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方向不清晰?如何針對性制作簡歷?面試最應該注意什么?……眼下正是各大高校應屆畢業生求職的黃金季節,不少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面臨擇業煩惱和困惑。
今年以來,作為人社部在安徽省的試點,合肥市啟動主要面對離校未就業大學生的“求職能力實訓營”項目,計劃培訓900名大學生,幫助青年群體增強就業意識,掌握求職必備技能,提高求職成功率。合肥先行先試取得哪些成效?職業指導老師、青年群體、人社部門工作人員有話要說。
(資料圖片)
學員:就業更有底氣了
9月25日上午,包河區人力資源市場內,34名學員正在合肥市求職能力實訓營培訓班上課。不同于傳統教學“教師說、學生聽”的授課方式,34名學員被分為五組,大家圍坐一團,有了更多的機會進行沉浸式交流。
實訓營訓練對象以合肥市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為主,覆蓋畢業年度內未簽就業協議的學生及其他青年就業群體。實訓營通過演講演示、頭腦風暴、角色扮演、路演等沉浸式教學方法,為學員們傳授自我認知、簡歷制作、崗位分析、模擬面試等實用干貨。
《認識我的職業性格》《發現我的職業潛能》《厘清我的意向崗位》《設計與制作我的簡歷》《演練我的面試能力》《演練我們的路演》……為期7天的實訓營課程既有理論,又注重實踐。
在職業指導師、企業HR聯動授課下,學員何晨梓發現,找工作不僅要從自己的職業能力和興趣出發,還要厘清職業規劃路線。
去年大學畢業后,何晨梓一直忙于申請國外研究生的準備,對于求職,他形容自己“一竅不通”,在網上得知本期實訓營的報名消息后,他決定來看看。”
通過這次實訓營,我發現原來求職同樣是一門‘大學問’。”說著,何晨梓舉了個例子,之前他一直覺得簡歷“要展示自己所有的東西”。但通過老師在簡歷制作課上的講解,他明白了簡歷中內容排序或選擇都很有講究,并且還要針對所投遞的不同企業有所變化和取舍。
沒有太明確的職業目標與規劃是不少學員的共性問題。今年9月剛剛從部隊退役的學員魏毅凡坦言,4天課程下來,性格等專業測試、簡歷制作是自己最大的收獲,也明確了就業意向,“通過測試發現自己的優點,適合什么崗位,然后制作簡歷。真沒想到,求職的學問這么多。”
像何晨梓、魏毅凡一樣,不少參營學員都表示對今后的就業求職更有底氣了。
指導教師:“不放過”每位學員,希望他們“在營”有所收獲
“趙心怡請你上臺畫出你理想中的職業家庭樹;王成佳來試試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評;嵇曉磊向大家分享一下你在部隊克服挫折的故事……”實訓營第三天的課堂上,全國十佳職業指導人員、安徽省求職能力實訓營講師杞璇時不時地與在場學員互動,上課期間“不放過”任何一個學員。“開營之初,個別學員性格內向,總是低頭,對課堂參與感不強,我就會主動對他關注和引導,讓他也能‘沉浸入營’。杞璇希望,他們能在這個實訓營真真正正能收獲一些。
“實訓營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陪伴式服務。”記者聯系上了第二期實訓營學員張瑾暉,他告訴記者,授課老師針對學員自身情況,幫助學員處理個性化難題,及時答疑解惑,“因為我要準備考試,老師還為我推薦了合肥市見習就業崗位,非常貼心。”
9月25日是本期實訓營的第三天,杞璇早早就來到培訓現場,做著上課準備,盡管是“大班式”授課,但與之前每期參與實訓營的“職業指導大師”一樣,杞璇也十分關注每位同學的個性,以便在互動式授課中能幫助學員們正確評估自己的職業能力。
在她看來,這群離校未就業的大學生在專業知識上是足夠的,欠缺的是人際社交、溝通表達等能力以及求職技巧,“對于一些畢業至今都未工作過的學員,我們希望在實訓營里,他們能完成從學生到社會人的轉變。”杞璇認為,他們需要學習職場的溝通交流和應變能力,比如有的學員在面試緊張、不善溝通,實訓營通過模擬面試消除學員的求職恐懼感。
通過7天的課程,不少剛開始內向內斂的學員,最后也可以上臺分享、表達自己,“無論是成功求職,還是他們至少愿意主動溝通交流,看到這些變化,對于我們授課老師來說,很有成就感。”
路演同樣是一門極具挑戰的課程。國家高級職業指導師王永勝介紹,實訓營會讓學員們自愿選擇諸如市場部、行政部、人事部等部門,以路演形式籌辦一場招聘會,邀請企業HR過來觀摩和了解,從而為企業和學員搭建“求職窗口”。
實訓營:跟蹤服務期長達6個月
實訓營亮點之一就是“不只重視培訓內容,也要關注后續求職動向”。
包河區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副主任,國家高級職業指導師王永勝告訴記者,實訓營的每期開營之初都會建立一個微信群,后續的6個月服務期內,班主任會一直與群內學員保持聯系。“學員們在求職過程中有疑問,可以隨時咨詢班主任,原則上我們要求每期班達到85%的人穩定就業后,我們的‘服務’才算得上結束。”王永勝如是說。
但實際上,微信群早已超越普通“業務交流”性質,成為學員們的“報喜地”。“在求職過程中,不少學員用到我們教的方法和原則時,都會高興地與我們分享。”杞璇說,有位學員在面試時用到了課堂上學到的“四大法則”,最終企業很滿意他的面試表現,也順利入職。
實訓營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學員盡快就業。為此,合肥市通過公開招募,京東方、海爾等40多戶企業成為合肥市求職能力實訓營就業實踐基地。每期培訓班的最后一天安排就業雙選會。
“營”內培訓,“營”內就業。今年4月23日,首期實訓營培訓班的最后一天,京東方、海爾工業園、青松食品等10余家企業走進課堂舉辦就業雙選會,帶來了包括工程類、研發類、營銷類、管理類等上百個優質實習、就業崗位。
首期實訓營培訓班有27名學員,培訓結束后一周內15人就業,目前25人實現了就業,達到了培訓的預期效果。第二期培訓班就業率目前也超過了70%。
第二期培訓班學員朱穎琛通過實訓營的“牽線搭橋”,成功入職包河區司法機關的勞務派遣崗位,“實訓營確實有很多諸如人格測試、簡歷制作等硬核課程,我的收獲很大。”
據介紹,求職能力實訓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合肥市已組織學員班11個班次(目前在訓7班),培訓離校未就業畢業生、退伍軍人、其他青年群體等各類人員357人,其中已結業147人,在訓210人,目前綜合就業率達55.1%。
青年群體的就業指導:積極探索求職實訓的“合肥經驗”
人社部在安徽等省市試點開展主要面向離校未就業大學生等青年群體的求職能力實訓營項目。作為試點城市的合肥,要總結經驗在全省、全國推廣。
在師資招募管理中,合肥市整合各級公共就業人才機構、高等院校和重點產業鏈企業,從就業服務、職業指導、心里咨詢、人力資源管理等相關工作的人員中招募、培訓和組建合肥市求職能力訓練師資庫。通過建立師資日常管理檔案,記錄師資報名、選聘、教學和提供就業服務等情況,對師資實行動態管理。
截至目前,合肥市已有培訓合格師資42人,其中2名老師順利通過全國求職能力實訓工作培訓班的考核,合肥市現有師資隊伍人數排在全國前列。
合肥市對培訓前的計劃申報、培訓中的教學管理及監管和培訓后資料的收集整理歸檔、學員服務及學員后續就業服務等工作做了明確要求。建立培訓機構績效評估制度,對培訓的組織實施、教學計劃推進、現場管理、培訓質量、學員滿意度、后續服務開展情況等進行績效評估。
今年以來,人社部多次來合肥市開展求職能力實訓教學觀摩活動,各省、市對合肥市先行先試,大力推進“沉浸式教學、互動式體驗”創新做法,予以了充分肯定和認可。
“海口的求職能力實訓目前還是空白,我們此次過來學習,也是為了把合肥好的經驗帶回海口,提高我們的就業指導能力。”海口市人力資源開發局職業技能開發科科長林友輝說。
合肥市公共就業人才服務管理中心主任曹靜表示,希望通過實訓營這樣的平臺,讓年輕人更好地了解職業發展的趨勢和需求,提高自身的職業素質和能力,帶動更多優秀青年高質量就業,助力企業健康發展。
責任編輯:陸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