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本網訊(記者 史洪芳)3月9日下午,記者從安徽省委宣傳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近年來,我省把促進農民增收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中心任務,聚焦農民收入鍛長板、補短板、強弱項。2022年,全省農民收入19575元,增長6.5%,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位次由2015年的全國第18位上升到第13位。2023年,我省將進一步深化農民增收4項行動,力爭全省農民收入增長8%左右。
一是深化工資性收入倍增行動。重點是實施好實農村居民本地就業“121”計劃。通過去年一年的實施,我省農民本地就業水平明顯提升,本地就業人數同比增加15.6%,工資性收入增速高于全國1.5個百分點。今年要進一步落細落實,培育壯大縣域富民產業,帶動更多的農村勞力在本地就業。
二是深化財產性收入擴量行動。要加快推進土地流轉,土地流轉率再提高3個百分點左右,進一步增加流轉農戶租金收入。鞏固提升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果,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提高農村“三變”改革質量,推動資源發包、物業出租、居間服務、資產參股,開展分紅的村占比再提高5個百分點;深入推進23個縣農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盤活利用改革試點,盤活鄉村巨量閑置土地資源,進一步拓寬農民財產性收入渠道。
三是深化經營性收入壯大行動。加快發展10大千億級綠色食品產業,推進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等小加工。發展鄉村旅游等新產業新業態,讓更多的增值收益留在農村、留給農民。加快發展新型經營主體和農業生產型服務業,鼓勵返鄉入鄉創業創新,家庭農場發展到24萬個,農民合作社穩定在11萬個、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發展到3.8萬個,帶動農民多增收。
四是深化轉移性收入提升行動。加強與滬蘇浙地區聯系,推動農民工輸入地與輸出地之間勞務協作,引導農民工有序外出就業。實施新生代農民工培養計劃,培訓30萬人次以上,帶動外出務工人員月人均收入提高500元以上。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逐步提高“8+1”綜合救助標準,提高低收入人口收入。
責任編輯:王振華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