經濟的名義經濟增速上行速度和斜率較為緩慢。“對股票市場而言,上市公司的盈利本質上是一個包含價格因素的名義變量,與‘名義GDP’的聯系程度要遠高于‘實際GDP’。”
燕翔說,如果用一種兩分法——要么上、要么下的方式來看,就會感覺今年的股市行情有點別扭。但如果用一種三分法的眼光去看中國經濟,即在經濟下行期和經濟上行期中間,還存在一種“溫和復蘇”“L型”的狀態(tài),或許就能夠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當下的市場行情特征。
在權益市場底部“掘金”
今年以來,隨著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我國經濟增長呈現出明顯的企穩(wěn)回升勢頭。
“我們認為,對于下半年我國經濟和A股市場都可以更加有信心、更加樂觀。”燕翔分析,首先,股票資產屬于久期無限長的資產,在當前階段,即使基本面的盈利再有波動對市場的影響也是有限的;其次,中國經濟內需復蘇明確,政策環(huán)境較為友好,短期數據或許會有擾動,但整體維持向好趨勢;最后,全球經濟逐步觸底,下半年上市公司盈利可期。
燕翔說,當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yè)變革帶來的資本市場投資機遇仍在不斷涌現。今年4月和5月以來,A股市場出現了一定的下跌調整,公募基金新發(fā)產品也遇到了冰點。“而市場情緒底部往往也是市場行情底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