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梅”今天再“上線”
(資料圖)
伴有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氣象部門提醒大家外出注意安全
“暴力梅”再“上線”。昨天,南京市氣象部門先后發布雷暴大風黃色預警和暴雨藍色預警信號。南京今天仍會出現大雨,提醒大家外出注意。
昨天下午,南京市氣象臺及六合、浦口、江寧等區發布雷暴大風和暴雨預警信號。受梅雨帶南壓影響,昨夜開始,降水逐漸明顯,今天全市繼續迎來一次強降水天氣過程,并伴有雷暴大風、短時強降水等強對流天氣。強對流天氣發生突然、演變劇烈、破壞力極強。夏季是強對流天氣最多發時段,經常出現的則是短時強降水以及雷暴大風等,排水設施較差的城市可能出現內澇,而在地質結構薄弱的地區,易出現山洪、山體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短時強降雨也會使江河湖水位在短時間內迅速升高引發洪水,威脅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近期,伴隨著梅雨季節的暴雨出現,“暴力梅”到處“刷屏”。今年,全省入梅即迎來了首場暴雨。雨水強盛、風雷閃現,這樣的“暴力梅”似乎和我們印象中陰雨綿綿的黃梅雨季不太吻合。根據氣象部門預報,今年梅雨非典型,梅雨雨帶南北擺動大,降水呈間歇性、短時降水強、雨量分布不均等特點。
今年入梅后,“暴力梅”已經3次來襲。江蘇省氣候中心專家表示,傳統梅雨一般會出現冷暖空氣在我省長時間對峙的環流形勢,但是今年入梅后副高南北擺動,造成了雨帶的南北擺動。近年來江蘇以非典型梅雨為主。時間上,連續降水日數減少;強度上,暴雨日數顯著增加;空間上,分布不均勻,強降水的局地性越來越強。
梅雨強度受東亞夏季風活動、大氣外強迫因素與大氣內動力過程的綜合影響。根據影響梅雨的不同因子,綜合數值預報模式輸出產品、大氣環流系統的特征、氣象大數據挖掘和人工智能等技術,氣象部門會預測預報梅雨的強度和“個性”,預知其為“暴力梅”“羞澀梅”還是“經典梅”,為防汛抗旱提供科學支撐和決策服務。
備戰不松懈
暴雨中,小區如何科學防汛
昨天,一場“嚴絲合縫”的演練給出答案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顧小萍
通訊員胡祥洪
狂風暴雨侵襲時,市、區、街、小區如何在最快時間內響應、處置?昨天,市水務設施管理中心、鼓樓區水務局、鼓樓區江東街道等,在長江之家小區用一場“嚴絲合縫”的防汛排澇監測預警聯動應急演練給出了答案。
進入汛期尤其主汛期后,“任性”的天氣給我市防汛工作帶來重重壓力。在重重壓力中爭取更多主動,嚴密的“防御”是關鍵。昨天的防汛排澇應急演練“模擬”遭遇局地突發性強降雨后將發生的場景。
“根據氣象部門暴雨藍色預警,現已啟動三級調度指令,請鼓樓區防辦、水務局、房產局、水務中心及排水設施管養單位、江東街道、長江之家小區物業單位銀城物業做好防汛防澇相關應急準備工作……”
“收到”“收到”……
模擬演練現場,一場強降雨即將來襲的“預警”聯動啟動后,各部門、各單位立即展開有序分工——排水設施主管部門和管養單位做好湘江路、沅江路、銀城街等周邊道路雨水箅清理清疏和管網泵閘設施檢查,確保排水暢通;物業單位及時加強值班值守應急人員力量,落實好擋水板、沙袋、抽排水泵等防汛物資設備,對小區內部排水設施和出水通道進行再檢查并即查即改……
雨越下越大,氣象部門啟動暴雨黃色預警,根據雨情趨勢和實時排水監測綜合分析研判,長江之家小區現已觸發雨水倒灌風險預警。此時應該怎么辦?演練現場,小區物業立即組織力量,對地下車庫內供水、燃氣、供配電、通訊網絡等重要設施采取阻水擋水等保護措施,設置擋水板、防汛沙袋,防止雨水倒灌導致地下空間積淹。同時通知地庫停車居民挪車避險,有序引導車輛停放到安全區域。江東街道收到長江之家小區積水情況后,立即安排執法中隊前往支援——檢查清理小區內下水道口落葉等障礙物,留下必要出入口后,其他出入口按照20厘米高度加裝沙袋及擋水板……
雨勢持續瘋狂,氣象臺發布橙色預警,長江之家小區內部檢查井出現頂蓋漫溢,周邊的湘江路、沅江路等檢查井也出現頂蓋漫溢,揚子江大道方向來水明顯增多增強,小區地面積水已達到5—10厘米,地下空間開始積水。此時又該怎么處置?
市水務設施管理中心啟動排水設施調度二級指令,并在智慧水務城市排水監管模塊中推送相關指令,要求相關單位尤其是小區物業采取相關措施,同時要求鼓樓區防辦、水務局、房產局、水務中心及排水設施管養單位、江東街道等會同小區物業立即開展聯動應急搶險救援。記者在現場看到,此時的現場,不僅有小區物業人員對倒灌井蓋安排現場值守巡查、對電梯采取保障措施等,前來支援的江東街道執法中隊工作人員還配合物業,在小區出入口建設兩道50厘米以上高度沙袋或擋水板防御揚子江大道匯水;地下車庫的每個對外人行通道通氣口均建立了50厘米高度沙袋或擋水板進行防御,小區排水泵開始排水作業,在現有水泵抽水效率嚴重不足時,區防辦的移動泵車也趕來增援。多方協力下,小區積水逐漸退去。
“打造韌性城市,小區是城市內澇防范的重點之一。”市水務設施管理中心主任金勇軍表示,此次進行的多方聯動應急演練,旨在有效檢驗市、區兩級防汛抗旱機構及屬地街道指揮與協調能力,提高多部門、多單位聯合協作水平;檢驗屬地街道、社區和物業單位防汛準備情況和現有應急預案的可操作性,進一步增強各單位防汛意識,提高各單位防汛應急處置能力;檢驗市、區兩級監測預警和應急調度的聯動機制,在主城區三級調度指令基礎上,探索扁平化重點風險點位的監測預警和預備措施的有效性等。
防汛有高招
高科技設備登場、高智慧系統運轉、高水平技能培訓——
“十八般武藝”戰梅雨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集體采寫
6月26日一大早,八卦洲街道水務管理辦公室主任曾云峰便來到江邊巡查水位。“前幾天暴雨時江堤水位5.3米左右,尚未到達緊急水位,所以還是非常安全的,但巡查值守不能馬虎。”曾云峰說,作為長江第三大島,八卦洲屬沖積洲,由長江上游帶下來的泥沙淤積而成,歷年來都是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
類似曾云峰在江邊“日常巡查”的背后,其實還有城管、水務等多部門的智慧系統在“云巡查”,更有一大波“新式武器”在背后“撐腰”。我市各區為應對“梅姑娘”施展出“十八般武藝”,高超手段都有哪些?記者兵分多路實地進行了探訪。
高科技設備頻出,遇險不慌
“有人掉進江里趕緊游過去救,危險系數太大,雨花今年新添置的‘海豚一號’是個會‘自己游泳’的救生圈,這個高科技產品大大降低了救援的風險。”26日上午,雨花臺區應急管理局副局長許謙告訴記者,早在6月初南京進入主汛期的第一天,該區就組織了防汛應急演練,全面盤點防汛實力,一大批“新式武器”現場輪番亮相。
專業級多旋翼無人機、垂直起降固定翼無人機、水面救生機器人、1000立方米水泵機組移動車……雨花新添置的防汛應急設備各有特色。該區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海豚一號”外形就是一個可遙控操作的救生圈,能自動游到落水者身邊并把人拉回來,避免了救援人員因各種因素導致的意外傷亡,具有操作簡單、響應速度快、救援成本低的長處。
專業級多旋翼無人機可搭載各類型相機及雷達、喊話器、拋投器、5G直播模塊、探照燈、氣體監測儀等掛載,為防汛提供現場實況直播、搜救偵察、二三維高精地圖、熱成像測溫以及喊話、拋投物資等救援功能。垂直起降固定翼無人機則可以續航2.6小時飛行30平方公里,還能提供現場實況和二三維高精地圖。
暴雨來襲淹水嚴重,必須強排積水。目前,泵車助排是我市各區城市防澇搶險的常用手段,棲霞區共配備了10臺泵車備戰汛期。棲霞區防辦相關負責人介紹,除了傳統的機械設備外,今年該區還引入了一批防汛新設備,如被稱為“吸水象”的皮卡式移動泵車,設備隨車配了兩臺液壓泵,最大抽水量可達每小時1200立方米,“動力”強勁。而新猛將“龍吸水”一小時內就可排空長30米、寬10米、深10米的滿水塘的水。“‘龍吸水’排水搶險車由母車與子車組成,操作人員通過遠程操控操作子車運行,就可進行排澇作業。”現場工作人員說。
高智慧系統投用,全力保障
26日上午9點,記者在鼓樓區智慧水務大數據管控平臺中控室里看到,集氣象、潮位、雨量、人員物資儲備、現場人員實時位置軌跡等防汛指揮調度所需信息的“防汛一張圖”顯示在大屏幕上,就像是防汛“最強大腦”。
這是鼓樓區打造的智慧水務防汛調度模塊。該區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鼓樓投資約70萬元構筑的該系統在6月主汛期到來之際已投入使用,“我們利用市、區多平臺以及道路視頻點、電子水尺、河道視頻、手持執法儀等涉水涉汛數據資源,實時掌握汛情變化,實現全域一張圖、設施一張網、信息集成一平臺的全過程線上調度。”
江寧區防汛裝上了“智慧大腦”,輕點鼠標,數公里外的易淹水點實時監控畫面“躍然屏上”,短短數秒最新的預警信息即可送達防汛一線。在雨花臺區板橋街道防汛智慧大屏上,基于智慧城管的這一系統實現了遠程多點監控、隨時發出救援搶險工單指令的功能。
目前,我市防汛指揮調度信息系統包括監測感知系統、網格化降雨預報系統、工程調度系統等,其中監測感知系統設置了495個雨量監測站、487處水位監測站、50個易積淹水監測點等,各類數據每5分鐘就會上報一次。
高水平培訓技能,提升素養
6月21日,棲霞區開展年度防汛搶險實戰演練,全區9支隊伍共120余人現場實戰防汛搶險。為進一步夯實防汛搶險人員的基本功,該區反復錘煉工作人員“堤防滲漏搶護”“管涌搶護”基本功,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搶大險、救大災”,已成立各級搶險隊伍61支、1273人。
雨花臺區防汛應急演練包括城市內澇搶險、堤防滲漏搶險、堤防管涌搶險、堤防漫溢搶險、堤防岸坡塌陷搶險、水上救援等6大項12個課目。區水務總站負責人介紹,雨花防汛應急工作由區水務局(水務總站)、區應急管理局、各街道(園區)“凝聚合力齊抓共管”,全區共有11個部門、街道、園區等組織了防汛隊伍,專職從事防汛應急工作。
記者于潔塵朱旖旎王婷婷肖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