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8日,剛剛奪取中超冠軍的江蘇足球俱樂部宣布停止運營;2023年8月28日,又一家中超衛冕冠軍陷入困境。
【資料圖】
武漢三鎮俱樂部官方宣布,俱樂部投資人日前確認自2023年9月1日起,停止對三鎮俱樂部投入資金。
據澎湃新聞記者了解,武漢三鎮俱樂部大概率不會步蘇寧、重慶等俱樂部后塵宣告解散,但中超俱樂部依然給人燙手山芋的感覺,尤其是對于私企投資人來說。
俱樂部不負債,有助于新東家接手
最近兩年,中超有江蘇隊、重慶隊、廣州城等俱樂部在聯賽開始前宣布解散,也有武漢長江和河北隊在降級后選擇退出。
在中國足協倡導俱樂部股份改革的大背景下,相關俱樂部或者當地管理部門不是沒有嘗試進行股改,但巨額的債務是導致股改無法推進,最終俱樂部宣布解散的最重要原因。
甚至更夸張的是,還有俱樂部尋求轉讓費用,要求下家支付巨資,實際上等于是讓下家為其過去幾年的投資買單……如此貪婪的做法,直接斷送了俱樂部的未來。
此番武漢三鎮的情況有很大不同——俱樂部公告明確稱,截至2023年8月31日,俱樂部所有債權債務由投資人承擔,確保停止投入資金之日,俱樂部零負債;同時俱樂部投資人還表示,同意將其持有的三鎮俱樂部100%股權以零對價的方式無償轉讓。
俱樂部公告也透露了股改進程:俱樂部自2023年初向省市相關職能管理部門提出股改動議以來,在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相關職能管理部門的積極推動下,股改工作正在穩步有序的進行中,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和實質性突破,俱樂部對年內全面完成股改充滿信心。
據澎湃新聞記者了解,在相關管理部門的牽頭下,三鎮俱樂部股改的確在推進過程中,只是進程和外界期待的有所差距。
至于未來的發展,考慮到半年前武漢長江俱樂部剛剛解散,三鎮已經成為武漢職業足球的獨苗,只要相關管理部門認為武漢依然需要足球,那么最終股改是有很大機會完成的。
最近兩年時間,三鎮算是中超投入比較大的俱樂部,球隊上賽季也奪取了聯賽冠軍;本賽季為了下半年即將開始的亞冠,球隊也在二次轉會窗簽下了馬爾康、樸志洙兩名外援,以及姜至鵬、賀慣等內援補強實力。
雖然股改前景相對樂觀,不過至于股改完成后全新的俱樂部會以怎么姿態來征戰聯賽,目前需要打上問號。
是維持目前爭冠的投入,抑或是進入只需要維持在頂級聯賽的小本經營模式,這還有待于后續股改的細節敲定。
如果是后者,目前三鎮隊內的諸多大牌外援和國腳級本土球員勢必會流入轉會市場。
投資人負擔太重了
雖然三鎮目前的情況還不至于解散,但最近幾年中超冠軍的現狀,讓整個聯賽多了幾分黑色幽默的尷尬。
9次奪取中超冠軍的廣州隊上賽季降級,如今只能在混跡于中甲中下游;2020賽季中超冠軍江蘇隊已經宣告解散;三鎮俱樂部投資人如今也宣布即將停止注資……
廣州隊和江蘇隊作為金元時代的豪門球隊,俱樂部在母公司遭遇經濟危機的情況下難以為繼,這其實并不意外。
而隨著金元時代的結束,中超進入平穩投資的新時代,武漢三鎮就是一個代表——他們用對比金元時代相對合理的投入,成功實現了三年內三級跳,并且在中超第一年就拿到了聯賽冠軍。
但本質來說,運營一家中超俱樂部,對于私企投資人來說負擔還是過重了。
金元時代的中超聯賽,被外界戲稱為房地產企業聯賽,包括恒大、萬達、富力、建業、綠地、華夏幸福等房地產企業都是聯賽俱樂部的投資方。不過隨著母公司遭遇經濟難題,上述俱樂部或是解散或是轉讓。
澎湃新聞記者梳理發現,目前業內公認穩定的俱樂部背后都是國企——本賽季聯賽排名前三名的球隊海港、申花、泰山投資方都是國企,這一類型代表球隊還包括津門虎、蓉城這兩支球隊。
相反,私企球隊目前都過得不盡如人意,一家排名靠后的南方俱樂部有不小概率賽季結束后會解散;保級區的南通支云和青島海牛也都是靠投資人熱情“賠本賺吆喝”。
中游球隊如梅州客家、河南隊、滄州雄獅、長春亞泰等俱樂部這段時間也在積極尋求股改。好在這些球隊都屬于小本經營,每年億元以內的投入雖然讓投資人感到巨大壓力,但不至于直接“斷糧”。
如何讓中超俱樂部擺脫燙手山芋的命運,這是未來幾年需要優先解決的一個難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