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動態 >

心理療愈小錦囊|將“校園欺凌”的苗頭扼殺在搖籃里|精選

2023-06-25 23:05:43 來源:上海黃浦


(資料圖)

最近,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周文秀接到一位母親的來電。對方說,有一次偶然發現自己的女兒帶了許多禮物回家。出于好奇,第二天她跟著孩子一起進了幼兒園,躲在教室外面偷偷觀察,竟發現女兒“威脅”同伴說:“明天你記得帶玩具給我,不然我不讓你演‘爸爸’。”這位母親感到很吃驚,她萬萬想不到,一向乖巧的女兒居然有“霸凌”的苗頭了。所以,她及時向心理咨詢師求助,該怎樣“糾偏”,讓孩子明白這種行為是不對的。

為這位細心的母親點贊,在發現孩子的問題后,她毫不偏心袒護,主動出擊,將“校園欺凌”的苗頭扼殺在搖籃里。

周文秀介紹說,“校園欺凌”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恃強凌弱,強勢的一方通常借著自己的體力或影響力,對弱小的一方進行多次、反復的欺辱。

(二)以傷害對方的身體或精神為目的,和“開玩笑”不同。“開玩笑”往往是善意調侃,幽默是主旋律。

(三)當受欺凌的一方提出抗議或反擊后,欺凌者依然沒有停止自己的行為,甚至還變本加厲、逐漸升級。

周文秀指出,在“校園欺凌”事件中,隱藏著許多角色:欺凌者、被欺凌者、圍觀者、捍衛者。無論年紀多小,都要讓欺凌者意識到,欺凌的行為是錯誤的,不能將自己的快樂寄托在別人的痛苦上;對被欺凌者而言,當自己受到侵犯時,請務必找到求助的渠道為自己發聲或直接報警,要相信自己并不是孤立無援的;圍觀者,請不要保持沉默,沉默往往意味著默許,也許自己也會成為下一個受欺凌的人;捍衛者,能夠勇敢地對欺凌行為說“不”,這正是防止“校園欺凌”蔓延所需要的,只有營造人人反對欺凌的氛圍,才能徹底杜絕這種不良行為和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