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加強養老服務保障”成為保障基本民生和發展社會事業的工作重點之一。智慧養老是現代養老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智慧養老深度融合應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以信息系統和智能產品為載體,鏈接養老供需雙方,實現資源的高效對接和優化配置,不僅有助于養老服務發展及新型養老模式的創新應用,還可以大幅提升健康及養老服務資源利用效率和能級,推動健康及養老服務質量升級。我們要突出科技賦能,創新推動智慧養老建設,以智能化發展助力健康養老服務提質增效,有效提升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優化智慧養老發展環境。一方面,完善制度環境。發揮“有為政府”作用,充分利用好政府在智慧養老發展的戰略謀劃、制度設計、基礎建設和人才支撐等方面的優勢;通過機制創新、要素集聚、平臺搭建和政策支持,形成政府、企業、社會多方協同聯動、競合共生的生態發展格局,形成多元共治的智慧養老服務治理體系,建立激勵有效、彈性包容、監管到位、安全可控的治理制度,實現智慧養老的常態化監管;貫徹和實施《安徽省養老服務條例》,依法推進智慧養老發展。另一方面,優化營商環境。發揮“有效市場”作用,充分釋放經營主體創新活力和內生動力;進一步用好政府引導基金和健康養老產業投資基金,強化對養老產業關鍵領域和重大項目的投資帶動;發揮龍頭企業對智慧養老經濟的引領性,吸引中小企業積極參與智能產品研發和養老服務落地;實施“培育”和“引進”相結合的發展方式,依托養老產業“雙招雙引”推介會和論壇,大力推進智慧養老“招大引強”,不斷壯大智慧養老服務市場力量。
完善智慧養老建設體系。一要完善智慧養老平臺支撐體系。建設和優化省級養老服務綜合管理系統,集數據采集、在線監管、應急響應、為老服務等功能于一體,打造全省智慧養老服務云平臺;加快研制養老信息數據標準,打通行業管理部門、為老服務主體、服務對象之間信息孤島和數據壁壘,營造互聯互通的智慧養老應用環境,實現養老服務信息縱向貫通和橫向對接,最終實現“一個平臺、一張網絡、一通到底”。二要完善智慧養老產品支撐體系。鼓勵數字化健康養老服務關鍵產品研發,培育一批智慧養老產品研發中心,發展健康管理類可穿戴設備、便攜式(自助式)健康監測設備、智能養老監護設備、家庭服務機器人等,滿足多樣化、個性化健康養老需求。三是完善智慧養老服務支撐體系。支持智慧養老機構建設,繼續實施智慧養老機構創建工程;支持智慧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項目)建設,進一步提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領域智慧化水平,建設具備供需鏈接功能的居家養老服務信息平臺,依托平臺和智能終端設備,提高服務轉介效率,為老年人提供方便可及的助餐、助醫等服務,塑造“皖美養老”服務品牌。
壯大智慧養老相關產業。其一,加快智慧養老新技術研發,完善健康養老技術基礎研發體系。瞄準關鍵軟件、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戰略前瞻性領域,聚焦、挖掘安徽省比較優勢,補齊關鍵技術短板。依托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發展一批智慧養老新型研發機構或聯合體。其二,加大智慧養老新產品開發,增強健康養老產品的供給能力。重點圍繞老年人的健康管理、照護服務、安全防護和情感關愛需求,不斷豐富智慧健康養老產品種類,研發和生產可穿戴式智能健康管理設備、康復輔助醫療器械、養老監護看護智能產品、家庭服務機器人等;同時,要加強老年人的信息技術和智能設備教育,破解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使老年人也能樂享移動互聯網、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帶來的紅利。其三,促進智慧養老服務業發展,提升養老服務智慧化水平。圍繞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居家醫療等需求,發展老年宜居產業;圍繞老年人的文化娛樂、旅游康養等需求,發展老年旅游產業;圍繞老年人的健康養生、金融理財等需求,發展老年教育產業。通過相關產業的發展,真正促進實現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學、老有所為。
魏亞龍
(作者單位:合肥工業大學管理學院。本文系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1AZD116]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王振華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