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在宇宙中是孤獨的嗎?這是人類走出地球之后一直都在思考的問題,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人類發明了火箭,人類通過火箭已經走出了地球,當人類走出地球看到宇宙之后,人類的好奇心被宇宙的浩瀚所吸引,人類想要知道宇宙到底有多大?在宇宙中除了地球生命之外是不是還存在其它的生命?帶著這些疑問,人類走上了探索宇宙的道路,根據科學家的研究我們能夠知道,宇宙浩瀚而神秘,在宇宙中有非常多的天體,比如說恒星、行星、彗星、中子星、小行星等等,人類生活在地球上,地球其實就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在太陽系中一共有八大行星,它們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在海王星的外面還有一顆冥王星。
在八大行星當中,只有地球這顆行星誕生了生命,生命的出現給地球這顆行星增添了很多色彩,尤其是人類出現以后,解開了地球上很多的奧秘,科學家認為,地球之所以能夠誕生生命,主要是因為地球滿足了生命誕生的基本條件,這些基本條件分別是適宜的溫度、充足的空氣和豐富的水資源,如果說宇宙中的其它行星也能夠滿足這些基本條件,那么其它行星誕生生命的可能性也是非常大的,那么在我們的宇宙中,到底有沒有外星人存在?曾經科學家進行過一個模擬演算,以誕生誕生所需要的條件進行模擬,科學家認為在銀河系中至少有上萬億個行星,存在生命的星球數量也很多,演化出文明的星球至少有上萬個。
為了探索外星生命,科學家們也做了很多努力,曾經在46年前,科學家向太陽系發射了旅行者1號探測器,發射這個探測器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他飛出太陽系,探索太陽系之外的奧秘,在發射旅行者1號探測器之前,科學家還在上面安裝了金唱片,這個金唱片是利用特殊材質制成的,它能夠保持10億年的時間,在這張金唱片中,包含了55種人類語言錄制的問候語和各種音樂,另外磁盤上面還有115幅影像,包括太陽系各行星的圖片一級說明等等,這些數據都是想告訴外星人,太陽系存在生命,在55種人類語言中包含了非常冷僻的語言,唱片還包括了時任聯合國秘書長庫爾特.瓦爾德海姆的問候:這是一份來自一個遙遠的小小世界的禮物。
(資料圖片)
上面記載著我們的聲音,我們的思想和感情,我們正在努力生活過我們的時代,進入你們的時代,為了能夠讓外星文明能夠看懂上面的信息,當時的天文學家卡爾.薩根聯合美國國家航天局為其制作了一個特殊的封面,在這個封面上面有很多符號,左上角的原型是以二進制數字制作的,所表達的內容是唱片的正常運轉速度為3.6秒/轉,右下角兩個連接的圓圈,表示氫原子的低能狀態,而且科學家還在唱片的左下角刻錄了放射性圖案,這個圖案是以銀河系中已知的14個脈沖星位置來表示太陽系的位置,用二進制數字來表示脈沖星的周期,科學家認為,只要是先進的文明,就能夠看到上面的內容。
不過從旅行者1號探測器發射到現在已經過去了這么多年,但是人類還是沒有發現外星生命,科學家一邊從理論上推斷外星文明的存在,另一邊人類付出諸多努力,一個外星人也沒有發現,這樣的矛盾結果,讓科學家疑惑不已,于是就有了著名的費米悖論,費米悖論產生的兩個結果,一是外星人是存在的,它們的進化遠早于人類,存在于地球的某處,二是外星人是不存在的,整個宇宙只有人類這一種文明,有很多人認為,在宇宙中不可能只有人類這一種文明,畢竟宇宙浩瀚無窮,在宇宙中存在太多的恒星和行星了,拿我們的銀河系來說,在銀河系當中就存在1000億到4000億顆恒星,400億到1000億顆行星。
在如此多的恒星和行星當中,不可能只有地球這顆行星誕生了生命,目前人類能夠觀測到的宇宙直徑達到了930億光年,而這僅僅是宇宙的一部分,宇宙或許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大,站在宇宙的角度來看,我們很難去否定外星文明的存在,既然外星文明存在的概率很大,為什么人類到現在都沒有發現它們?有很多科學家認為,人類之所以到現在還沒有找到外星生命,是因為銀河系的位置太過于偏僻,而且太陽系的位置更加貧瘠,我們的太陽系是銀河系上千億的恒星系中的一個,位于獵戶座懸臂,距離銀河系中心大約有2.5萬光年,這個距離不在銀河系的中心范圍,只是一個相對偏遠的位置。
根據科學家的研究我們能夠知道,銀河系中恒星的數量有上千億顆,其中百分之90的天體都位于銀河系的中心附近,離銀河系中心越遠,恒星的數量也就越少,太陽系所處的位置,雖然不是偏遠的,但是也是一個資源相對匱乏的區域,恒星數量很少,行星的數量也很少,看到這里相信很多朋友都會產生一個疑問,就是為什么太陽系離銀河系中心如此近,還處于銀河系的貧瘠區域?經過科學家的研究發現,在銀河系當中,天體的分布數量并不是均勻的,在距離銀河系中心1秒的差距(約3.26光年)的核心區域,恒星密度達到了每立方光年28.9萬顆,當距離增加到40秒的差距時,恒星的密度下降到了288顆每立方光年,當距離增加到100秒差距時,恒星的密度就只有2.9顆立方光年,我們的太陽系距離銀河系中心大約有2.6萬光年,在這片區域當中,恒星的密度下降到了0.004顆每立方光年。
所以科學家認為,我們的宇宙處于銀河系的貧瘠區域,不僅如此,我們同樣處于宇宙的貧瘠區域,銀河系的上面是本星系團,它是由銀河系、仙女座星系、麥哲倫星系等50個星系組成的一個規模較小的集團,之間范圍大約是1000萬光年,本星系團的上面是室女座超星系團,這是一個直徑1.1億光年的區域,包含著大約100個星系團,在超星系團中,銀河系同樣處于一個比較偏遠的支臂上,資源同樣非常貧瘠,走出室女座星系團,我們還能夠看到更加巨大的結構,比室女座超星系團更大的結構是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在2014年的時候,美國科學家布倫特.塔利和法國科學家海倫.庫爾圖瓦發現室女座超星系團也只是更加龐大結構中的一部分。
這個更加龐大的結構就是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這個名字就讓人感到很霸氣,在夏威夷語中是廣闊的意思,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的直徑達到了5.2億光年,我們能夠想象5.2億光年有多大嗎?在這個星系團中,包含了500個星系群,100000多個星系,如果說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是一張A4紙,那么銀河系就是這張紙上的一個小點,而我們的地球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的形狀是不規則的,它不像常規的星系是棒旋或者是橢圓的,也不像星系群是零散分布的,它看上去更像是一片樹葉,從中間分散出無數個毛細血管。
不過即便如此,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也不是宇宙中最大的結構,目前人類發現的最大結構是武仙-北冕座長城,它是現在人類已知的最大宇宙結構,龐大的銀河系在它的面前只能夠算是一粒沙子,在這個宇宙結構中,里面包含了60個超星系團復合體,還有無數的星系、星團等等,它的直徑達到了百億光年,看到這里,相信很多人都會產生一個疑問,就是宇宙到底有多大?這個問題科學家也無法解釋,不過現在科學家能夠確認的是,從宇宙大爆炸開始,我們的宇宙就一直都在不斷的膨脹,而且膨脹的速度越來越快,已經超過了光速,在20世紀初的時候,美國物理學家愛德溫.哈勃在觀測星系的時候發現,星系中的光譜出現了紅移現象。
這個現象表明,這些星系正在遠離我們,看到這個現象之后,愛德溫.哈勃提出了一個大膽的猜測,那就是我們的宇宙還在不斷的膨脹當中,這個理論提出來之后,很多科學家都不敢相信,因為在此之前,科學家一直都認為我們的宇宙是靜態的,宇宙膨脹的理論打破了人類的傳統認知,同時也讓科學家感到非常絕望,如果說我們的宇宙一直膨脹下去,那么我們將永遠都無法找到宇宙的邊緣,畢竟人類現在連太陽系都無法飛出去,更別說探索宇宙的邊緣了,有很多科學家認為,人類找不到外星生命的根本原因就是人類的科技不夠發達。
目前人類探索外星生命基本上都是依靠天文望遠鏡來進行的,雖然天文望遠鏡能夠觀測到的宇宙范圍很大,但是它只能夠看到恒星和行星的大概位置,但是卻看不到行星上面的具體情況,這就大大減少了人類發現外星生命的概率,如果說人類能夠親自登陸這些行星,那么人類就能夠準確的判斷出這顆行星上面是不是存在生命,目前科學家已經在宇宙中發現了很多類似地球的行星,科學家認為這些行星上面或許存在生命,比如說開普勒452b,開普勒452b一直都被科學家稱為是地球的孿生兄弟,因為它和地球非常相似,根據科學家的研究得出,這顆行星公轉一圈的時間大約是385天,而地球公轉一圈的時間大約是365天。
這就相當于開普勒452b的公轉時間僅僅比地球的公轉時間多了20天,除了這些之外,這顆行星的光亮、質量都和地球非常類似,這顆行星的體積要比地球大1.6倍,在這顆行星上面還存在液態水資源。水是生命之源,科學家認為這顆行星上面或許已經誕生了生命,除了這顆行星之外,科學家發現了一顆獨一無二的系外行星:TOL-1452b,它的表面被認為覆蓋著大量的液態水,這顆行星的百分之30是由水構成的,相比之下,地球上的水只占到百分之1,在尋找太陽系外的行星時,科學家對那些表面被液態水覆蓋的行星最感興趣,科學家認為,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就是誕生于水中,如果說一顆行星能夠擁有液態水,那么這顆行星誕生生命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不過由于這些行星距離我們太過于遙遠,所以目前科學家也只能夠推測,想要真正的了解這些行星上面是不是真的存在生命,人類還得親自登陸這些行星,目前科學家也在積極的研究超光速飛行的技術,比如說曲速引擎,科學家認為,這種技術如果能夠實現,那么我們的飛行速度將會是光速的幾百倍,按照這么快的飛行速度探索宇宙,就方便多了,不過現在曲速引擎還處于理論階段,想要真正的實現還是非常困難的,不過小編認為,人類作為地球上最有智慧的生命,從誕生以后就開始不斷的研究和探索世界的奧秘,只要人類能夠堅持不懈的努力下去,未來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人類一定能夠找到外星生命,而且在宇宙中還存在很多人類無法解釋的奧秘,這些奧秘都在等著人類去探索,希望人類能夠早日實現自己的夢想,對此,大家有什么想說的嗎?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