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聚焦 > 快訊 >

推動“非遺在社區” 廈門舉辦百場民間文化活動 環球快訊

2023-06-24 02:41:59 來源:中國新聞網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彭莉芳)端午期間,百場非遺講堂、非遺市集、非遺展演展示展覽、非遺互動體驗等活動,將深入廈門全市各社區、各傳習傳承基地集中舉辦。

其中,廈門市群眾文化學會牽頭廈門各社區、相關文化機構和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傳承人等,在近50個社區開展非遺大課堂等宣傳展示和互動體驗等社區專場活動。

21日晚在廈門舉行的“非遺在社區·百社計劃”啟動儀式公布了上述消息。活動由廈門市文化和旅游局主辦,廈門市群眾文化學會、翔安區文化和旅游局、翔安區新圩鎮人民政府承辦。

截至目前,廈門共有市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110項,被命名的市級以上代表性傳承人共172名(在世)。

廈門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魏峰表示,當前,廈門的非遺保護工作正由“非遺進社區”向“非遺在社區”轉變,通過以社區內生力量為主導的、自下而上的方式,將非遺留下來,扎根社區,弘揚于社區。

啟動儀式上,廈門市群眾文化學會、廈門漆線雕技藝(廈門惟藝漆線雕藝術有限公司)等分別與相關社區簽署“非遺在社區·百社計劃”戰略合作協議,舉行兒童美學交流空間授牌等。當晚,廈門市文旅局還發布2023“‘粽’情端午樂游廈門”十條端午小長假專屬旅游線路,推出系列文旅融合的產品,讓市民和游客感受“樂活廈門游”的獨特魅力。

本次“非遺在社區·百社計劃”的啟動儀式所在地是廈門市翔安區新圩鎮,是“全國首批國家級建制鎮示范試點”“省級全域生態旅游小鎮”,擁有拍胸舞、新圩鵝肉烹飪技藝等多項非遺項目,還有國家地理標志的古宅大蒜和烏山青蔥、“鳳梨穗”龍眼干、東寮豆干等全國一村一品特色產品,更有新圩民俗文化品牌“三子”文化。

近年來,翔安區利用優秀資源稟賦,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通過舉辦民俗文化節、結合文化下鄉等活動,將非遺項目引入群眾日常生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