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新財經 >

當前播報:CXO賽道財務視角|泰格、康龍化成預收款Q1增速跌至個位數 凱萊英、藥明資本性支出收縮明顯

2023-07-03 11:08:50 來源:新浪證券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出品:新浪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


【資料圖】

文/夏蟲工作室

核心觀點: CXO賽道今年一季度大部分承壓,從預收款增速看, 藥明康德(維權)、泰格醫藥及康龍化成等增速跌至個位數;從資本性支出擴張看,藥明康德、凱萊英及昭衍新藥資本性擴張收縮較為明顯。值得一提的是,康龍化成、昭衍新藥等由于自身業務結構的原因,并未享受新冠大訂單紅利,因此23年受新冠的擾動最小。

近日,CXO賽道龍頭企業藥明生物新增項目銳減,股價大跌,引發市場對CXO賽道擔憂。

2022年CXO相關企業業績營收與利潤均呈現出高增長態勢。Wind數據顯示,CXO 板塊(以 CRO 指數(8841421.WI)來代表,下同)2022年營收為907.32億元,同比增長55.29%;同期歸母凈利潤為213.18億元,同比增長為45.02%。

然而,CXO高增長態勢似乎在今年一季度似乎出現“松動”。Wind數據顯示,Q1營收增速由上一年的63.87%下降至10.58%。

來源:wind

值得注意的是, CXO板塊股價也在持續調整,板塊估值目前已經處于歷史低分位。Wind數據顯示,CXO板塊市盈率TTM為22倍左右,而機會值為45倍。

來源:wind

CXO賽道業績一季度變臉,疊加龍頭企業新增項目驟降,這是否意味著該賽道高景氣度生變?作為普通投資者,我們又該如何辨別該賽道的投資價值?基于以上疑問,我們試著從中觀行業視角與微觀A股頭部企業視角去觀察。

微觀財務視角下:業績分化 藥明康德、泰格預收款Q1增速跌至個位數

我們選取了業內號稱CXO賽道的相關環節頭部企業,主要是藥明康德、昭衍新藥、泰格醫藥、康龍化成、凱萊英、博騰股份(維權)等相關企業進行比較。

藥明康德、康龍化成覆蓋CXO全產業鏈公司;泰格醫藥是國內臨床CRO領軍企業;博騰股份、凱萊英則側重CDMO,其中凱萊英是CDMO小分子龍頭之一;昭衍新藥側重臨床前 CRO 業務。其核心業務大致布局具體如:

來源:公開資料

一季報顯示,CXO頭部企業出現業績分化,其中昭衍新藥與康龍化成,營收與利潤均維持較高增長,增速均接近或超過30%。需要指出的是,昭衍新藥與康龍化成并未享受新冠業務大訂單,因此新冠業務對其擾動較小,后文我們將進一步闡釋。

而博騰股份營收與凈利潤均出現負增長。藥明康德、凱萊英及泰格醫藥,營收增速跌至個位數,甚至出現負增長。值得一提的是,藥明康德、凱萊英的盈利水平還維持在較高增速,但是泰格醫藥盈利增速也跌至個位數。

綜上,整體上頭部CXO業績增速似乎告別高增長態勢。2023年是否相關意味著相關CXO的企業業績增長將承壓?

首先,從預收款先行財務指標看,訂單需求或出現一定放緩,短期中期業績或取決于訂單交付。

預收款作為CXO企業訂單的先行指標,某種程度可以反應其未來業績景氣度。我們發現,藥明康德、泰格醫藥及康龍化成,其預收款增速跌至個位數,分別為9%、4%、6%。值得一提的是,這三家企業上年同期增速分別為102%、34%、35%。昭衍新藥增速出現明顯放緩,預收款Q1增速放緩至17%。需要指出的是,凱萊英與博騰股份Q1預收款出現較大增長。

從在手訂單看,相關企業在手訂單較為寬裕。根據年報披露信息,2022 年藥明康德、泰格醫藥在手訂單分別為 328.16 億、137.86億,同比增速分別為 12.77%、20.88%。康龍化成在年報中亦披露2022 年其在手訂單增速 30%。以上數據表明,相關CXO企業在手訂單目尚可,隨著相關訂單交付,這某種程度將對公司短中期業績形成一定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凱萊英預收款盡管在大幅增長,但是在手訂單卻在大幅下降。數據顯示,截止2021年報告期日,凱萊英的在手訂單為18.98億美元,而2022年報告期日則為11.50億美元(含2023年已執行的訂單),同比下降39%。

2022年,昭衍新藥集團整體簽署訂單約3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約35%。但根據一季報,公司新簽訂單約人民幣5.7億,同比下降約43%。

其次,資本性支出擴張,某種程度也反應了行業景氣度。

CXO行業若處于高景氣度,相關企業將會透過增加資本性支出從而擴大相關產能。我們發現,今年一季度,凱萊英、藥明康德及昭衍新藥的資本性支出明顯在收縮,同比增速分別為-50.21%、-42.49%及-22.36%。而康龍化成、泰格醫藥及博騰股份均出現一定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康龍化成近期披露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顯示,其過去兩年公司新建產能、設施較為集中,能夠滿足未來一段時間的業務發展需要。預計2023年的資本開支計劃會少于2022年。

最后, CXO賽道2023年或將受新冠業務擾動。

近兩年CXO賽道呈現出高增長,一定程度也得益于新冠業務催化。業內人士表示,由于CRO的服務訂單在業績上都有一定的滯后性,每項訂單執行周期大概2-3個季度后,而新冠相關業務集中兌現期間在2021年及2022年。

那這些藥企的新冠業務究竟多大?

2022年,藥明康德受益于新冠商業化大訂單的化學業務板塊實現收入288.5億元,同比增長104.8%,剔除新冠商業化項目保持將近40%的增長。據此推算,藥明康德2022年的新冠商業項目規模超90億元,占同期收入之比超20%左右。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初,藥明康德罕見的調低了2023年的業績預期,預計2023年營收同比增長率區間在5%至7%。

公開資料顯示,從2021年11月以來,凱萊英接連獲得了三筆重大合同訂單,合計金額高達92億元人民幣,相當于凱萊英2021年營收(46.39億元)的兩倍。雖然凱萊英并未透露上述大訂單的客戶情況和藥品管線,但業內猜測,凱萊英簽下的大單或與輝瑞新冠口服藥Paxlovid有關。

2022年,泰格醫藥營業收入70.85 億元,中信建投報告推測其全年新冠項目收入約11.5 億元,占全年收入之比為16.23%。

2022年,博騰股份實現營業收入70.35億元,凈利潤20.05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26.55%、282.78%。2022年,博騰股份對美國某大型制藥公司履行合同總金額為6.93億美元,2021年為3.16億元人民幣,由此可大致計算剔除大訂單后2022年收入約同比下降16.64%。

康龍化成的核心業務是實驗室服務,而昭衍新藥的核心業務是藥物安全性評價。康龍化成、昭衍新藥等由于自身業務結構的原因,并未享受新冠大訂單紅利,因此受新冠的擾動最小。據悉,昭衍新藥以國內訂單為主,新冠訂單不到5%。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公司觀察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