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發布兒童及嬰幼兒服裝比較試驗結果
記者 張文章
為了解流通領域兒童及嬰幼兒服裝的質量和安全實際情況,指導消費者科學、合理消費,切實保護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福建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圍繞消費者關注的產品安全、舒適度、標簽標識、色牢度等多項指標,開展了兒童及嬰幼兒服裝產品比較試驗,并于近日公布了比較試驗結果。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此次比較試驗樣品由福建省消委會委托福建省纖維檢驗中心工作人員以普通消費者身份,在福建省大型商場、品牌專賣店、電商銷售平臺等渠道隨機購買了不同類型、不同品牌、不同價格區間的30款兒童及嬰幼兒服裝產品,其中20款為實體店樣品,10款為電商平臺樣品。
比較試驗依據GB31701—2015《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安全技術規范》、GB/T5296.4—2012《消費品使用說明第4部分:紡織品和服裝》及產品明示標準等,對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的pH值、甲醛含量、纖維含量、鄰苯二甲酸酯、附件抗拉強力、繩帶要求、耐干摩擦色牢度、耐濕摩擦色牢度、重金屬、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附件銳利性、標識等12項指標進行了測試。
“史努比”“淘麥麥”繩帶及標識均不符合標準
測試結果顯示,通過電商平臺采購的樣品標識、繩帶不規范問題突出。20款實體店樣品中,3款存在不符合項,占比為15%;10款電商平臺樣品中,9款存在不符合項,占比為90%。不符合項主要涉及繩帶、標識、纖維成分、pH值、耐濕摩擦色牢度等。
30款樣品中,“史努比”“淘麥麥”“PEPCO”等8款樣品繩帶不符合標準要求,其中2款為實體店隨機采購,6款為電商平臺隨機采購。相比成人服裝,兒童及嬰幼兒服裝往往需要更為嚴格的生產規定,以減少兒童及嬰幼兒因服裝繩帶造成的勒傷、拖拽等潛在危險。
9款樣品標識不符合標準要求。服裝標識是由生產企業或品牌運營商附加在服裝上,用于向消費者傳達如何正確、安全使用產品以及與之相關的產品功能、基本性能、特性的媒介,包括商標、吊牌、耐久性標識三部分。《產品質量法》明確規定產品標識(使用說明)作為產品合格判定的一項要求。依據GB5296.4—2012《消費品使用說明第4部分:紡織品和服裝》標準,正規的服裝類標識需要包含:生產企業的名稱和地址;產品名稱;產品號型或規格;纖維成分含量;維護方法;執行的產品標準;安全類別等內容。其中產品號型或規格、纖維成分及含量和維護方法必須標注在耐久性標識(水洗嘜)上。
此次比較試驗檢測的樣品中,“童話記憶”“史努比”等9款樣品標識不符合標準,其中8款為電商平臺隨機采購。其中,4款未標注制造者的名稱及地址,1款未標注制造者的地址,5款未按國標要求標注安全技術類別。8款在纖維成分及含量方面存在問題:3款未按要求標注纖維成分及含量,1款纖維名稱不規范,3款面料產品明示纖維種類與實測種類不符,1款纖維成分及含量實測值超出標準要求范圍。
“MOMOCO”pH值與耐濕摩擦色牢度不符合標準
色牢度是指紡織品的顏色對在加工和使用過程中各種作用的抵抗力。一般將色牢度評定等級分為1—5級,數值越大,色牢度越好。色牢度不合格將會導致服裝在穿著使用過程中互相沾染,不僅影響服裝外觀,與身體接觸的過程中,部分染料可能黏附在皮膚上導致過敏等,影響人體健康。
本次比較試驗檢測的樣品中,1款樣品pH值與耐濕摩擦色牢度不符合標準,具體為晉江市羅山洋楊服裝店銷售的“MOMOCO”牌復古飛袖碎花兩件套,pH值上衣為6.9(合格)、短褲為9.2(不合格);耐濕摩擦色牢度上衣為4(合格)、短褲為2—3(不合格)。
此次比較試驗檢測的30款樣品在其他檢測項目中未檢測出不符合標準的情況。
消費提示
查標識 看外觀
注意產品及其包裝上是否有完整的產品標識,包括產品使用說明(外掛牌)、耐久性標簽(水洗嘜),是否標明制造者的名稱和地址、產品名稱、產品號型或規格、纖維成分及含量、維護方法、執行的產品標準以及產品所屬的安全類別等。
產品接縫處可用手拉一下檢查縫線是否會脫散,扣子、衣帶及裝飾性小附件是否縫制牢固,紐扣或裝飾性小附件是否有銳利尖端或銳利邊緣等,拉鏈的拉頭是否不可脫卸,拉鏈是否光滑、無殘損、咬合良好。檢查衣服的繩帶設計是否存在安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