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財立方 記者 賴蘇婷】6 月20 日,北京土地市場成功出讓7宗地塊,總成交金額189億元,合計溢價率2.6%。
至此,北京市本年度第一輪次擬供應商品住宅用地項目清單中的23宗項目全部成交,涉用地規模約98.05公頃、規劃建筑規模約181.44萬平方米,土地成交價款合計約712億元。
諸葛數據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陳霄在接受大河財立方記者采訪時表示,北京今年第一輪集中供地以“多頻少量”的方式推進,推出的地塊品質較為優質,吸引了眾多房企參與,當中有多宗地塊成交價觸頂。總體來看,北京今年首輪集中供地土拍熱度較高。北京的土拍市場未來的表現仍然值得期待,預計將延續本輪土拍的熱度。
(資料圖)
北京六月第三場土拍:成交7宗,攬金189億元
6月20日當天出讓的地塊多位于近郊區,其中豐臺區、通州區、朝陽區各有兩宗地塊出讓、大興區一宗。
最終,豐臺區地鐵十九號線新宮車輛段綜合利用項目FXG-1401-0601-03等地塊由北京市基礎設施投資有限公司和北京京投置地房地產有限公司聯合體以50億元競得,成交樓面地價3.98萬元/平方米;豐臺區羊坊村棚戶區改造土地開發項目YF-020地塊由招商局地產(北京)有限公司以31.6億元競得,成交樓面地價4.00萬元/平方米。
中指研究院土地事業部負責人張凱告訴大河財立方記者,豐臺區兩宗地塊的表現屬于“一冷一熱”。其中,羊坊020地塊位于豐臺區和大興區的兩區交界,距離西紅門板塊薈聚商圈、西紅門地鐵站等直線距離僅2公里。地價上限34.615億元,達上限后樓面價約4.4萬元/平方米,與銷售指導價7.2萬元/平方米之間相差近3萬元,利潤空間尚可,吸引了保利、中海、招商、天恒四家房企參與競拍。
“另一宗新宮0601-03地塊靠近地鐵19號線與4號線交會站新宮站,周邊有大悅春風里、槐房萬達、永輝超市等配套,商業氛圍較為濃厚。但由于地塊形狀不規整,相比較而言,開發難度較大。再加上周邊在售項目‘建發璟院’仍有較多庫存,房企拿地之后將面臨激烈的競爭,因此參與競拍的房企較為有限,最終以底價成交?!睆垊P說。
此外,朝陽區東壩北西區域棚戶區改造項目CY00-1102街區1102-B006地塊由保利(北京)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和北京京投置地房地產有限公司聯合體以33.2億元競得,成交樓面地價5.67萬元/平方米;朝陽區東壩北西區域棚戶區改造項目CY00-1102街區1102-C012地由保利(北京)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和北京京投置地房地產有限公司聯合體以24億元競得,成交樓面地價5.3萬元/平方米。
大興區大興新城西片區一期A組團土地一級開發項目DX00-0407-0002地塊由中建三局城市投資運營有限公司和北京市大興城鎮建設綜合開發集團有限公司聯合體以10億元競得,成交樓面地價2.25萬元/平方米。
北京城市副中心1201街區FZX-1201-0061地塊由北京通州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以14.3億元競得,成交樓面地價1.94萬元/平方米;通州經濟開發區西區南擴區三、五、六期棚戶區改造項目北京城市副中心1102街區FZX-1102-6003、6004地塊由北京北投置業有限公司以25.9億元競得,成交樓面地價2.57萬元/平方米。
北京今年計劃供應住宅用地1060公頃
根據《北京市2023年度建設用地供應計劃》,今年北京計劃安排建設用地供應總量為3190至3630公頃,與2022年基本持平,其中,住宅用地1060公頃(產權住宅用地800公頃,租賃住宅用地260公頃)。
其中,通州區有7宗住宅用地擬于年內供應,涉及文旅區、張家灣設計小鎮、副中心城區及拓展區多個板塊,總用地面積約36公頃。
順義區2023年計劃供應住宅用地8宗,總用地面積約36公頃,將分3輪推出?!暗?輪有3個項目,前2個項目均位于后沙峪鎮,距離后沙峪地鐵站1公里左右,向南4公里就是新國展。第3個項目是順義主城區不多的居住地塊,緊鄰順義區第三中學,步行3分鐘即可到達地鐵站。”順義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第2輪項目擬于三季度供應,第3輪項目擬于四季度供應,都是位置優越的住宅用地。
昌平區2023年計劃供應住宅用地15宗,總用地面積125公頃。2023年昌平區還計劃供應產業用地20宗,承載高精尖產業發展。
陳霄表示,從當前情況看,市場回暖受阻、形勢尚不明朗,許多房企有計劃地削減了對三、四線中小城市的拿地數量,增加在一、二線熱點城市拿地力度。北京作為一線城市代表,抗風險性較強,韌性突出,對于房企來說是較為優質的選擇。此外,面對當前的市場環境,房企需要在城市布局以及地塊選擇上更為謹慎,在利潤率和去化率之間取得平衡。預計今后的房地產市場將是以質取勝的時代,行業也會回歸到產品本身價值。
另悉,中國銀河證券研究員在研報中表示,預計2023年核心城市核心區域的優質板塊仍將是房企拿地的重點關注對象。
此外,諸葛數據研究中心研究員在報告中提到,今年優質城市土拍市場傳遞出一定的積極信號,預計市場信心有望進一步回升,同時隨著市場逐漸復蘇,融資環境有所好轉,房企拿地積極性或將進一步提升。
責編:王時丹 | 審校:李金雨 | 審核:李震 | 監制:萬軍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