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聚焦 > 滾動 >

孩子患上“暑期綜合征” 看看你家孩子有這些癥狀嗎?

2023-08-29 19:09:37 來源:華商網-華商報

1.正餐不好好吃


(資料圖)

零食不離身

愛吃零食是孩子的天性,由于放假在家,父母管得相對較松,各種外賣軟件層出不窮,種類繁多,孩子自己想吃什么就吃,導致正餐時間吃不下飯,營養攝入不均衡。

2.做事不積極

遇事愛拖延

暑期開始時,孩子們雖然有點放飛自我,但因學校規律作息的慣性影響,還是會認認真真地遵守作息制度。但到了暑假末期,“拖延癥”這種小毛病不知不覺地找上了他們,“我現在放假在家,有的是時間,這個今天不做,可以推到明天來做”的思想會占據他們的小腦袋瓜。

3.依賴性增加

不愿自己動手

雖然很多孩子平時已經養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習慣,可到了暑期,尤其是在老人或阿姨照管的情況下,變得事事依賴長輩。

4.迷戀電子世界

一玩就是幾小時

現在,孩子們早已適應了暑期生活,少了平時上課放學的固定安排,有更多的可支配時間……這時的他們受到電子世界的誘惑,花費在這上面的時間可能會隨著假期遞增,守在電視機前看電視,拿著手機打游戲,一玩就是幾個小時。

5.亂發脾氣

張牙舞爪

作息紊亂等不良習慣給孩子帶來的副作用,就是脾氣暴漲,一沒順著孩子的意愿,孩子就亂發脾氣。

6.作息不規律

睡懶覺第一名

到了暑假末期,很多孩子不復剛放假時的活力有干勁,取而代之的則是睡懶覺,有時常常睡到中午才起來,最基本的起居作息一亂,連帶著吃飯、游戲、學習……什么都跟著亂。

“暑期余額不足了,可孩子還是玩心重,咋辦呢?”“暑假玩得太盡興,提到開學就皺眉頭,夜里睡不著覺”……最近,有關“開學收心”的話題刷爆朋友圈,引起了家長和學生的關注和熱議。不少家長表示,孩子在假期的尾巴上仍意猶未盡,晚上不睡早上不起;還有的孩子則是對新學期緊張又焦慮,出現了明顯的厭學癥狀。對此,家長有些不知所措。專家表示,以上情況統稱“暑期綜合征”。那么,該如何收心呢?

部分孩子患上“暑期綜合征”

兩個“不規律”造成

記者了解到,隨著開學臨近,部分孩子會出現情緒低落、心煩意亂、精神懈怠、困倦乏力、記憶力減退、食欲不振等情況,這統稱為“暑期綜合征”。

江蘇省揚州五臺山醫院臨床心理科主任醫師張玉梅分析,孩子患“假期綜合征”主要由兩個不規律造成的:不規律的作息時間,不規律的休閑學習安排。她說,放假在家的兩個月里,沒有學校和老師的約束,孩子生活在相對寬松自由的環境中,容易放棄平時養成的良好習慣。

張玉梅分析,“暑期綜合征”的高發人群是年紀小、容易被環境或事物左右的孩子,這些孩子的自制能力較差,父母嬌慣或對他們注意不足,孩子就容易放縱,被一些新鮮的事物所吸引,轉而沉迷。漸漸地,孩子的心變得越來越“野”,完全收不回來,自然無法面對不久就要開學這個事實。

家長幫孩子調好生物鐘

這樣幫助孩子“收心”

如何幫助孩子“收心”?專家建議,這段時間家長應當讓孩子養成早睡早起習慣,不能熬夜,幫孩子調整好生物鐘,逐漸適應校園作息。針對早上起床難,家長可以采用前一晚讓孩子早一點上床休息的辦法,第二天早一點起床,提前放放音樂,以便提神醒腦。

有專家表示,開學在即,也不要再給孩子們安排耗時耗力較多的娛樂活動,提醒他們保持精力,逐步從散漫的玩樂狀態進入學習狀態,并找回上學時的良好習慣。重要的是,需限制孩子看電視、玩電腦和打游戲的時間,每天娛樂視頻時間不宜超過1小時。

開學前,要讓孩子的心沉靜下來,多看看書本,復習上學期的知識。比如基本概念、基礎字詞、典型例題、名篇佳句等要記牢。此外,需要給孩子一定的開學緊迫感,比如詢問孩子暑假作業的情況,讓孩子每天保證一到兩個小時的時間看書、寫作業。有余力的孩子可以對新學期的新知識做個初步預習。

專家提醒,從悠閑無序的假期狀態過渡到緊張有序的學習生活可能會讓孩子感到不適應甚至抵觸。家長需要提前慢慢引導和溝通,放緩情緒、調整心態,樹立信心,以積極面對新學期。鐘合

兩個不規律讓娃得了“暑期綜合征”

開學在即 這毛病得趕快治



來源:華商網-華商報

編輯:田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