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生活 >

伊力特宣布將2025年營收目標下調15億元,董事長稱“從不要求伊力特猛增” 環球熱頭條

2023-07-01 06:58:28 來源:新浪財經

自我修正,爭取主動。


(資料圖)

文|云酒頭條要聞中心

(ID:YJTT2016)

“2023年25億元營收目標不變,‘十四五’目標修正,從50億元目標調整為35億元。”

6月27日,在伊力特2022年度股東大會上,伊力特董事長陳智用“修正”一詞,宣布將2025年營收目標下調15億元。

從追增長到追質量,正如陳智所言,“我從不要求伊力特猛增,我要的是企業健康、良性地增長”。

伊力特的“自我修正”,是否會在行業內起到導向作用,修正“十四五”營收目標,會否成為行業普遍現象?

?

“修正”

將計劃目標一次性“修正”30%,在上市白酒公司中并不多見。

伊力特在經濟大環境及行業進入調整期的宏觀背景下,將調整轉型的主動權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進一步走向降速、提質的高質量發展階段。

白酒行業自2015年進入上行周期,至2021年末,由于外部環境和渠道過飽和等因素,開始了新的一輪產業調整。

本輪產業調整期,頭部企業紛紛加碼創新。以茅臺為例,其打造出i茅臺、巽風,逐步將傳統經銷模式與線上化、年輕化融為一體;打造出茅臺二十四節氣系列文創酒,實現了企業文化力的關鍵轉型與傳續。

調整不僅是規律,更是酒業升級突破的契機,每一次調整,酒業都實現了自身能力、素養與價值的提升,孕育出新產品、新模式,實現了新突破、新發展。調整轉型的主動權,需要企業自己掌握

此外,從供給端考慮,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1-5月,全國白酒產量186.00萬千升,同比下降13.60%,其中5月份實現產量34.70萬千升,同比下降達14.70%。

這意味著白酒減產的趨勢進一步加劇。

2022年,白酒規上企業實現總產量671.2萬千升,同比下降5.6%,自2016年以來,白酒產量連續六年下降,年復合降低率約為11.1%。如果2023全年白酒產能降幅與前五個月持平,則意味著降幅擴大了3.6個百分點。

在此產業宏觀背景下,酒企亦需要主動調整自身發展規劃,調整自身發展態勢。

?

“自省”

今年年初,陳智就曾明確指出伊力特發展存在短板。梳理伊力特近年來的財務數據,清晰展現出伊力特管理層亟需破解的兩個關鍵詞:全國化、去存貨。

伊力特是國內白酒行業最早上市的一批企業之一。地處新疆,獨特的地理位置,令伊力特在坐擁“護城河”的同時,也在某種程度上被“困”在高墻之內。

從其省內外營收占比來看,在新疆約40億左右的白酒市場規模中,伊力特以極強的渠道優勢,在區域市場份額占比過半。

但其拓展全國之路走得并不順暢,2012年至今,省外營收一直在5億元上下徘徊,且近三年以來,省外營收占比均不足35%。

截至2022年上半年底,伊力特共有經銷商66家,其中疆內56家、疆外10家。

省內外市場的銷售額、經銷商差距,說明伊力特在省外市場仍有很大潛力。

數據顯示,伊力特2023年一季度存貨16.81億元,較2022年一季度12.96億元同比上漲24.84%。

由庫存數據不難看出,伊力特的高端化白酒之路需審慎,并且在品牌建設、消費者心智培養等方面,仍需不斷投入。

此外,財務數據也顯現出伊力特由追求增速轉為追求高質量發展得到基石之一,伊力特無短期借款和長期借款,現金流在上市酒企中仍比較充裕。若在合理經營規劃之下,有望助力其營收、利潤穩步增長。

看得明白,做得果決。伊力特決策層提出戰略不調整,戰術調整的工作部署。戰術核心是“疆內求生存,疆外謀發展,國際市場求突破。”

陳智在股東大會上提出了兩套方案,一是鞏固提升疆內市占率;二是實現疆外市場有效突破。

從伊力特最新的產品布局來看,伊力王T35布局600-800元價格帶,伊力開元定位1200-1300元價格帶,200-400元價格推出伊力老窖館藏版。

在疆外市場,則主推大新疆系列,產品分別是特曲、大曲和老窖,價格分別為100-200元,200-300元,400-500元。

從伊力特目前已有的市場布局來看,在疆外,伊利特更側重于白酒市場包容度高的東南市場。東南市場大多不屬于大產區屬地市場,且對外來品牌接納性高,相對來說容易開拓,因此伊力特將浙江市場視作疆外“主陣地”。

目前,疆內團隊55人左右,自去年12月,公司高管已經開始實行包片制負責對應區域銷售。

在疆內,伊力特則選擇向南而行,開辟新的增長點。主要原因在于,2022年新疆的大型基礎建設工程多向南疆集中,向“南”發展成為新疆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據了解,伊力特下半年計劃加快落實向南發展市場戰略。

但南疆的城市主要以“綠洲經濟”為主,地理位置相對分散,市場營銷策略和品牌影響力難以短期內全面覆蓋。因此對于伊力特來說,南行之路仍十分具有挑戰性。

?

拒絕“復制性”成長

實際上,從全行業來看,在高增長目標的驅動下,部分酒企被動選擇“復制性”增長。

這種增長方式,難以留出緩沖的空間去解決消化市場矛盾、完成渠道的改造,反而更容易激化渠道矛盾,導致庫存高企。

中國酒業協會發布的《2023中國白酒市場中期研究報告》顯示,較去年相比,2023年初到5月,經銷商、零售商庫存壓力“有所減少”的占比為24.00%,“基本不變”的占比28.00%,“有所增加”的占比為48.00%

由于酒業特殊性,廠商關系是影響酒企發展的重要因素。企業的高質量發展并非只依賴于營收這一項指標,調整營收預期,反而是卸下“復制性”增長的包袱,為經銷商“松綁”,建立更和諧的廠商關系、更成熟的銷售渠道。

2022-2023年數據顯示,白酒行業營收和利潤的增長幅度逐漸拉大。今年年1-3月,規模以上企業白酒產量148.3萬千升,同比下滑19.0%;營業收入1918.2億元,同比1.8%;利潤總額579.9億元,同比10.6%。對于“增利微增收”的行業現狀點擊鏈接閱讀原文,有業內觀點認為,企業應對當前行業弱復蘇的狀態有更清晰的認知,對于尚未完全恢復的消費力以及消費場景也需要有足夠耐心。

基于白酒產業進入調整期,是規律使然,產業螺旋向上、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的判斷,白酒企業或許可以考慮主動調整營收預期。其最終的目標不僅要有盈利的能力,更要為消費者與行業盡可能地創造價值。

進一步而言,雖然增速下降,但若盈利水平保持穩定,大體量下成本和費用仍能獲得有效管理,運營模式也將得到時間檢驗。

相比于近兩年,酒企密集公布“十四五”目標,像伊力特這樣的“自我修正”會否成為行業普遍現象?

你怎么看伊力特的目標修正?文末留言等你分享!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