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安徽自貿試驗區蕪湖片區的大陸汽車車身電子系統(蕪湖)有限公司內,工作人員檢查設備運行狀態。(資料圖片)記者 徐旻昊 攝
制度創新是自貿試驗區建設的核心任務之一,在以開放倒逼改革的發展進程中占據重要地位。兩年多來,安徽自貿試驗區在貿易、投資、金融等領域不斷探索,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制度創新持續領跑,輻射帶動力不斷增強。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創新成果不斷涌現
“‘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審查’下放到安徽自貿試驗區后,以前至少需要幾個月時間才能走完的審批流程,現在大幅壓縮至2天。”在不久前召開的安徽自貿試驗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辦公會上,省委編辦副主任江鴻舒說。
今年一季度,省委編辦持續深化安徽自貿試驗區特別清單建設,調整優化原有行政權力、公共服務、中介服務便利化改革3類事項,拓展賦予內部審批、事中事后監管等N類事項,下放賦權260項省級管理事項,服務保障自貿試驗區建設。“針對部分行政權力中介服務環節多、耗時長這一堵點難點,我們對自貿試驗區34項中介服務事項進行‘四減三優轉’便利化改革,即減事項、減環節、減時間、減費用,優化中介服務要素支撐、專業指引、服務咨詢,將原必須付費委托中介機構辦理的轉為企業自行辦理。”江鴻舒說,現在,片區內建設項目涉及環評審批、使用林地等,影響輕微的無需開展相關論證和技術評估;辦理醫療器械、醫藥衛生等準入審批,相關檢測、評估等7類中介材料實行容缺受理、快速審批,促進企業降本增效。
自貿試驗區是引領對外開放的重要載體。合肥海關持續優化監管流程,對重點企業、特殊商品等實施差異化監管,采取進口大宗商品貿易便利化措施。
據了解,今年一季度,88批進口礦產品享受“先放后檢”,213批大宗商品不實施重量鑒定,4批進口銅精礦不實施品質項目檢測;采取自用零部件“集中申報、統一驗核”免3C證明措施,一季度共驗放產品7批,涉及金額46萬元;對符合條件的入境維修復出口產品免于實施裝運前檢驗,一季度進口入境維修產品203批,共7747萬元。
“目前,由合肥海關牽頭的涉及安徽自貿試驗區的16項任務均已全部啟動。”合肥海關副關長謝國柱說。
金融領域,雙向開放不斷深化。我省聚焦跨境投融資便利化深入開展“跨境人民幣惠企便民”專項行動,支持銀行與清算機構、非銀支付機構合作為跨境電子商務提供結算服務,截至一季度末,安徽自貿試驗區內跨境電商人民幣收付合計217億元;推進資本項目創新政策及資本項目收入支付便利化政策擴面增量,截至去年末,區內企業共辦理經常項目購付匯、收結匯及劃轉等手續1.7萬筆,業務規模86.5億美元,區內企業利用外債模式調整試點業務提升外債額度近2億美元,有效節約資金成本、提高周轉效率。
聯動區共享改革經驗
在合肥、蕪湖和蚌埠3個安徽自貿試驗區片區以外,我省其余13個市均設立了聯動創新區。安徽自貿試驗區積極探索、先行先試,形成新一批標志性建設成果,再在地市復制推廣,探索形成新一批創新舉措。
亳州市積極探索自主創新,圍繞現代中醫藥和農副產品深加工兩大主導產業,自主創新“保稅貨物融資貸款”模式,建立進出口企業“白名單”制度,30多家企業分別獲得發放貸款2200萬、融資8109萬元以及授信貸款額度。
亳州市商務局二級調研員魯文光說:“借助聯動創新區先行先試優勢,我們正積極向省商務廳申請給予亳州市中藥材現貨倉單、現貨訂單交易模式先行先試,突破現行交易模式瓶頸,促進中藥材貿易規模快速增長,帶動中藥產業轉型升級。”
池州市聚焦開放型經濟發展,成功運用市場邏輯、平臺思維、資本力量建立“核心企業+保稅倉庫+供應鏈金融+大宗商品進口”有效合作模式,為重點進口企業解決17億元進口授信問題;幫助重點企業搶抓白銀國內外有利價差市場機遇,在全省率先開展首筆白銀加工貿易業務。
如今,13個聯動創新區積極主動與安徽自貿試驗區對接合作、資源共享,在平臺、產業、項目、人才等方面深度合作,協同建設高能級對外開放平臺,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
宣城市商務局局長袁舜玲說:“一季度考核范圍內的國家和省級改革試點經驗復制推廣率100%。”今年一季度,宣城聯動創新區新增注冊企業929家,同比增長115.55%;截至3月底,宣城聯動創新區首批重點項目21個中,已投產13個,完成投資95.84億元。
聯動創新區內,發展活力足,彰顯出改革開放試驗田的標桿示范引領作用。“自貿試驗區+聯動創新區”,全省協同發展“一盤棋”,新的開放格局正加快形成。
持續深耕自貿“試驗田”
記者從省自貿辦了解到,該辦牽頭梳理了各片區64個重點產業項目實施清單和24個重點功能平臺實施清單,各項重點工作已陸續展開。
今年,投資專項牽頭單位省發改委將繼續推進強化科創產業賦能、協同推進十大新興產業“雙招雙引”等工作;貿易專項牽頭單位合肥海關將繼續支持海關特殊監管區域與自貿試驗區高水平實施RCEP開放舉措,爭取打造國家級中歐班列集結中心;金融專項牽頭單位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繼續推進探索開展差異化、特色化金融制度集成創新,推進跨境人民幣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圍繞自身戰略定位和區位優勢,各自貿試驗片區內,新一季度的工作也已經啟動。
合肥片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劉夢龍告訴記者,二季度合肥片區著重推進全省數字定價交易平臺建設,探索建立大數據定價機制,創新法律服務市場稽查制度等。同時,梳理市場主體訴求,推動符合條件的外資旅行社入駐,推進“允許注冊在自貿試驗區內符合條件的外資旅行社從事除臺灣地區以外的出境旅游項目”在片區落地。研究謀劃在RCEP創新服務中心設立預約制窗口,集成法律、金融、貿易等多項服務。盡快出臺新型易貨貿易“雙白名單”,擴大試點企業范圍,協調推進業務監管措施落實。
疊加江港、空港優勢,蕪湖片區計劃進一步優化“聯動接卸”“抵港直裝”等新模式,打造長江中下游水運集散中心;積極將蕪湖港申請作為再生銅第一進境口岸,帶動蕪湖再生銅貿易發展。蕪湖片區管委會主任何紅旗說:“接下來將深化與長三角自貿試驗區聯動,加強與聯動創新區合作,復制推廣制度創新成果,最大限度釋放自貿試驗區紅利。”
在蚌埠片區,一批重大項目已進入建設階段,接下來,將積極推動世界級硅基制造業中心新型顯示產業園EPC一期項目、5GW高效異質結太陽能電池片及電池組件生產基地項目等重大產業項加快建設。“圍繞通道建設,整合發揮各類平臺作用。”蚌埠片區自貿辦副主任楊艷表示,要充分利用蚌埠港國際集裝箱碼頭、皖北保稅物流中心、國家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跨境電商綜試區等現有平臺,推動綜保區申建工作,探索“跨境電商+市場采購貿易+自由貿易試驗區片區”融合發展。(記者 彭園園)
責任編輯:王振華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