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動態 >

萬維鋼:活著一世,用你自己的方式大鬧一場吧 當前熱訊

2023-06-22 11:51:43 來源:羅輯思維
“任何時刻我們都有兩個選項:前進一步求增長,或者后退一步求安全”。既能增長又安全誰都喜歡,但增長和安全往往相互矛盾,而大多數人會選擇安全。 這段話出自得到重磅新書, 寫下這段話的萬維鋼老師,試圖驅趕我們的一個心魔——“求安全”。 如果“安全”出自我們父輩之口,完全可以理解,因為他們有過啼饑號寒的人生歲月。 但對我們而言,生命存續出現問題的概率太小了,社會不會把我們逼到這個份兒上。換句話說,我們很“安全”。

而在很安全的情況下,我們是不是可以像萬老師說的,用自己的方式大鬧一場、留下印記呢?

來源:得到圖書

作者:萬維鋼 親愛的讀者朋友: 你能拿起這本書 (《軟技能》) 來,想必是個不甘平凡的人。我要對你說的話很可能跟你的親友、師長說的都不一樣,甚至于聽起來“不軌于正義”,這只不過是因為你平時聽的都是平凡的。 我以前是個物理學家,有過天大的夢想、癡迷的熱愛和微不足道的發現。如今我是個科學作家,在得到App寫專欄,用羅胖的話說叫從事知識服務。我把最新的科學進展、當世英雄豪杰的新思想介紹給中國讀者,我要讓中國讀者進步。 但在我看來,知識服務的最高境界,是用學問啟發了朱棣的智識分子姚廣孝。我也希望我的讀者之中出幾位大人物。 所謂大人物,就是對事情的走向有影響力,能在某種程度上按照自己的想法塑造世界的人物。我希望啟發你意識到進步的大趨勢,找到此時此地的有利條件,發掘自身的潛能,抓住機會去做一番大事。 小人物適應世界,大人物改變世界。 羅胖看我雖然不是啥大人物,卻勝在好為狂悖之言,就讓我給你講講大人物都有哪些軟技能。我想這也有道理,畢竟英雄的老師不需要自己也是英雄,我只要知道怎樣成為大人物就行。 要想成為大人物,你通常需要難得的機遇和至少一項出類拔萃的硬技能——這得看你自己的天賦,我教不了——同時軟技能也不可少。 軟技能是自己指導自己、遇事能做出正確選擇的能力。軟技能是可以學的。我遠查中外豪杰之事跡,近數現代學人之研究,有一番心得。

大人物都有三種軟技能:野心、入圈、眼光。


(資料圖片)

01

野心

有一次馬拉多納訪問中國,有人問他中國足球為啥不行。馬拉多納說,一般優秀球員跟我這個球王之間最重要的差別是我比他們更想贏。這似乎有點怪,難道別人就不想贏嗎?

每個參加比賽的人,每個做事業的人,你要問他想不想贏,他肯定都說想贏。那不是野心。 野心,是你為了贏,放棄了什么。不是讓你放棄休息時間或者放棄親情、友情,而是你得放棄平庸。一般人做事不只是為了贏。除了贏,你還想照顧跟隊友的關系,你還想不得罪教練,你不想在隊里顯得太特別,你想尊重傳統和習俗,你尤其不愿意支付超過“贏”的成本,小心計算著性價比。 如果這場的對手很強,感覺贏面不大,你有理由不拼盡全力。下一場的對手不是很強,你又有理由踢得中規中矩,不必嘗試新打法。第三場是生死戰,你更不敢冒險了。 那你什么時候突破自我呢?沒有時候。如果大家都那樣做,你就會有強烈的壓力要跟別人一樣。 平庸就如同地心引力,是一種自動的、自然的把你往下拖的力量。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有句話,“任何時刻我們都有兩個選項:前進一步求增長,或者后退一步求安全”。既能增長又安全誰都喜歡,但增長和安全往往相互矛盾,而大多數人會選擇安全。 社會上有一股強大的世俗力量,拖著你走向平庸。 社會對小學生的期待是星辰大海,對中學生的期待就成了考上好大學,對大學生的期待是找份好工作,對參加了工作的人的期待則是買房、結婚、生孩子——然后就沒有然后了:人生進入下一個循環,再從小學生開始期待。中國男人結婚以后大多是被丈母娘的價值觀所驅動。 你說不對啊,咱們中國人從小到大都很拼的——是很拼,但那是在最安全、最熟悉的領域拼,俗稱“內卷”。 現代人備戰各種考試,跟古代人種地有高度的相似性:項目是標準化的、大家用的方法都差不多、回報的確定性很高——你多付出一分汗水,就真能多得一分。 我們在這種小而確定的事情上對自己特別狠,因為我們覺得很值得。但這么卷是不可持續的,達到一個很小的目標就會停止。 內卷過度導致PTSD (創傷后應激障礙) 的人只會有兩種沖動,一種是躺平,一種是投機。 現在連“985”大學的學生都想托個關系進國企,博士更是情愿委身于“編制”。他們要“編制”可不一定是為了治國平天下,而更可能是為了安全和穩定。他們說:阿姨,我不想努力了。 如果一個學生整天只是在準備標準化考試,他是真的追求學問嗎?如果一個員工每天焦頭爛額只是在例行公事,他敢說創造了價值嗎?他們做事沒有價值是小,沒有樂趣是大:這樣的人生可悲又可憐。 大人物不是悶頭耕地的人。大人物是在別人都悶頭耕地的時候抬頭看天的人。哈佛大學教授托德·羅斯、獨立調查記者戴維·愛潑斯坦等研究者考察了各行各業的大人物,發現他們都不是按照標準化流程從象牙塔里一路排著隊走出來的。 他們小時候未必被看好,在學校未必是好學生,早期從事的未必是什么高級工作。他們最后取得成功的行業往往不同于自己大學所學的專業。他們在成為明星和高管之前都有過上上下下復雜的經歷。他們被視為“黑馬”。 這些大人物有兩個特點,而這讓他們從一開始就跟你中學老師心目中的那些優等生不一樣。 一個是他們總是在追求“做自己”。他們選擇做什么工作最在意的不是工資有多高或者社會有多需要,而是自己喜不喜歡。 他們要求從工作本身獲得享受,最好一想起工作就很興奮,就如同巴菲特說的要每天跳著舞去上班。 另一個特點是,跟“雞娃”的家長們想的恰恰相反,大人物在成長過程中并沒有什么長遠目標。他們不是從小打定主意要當醫生,然后就一路直通醫學院,最后成了好醫生——那種只能算是“優秀人才”,算不得大人物。 你連這個世界是怎么回事都沒搞清楚,何談人生規劃?你聽了幾個一百年前的科學家的故事,根本不知道現代科學家是怎么工作的,就打定主意要當科學家,這不荒唐嗎? 大人物的成長方式是一邊干著自己感興趣的事,一邊繼續探索,看還有沒有更感興趣、更有可能做出大事的領域。但這可不是朝秦暮楚:他們不變的是自身內核的成長。他們不斷豐富自己、壯大內核、擴大邊界,這才成了大人物。 這才是真正的野心——我奮斗不是為了符合別人的評判,而是為了發現我是什么人、我能成為什么人。世界這么大是讓你去探索、征服和改變的,不是讓你早早找個地方當“房奴”的。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沒有一個男孩最初的夢想是在城里買一套房,沒有一個女孩最初的夢想是生個考試考滿分的孩子。你要真有野心,就必須對平庸有強烈的反感,一分鐘都受不了才對。 別聽那幫人說什么平平淡淡才是真。我們活這一世不是為了平平淡淡。我們要用自己的方式大鬧一場,留下印記。 如果你還不知道你是誰,你的舞臺在哪里,你今生的使命是什么,你應該非常著急才對。這比什么結婚、買房子重要多了。你沒找到答案得趕緊去找。

那去哪兒找呢?

02

入圈

老式武俠小說常會寫一種“橫空出世”的英雄:這個人從來沒在江湖上出現過,也不知在哪兒學的武功,年紀輕輕,一出場就是主角,一動手就輕松打敗幫派大佬……這是愚蠢的幻想。

在自家后院埋頭苦練,或者在藏經閣整天掃地就能成為頂尖高手的時代早就過去了,那是以前行業不成熟的表現。現代人要想出人頭地,必須先加入某個“圈子”。

你得向最厲害的人學習,跟最好的人交流、碰撞,特別是得有合作才行。大人物不像美女那樣隨機地、均勻地分布在世界各地。 這里面有個網絡聚集效應,各行各業的頂尖高手總是各自扎堆在有限的幾個地方。你得了解世界正在什么地方發生什么,設法前往那些地方,跟那些人交往。 最常見的入圈方法是做學徒。研究生制度原本的用意就是搞科研這門手藝的學徒制,現在被那些“做題家”玩壞了,成了一種學歷證明。考研也好,進入相關公司工作也好,做學徒,有人帶著,是最暢通也最方便的入圈路徑。 一個不太常見的辦法是帶藝入圈。你先在別的領域練就一技之長,而這個一技之長恰好是這個圈子所需要的,你就轉行進來了。但不管是什么方法,都得找對人、做對事。 “圈子”這個詞經常給人不好的印象,好像它是一個少數人專屬的排外小團體——這就錯了。入圈,恰恰要“君子不黨”才好。 英國文學家C.S.劉易斯有個指引,當你加入一個圈子、跟一群人合作的時候,不要把那個圈子當成一個封閉群體,不要把自己當成一群人中的一個——要把圈子想象成一些各懷絕技、性格各異、想法不一的人的“組合”,把自己想象成那個組合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小群體必然形成群體思維,要求人人都一樣,可是少了誰都可以;組合則鼓勵每個人都做自己,講究取長補短、互相配合,每個人的特色都不可替代。如果你希望加入組合而不是小群體,那你最好跟與你不一樣的人在一起。小人物都是一群一群的,大人物卻是一個一個的。 大人物得會解決復雜問題,為此你需要是一個“通才”,你得有通用的智慧。從參與組合的角度,你需要發展幾項有個人特色的“長板”,而不是像高考生那樣專門補“短板”。中等水平的技能會得再多也不能讓你脫穎而出,而懂一門頂尖的功夫卻可以立即讓你被人看見。 通才+長板,意味著你既能快速進入一個新領域,又能在這個新領域中建立特長。成熟市場會把行業細分,大市場更是勝者通吃:你要在某個項目上成為明星才好。 這種組合思維還能讓你理解什么是高水平競爭。 小人物、“做題家”思維是跟一群做同樣事情的人在標準化的尋常項目上搞內卷,是把別人淘汰下去,是零和思維。 大人物的競爭則是“帶著大家一起”,是雙贏、多贏思維——我銷售這塊厲害,最好你產品那塊厲害,再找個厲害的設計師,我們各顯身手,整個組合一起上。我們把蛋糕做大,連帶我們的客戶和供應商,甚至我們的同行都能從我們的進步中受益才好。 交朋友最好的辦法不是拉關系搞聚會,而是大家組隊出去冒著風險、付出汗水、拿出性格來做一場。 小人物成績越好朋友越少,大人物成就越大朋友越多。人們都愿意跟你合作,因為你上去能帶動大家都上去,人們希望你上去。成為大人物是個正反饋過程。而這就要求你從一開始入行就有“供給側思維”。不要問“我怎么才能取代別人”,要問“我能為別人做些什么”;不要問“圈子能給我什么”,要問“我能給圈子什么”。

你能給圈子的最好的東西,是從圈外找到,圈里本來沒有,你拿出來大家才意識到真好、真需要的東西。

03

眼光

找到這樣的東西需要眼光。 你要做非常之人,就必須做些非常之事;要做非常之事,就得善于在工作和生活中隨時發現“不平凡”。少年人看什么都新鮮,大呼小叫各種幻想,認為世界就在腳下,眼前無限可能。 一般人到了中年就會變得麻木,有一種把任何事物都平淡化的傾向。你跟他說個什么事,他要么一口咬定那和他二十年前知道的東西是一回事,要么就根本沒興趣了解。這可就完了。這是價值觀已經鎖死,思維方式全部定型,大腦已經不可塑,再也不會成長了。 所以喬布斯說要“stay hungry, stay foolish”,就是你得始終有少年感,保留驚奇的能力。美國作家沃爾特·艾薩克森給很多大人物寫過傳記,他發現,“我的所有傳記主人公共有的最后一個特質,便是他們保持著一種孩童般的驚奇”。 如果你聽說量子力學的怪異實驗而沒有徹夜難眠,你學到微積分而沒有拍案贊嘆,你就不適合科學研究這一行。 科學家不是一個例行公事的職業,科學家是在一大堆尋常礦物中搜尋寶石的人,他們找到一個就會激動地大喊大叫。如果低效率不讓你惱火,好工具不讓你艷羨,你就不可能成為了不起的工程師。 如果你不能隨時發現生活中種種不足之處,看到一個好機會沒有百爪撓心的貪婪感,你就不會成為出色的企業家。 世間好東西雖多,卻都是稍縱即逝的:你看到一個就得想辦法抓住才行。如果好東西不能讓你激動,先不用說什么成為大人物,你的人生都是灰色的。 選擇大于努力,眼光照出格局。大人物痛恨平淡無奇。我們做事不是為了完成誰誰誰給的任務,而是要追求一種炸裂感,要過癮,要有極致的心流。那么,怎樣發現和實踐不平凡呢? 首先你得提升敏感度。小人物只對升職加薪之類涉及直接利益的小事敏感,大人物對任何好東西都敏感。小人物越老敏感度越低,大人物越老敏感度越高。你需要見識很多好東西,積累文化自覺,像用大數據訓練AI一樣用大量的好東西訓練自己的眼光。你需要學習大師的視角,去看外行不知道該看的地方。 更重要的是主動創造不平凡。科學作家和企業家史蒂芬·科特勒總結了兩種在工作中全情投入的辦法。 一種是做減法,拿出幾個小時的大段時間,排除各種瑣事的干擾,降低認知負荷,集中能量,完全自主地就干這一件事。另一種是做加法,主動給你做的事情增加難度。比如,如果你覺得這個活兒太簡單沒意思,那就專門找個危險的地方干。作家可以坐在懸崖邊上寫作,小提琴手可以到大庭廣眾下練琴。危險感的刺激能增加你大腦中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分泌,讓你對工作保持興奮。 大人物是有光彩的人物。你要設法給事情增加一點戲劇性,把每段經歷都變得不尋常。你要做個一驚一乍、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你要有感染力,讓別人對你感到驚奇的東西也感到驚奇。如果你明天中午要跟人相親,你的目標應該是不管成與不成,將來此人寫回憶錄講到曾經相親的這一段歷史時,必須提到你。 大人物會被不平凡的機遇強烈吸引。亞馬遜網站剛剛上線沒幾天時,雅虎總裁楊致遠突然問貝佐斯愿不愿意把亞馬遜網站列在雅虎主頁上。手下人都說,我們公司剛起步,根本接不住那么大的流量,放棄吧——但是貝佐斯知道這樣的機遇有多難得。他沒準備好,但是他接下了,先接下再研究怎么辦。 如果你的行為模式接不下眼前這個大機遇,你要做的是改變你的行為模式,而不是放棄機遇。為什么寧不知傾城與傾國?因為佳人難再得。抓住不平凡的終極辦法,是走量。 偉大藝術家和普通藝術家最關鍵的區別是,偉大藝術家的產量遠遠高于普通藝術家,你得創作過很多很多作品才能創作出偉大的作品。普通科學家的智力巔峰是三十歲,過了四十歲就不行了;偉大科學家卻能在漫長職業生涯中的任何時候都做出重大發現。

如果你至今還沒找到屬于你的不平凡,你唯一要做的是繼續找。大人物是鍥而不舍的人物。

結語

了解一些道理和踐行這些道理是兩回事,尤其是這種號稱要做大人物的道理。自我改變的最有效辦法是先建立身份認同:先把自己當作一個大人物。當你面對“前進一步求增長,或者后退一步求安全”這種選擇時,問問自己,作為一個大人物,我應該怎么選。 從大人物的身份認同開始,慢慢壯大野心,在點點滴滴的事務中證明自己對圈子的價值,培養發現不平凡的眼光,乃至創造出屬于自己的不平凡,你終究會相信,你就是大人物。 當然,小成就靠自己,大成就靠社會。你需要有很好的運氣才能讓社會也承認你是個大人物。但是你會發現,那其實已經不重要了。 小人物的最高境界是“求穩妥”“求庇護”,是從思想上完全放棄自我,成為工具人。 大人物的最低境界,則是成為一個“士”。士是有自由之思想和獨立之人格、自己給自己做主的人。哪怕我們終究未能成為什么青史留名的大人物,到時候我們也可以說一句:我不是任何組織的附庸,我不是任何人的工具,我從未受人擺布,我工作從來都不是為了還房貸,我勇敢過、冒險過、追求過,我是一個“士”。偉大的國家需要大人物,需要很多、很多的大人物。如果不是你,又能是誰呢?如果不是現在,又要等到何時呢? 相關閱讀:

萬老師的這篇文章來自得到推出的新書。

在職場軟技能這個大話題下,30位你非常熟悉的得到老師拿出自己的絕活與你分享,助你在職場一路開掛。

今天是《軟技能》參加“6·18”特惠活動的最后一天(活動截至6月20日23:59),兩種特惠購買方案請你收好:

如果你想買兩本或者多本,可以點擊下圖加購,享受“買一本送一本”的優惠。一本留著自己讀,另外的書送給身邊的同事和朋友,共同學習進步。

點擊下圖加購《軟技能》 如果你只需要一本,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在當當網購買,立享五折優惠,和超過5萬名讀者一起修煉軟技能吧!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

查收更多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