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在一年一度的上海古猗園荷花節期間,6月22日,“荷圖——當代工藝美術展”在古猗園開幕。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副院長章莉莉、上海古猗園副園長陳嫣嫣出席開幕式并致辭。
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副院長章莉莉致辭
嘉賓合影 從左至右:陳麗艷、孫佳、陳悅、陳嫣嫣、章莉莉、李付彪、盛銳、龐海龍
(相關資料圖)
“荷圖——當代工藝美術展”依托學校科研創新基地建設,以“長河器韻”跨界玻璃藝術創新基地、海派皮具創新基地的最新成果為主,以上海古猗園荷花節為切入點,進行一次當代工藝美術融入公共空間的主題化探索。此次展覽也是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科研處繼“精工美藝”“薪源”科研創新基地成果展之后,又一推動學術繁榮的舉措。“荷圖——當代工藝美術展”作為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文教結合支持項目,是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落實市委市政府公園主題功能拓展的一次實踐,也是將藝術審美融入市民生活的嘗試。
展覽現場
漢服秀現場
“荷圖——當代工藝美術展”以當代藝術視角,用玻璃和皮具等技藝勾勒荷之圖像。在古猗園荷花盛放的自然背景下,在文人書香的海派園林造景中,以玻璃和皮具作品為媒介,形成一種人文與自然對話的圖景。將江南園林、傳統哲思、當代藝術、工藝美術相融合,探索了一種公共藝術的主題表達方式,將當代藝術融入市民空間,融入上海城市建設的圖景中。
玻璃作品由學院“長河器韻”玻璃藝術創新基地藝術家李付彪領銜創作,為蓮葉何田田的夏日帶來了藝術氣息和當代哲思。皮具作品由學院海派皮具創新基地師生創作,由盛銳主持創作遴選,展現出海派創意皮具的新銳活力。
荷圖 熱熔玻璃 可變尺寸 李付彪 2023
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長河器韻”玻璃藝術創新基地,海派皮具創新基地,在民族復興的時代背景下順勢而為,以不斷創新為前進中的風向標,奮戰在祖國文化藝術發展的風口浪尖。 此次荷圖當代工藝美術展的切入點在于,如何將當代玻璃藝術的材質意蘊與海派皮具的時尚特質有機地融入古猗園——這充滿文人氣息、古色古香的人造自然;如何更好地激活歷史長河中那些沉睡的文化基因。“荷圖”作為公共藝術的主題化探索,藝術家與造園人之間會發生怎樣的跨時空對話?作品與亭臺樓閣花木水榭間又會有著什么樣的聯系?這一系列追問都將在古猗園的荷圖展“移步換景”中鋪陳開來。
為更好地演繹“天人合一”這一傳統理念,玻璃藝術家李付彪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專門為此次藝術展創作三件室外公共藝術作品,分別為《荷圖》《和書》《河書》。《荷圖》作為本次主題展同名作品,本作品以“荷圖”為媒,是迎合本次古猗園荷花節項目主題裝置作品,作者把現有玻璃藝術資源對接到古猗園的方式,成為連接玻璃藝術、工廠資源,與廣大市民對話的橋梁;是對公眾市民開放玻璃藝術領域的窗口,是作者又一次呼吁健全玻璃藝術生態鏈條的觀念性事件,以試圖打開長久以來關于類似“玻璃、琉璃”普及性話題的諸多可能。
河書 熱熔玻璃 可變尺寸 李付彪 2023
在源遠流長的中華傳統文脈長河中,書法作為中國文化核心瑰寶,幾千年奔騰不息。《河書》將唐人孫過庭著名書法作品“書譜”與當代玻璃藝術熱熔技藝相融合,置入上海古猗園中曲水流觴的小溪里。《河書》以當代裝置藝術語言對話傳統文思,是對閃爍在其中的魏晉風度與唐人尚法的千年回望。
和書 熱熔玻璃 可變尺寸 李付彪 2023
作品《和書》邀請了兩百名市民和小朋友來共同書寫或繪畫,從各自角度描繪出他(她)們對“荷”內涵的各自感觸,以釉料書寫“荷”之情懷。通過熱熔工藝做出兩百多件荷葉或水滴形狀的盤子,組合為裝置作品。和書荷書,以荷為抒,和而不同,故曰“和書”。
錢微 《荷藝1》 皮雕
在梅花廳室內更有藝術家錢微“荷藝系列”皮雕作品的時尚綻放:作品《荷藝系列》作品靈感取材于《愛蓮說》,工藝上采用植鞣皮包裹木器,利用自然生長的荷葉翻卷和盛開的荷花表現生活中的各類形態。材質呈現出皮雕材料的本色特質,進行復古做舊處理。皮塑、皮雕的工藝之美展現作者所追求的工匠精神以及蓮之“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內核。作品彰顯了對傳統文化的關注,也是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一種體現。《荷藝1》通過包卷起來的荷葉做成時尚花插器型,器壁通過皮雕方式呈現出繁茂的“荷圖”景象;荷藝花插搭配上古猗園的自然荷花、荷葉,以花藝的表現形式為梅花廳室內植入一縷綠意盎然的生機。
錢微 《荷藝2》皮雕
《荷藝2》通過皮塑工藝做出荷葉翻卷、荷花盛開的盆景形態,置放在博古架上,新舊的映照,材質的對比,使得作品與場域在情境上相得益彰。
梅花廳內展陳現場
今人游吟"迷失于自然"的園中,外可見山水靜物,內可省本心自我;觀眾、藝術作品、園林互為表里 ,相互印證;在表達“此時此地”中來感知樸素的生命意義,尋找那些雖然日常但又易被忽略的美好。“荷圖”為上海市民們帶來一縷人文藝術之美,綻放出時代生活中的一縷清新。
據悉,此次展覽將展至7月21日。
采寫:南都記者 黃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