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智慧社區是城市智慧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城市基層治理創新的重要抓手。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完善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臺”,為加強智慧社區建設指明了方向和路徑。
智慧社區是充分應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手段,整合社區各類服務資源,打造基于信息化、智能化管理與服務的社區治理新形態。智慧社區催生了城市基層治理結構、流程和技術工具的巨大革新,極大地提升了基層治理績效,為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們應看到在推進社區智慧化的同時也面臨諸多挑戰,例如智慧社區不“智慧”、數據整合難度大、重復建設、居民參與感和獲得感不強等。因此,加強智慧社區建設既要遵循數字智能技術發揮作用的基本邏輯,也要尊重基層社會治理的規律特征。持續推進價值理念、建設思路、體制機制、運營管理和制度規則的完善創新,促進二者深度融合發展,統籌處理好以下五對關系。
統籌技術理性與包容發展之間的關系。社區是黨和政府聯系、服務居民的“最后一公里”。智慧社區建設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著力解決人民急難愁盼問題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拓展應用服務場景,讓數字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但受傳統技術治理思維模式的影響,智慧社區建設有時會陷入“工具主義”“效率至上”的誤區,平臺建設、場景應用等多以“事”而非“人”為中心,以政府管理便捷程度而非以居民實際需求為依據,進而引發技術理性與包容發展之間的矛盾。為此,亟須推動人本價值的回歸,摒棄技術優先、以事為要的工具主義思維,將及時發現和滿足民眾需求、改進民生福祉作為智慧社區建設的第一要務;堅持服務優先、問題導向,在建設過程中充分尊重和吸納居民意見,加強實際應用效果和居民滿意度調查,推進供給與需求、技術要素與管理機制的有機融合;此外,還需樹立開放包容的建設理念,充分考慮殘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等群體的基本需求,消除“數字鴻溝”,構筑更豐富更便捷更公平的社區數字生活,不斷提升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統籌業務牽引與技術驅動之間的關系。技術的快速更新迭代,可以為基層政府提升數據采集與計算能力、優化管理決策流程、促進多元治理主體協同合作提供有力支撐。但其提升基層治理效能,還有賴于政府業務流程的整體優化與再造,有賴于技術方案和治理方式的融會貫通。反映在建設思路上,智慧社區建設必須堅持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聚焦基層治理需求與制度變革需要而有針對性地搭建服務平臺,以業務牽引促進數智技術與城市社區這一基礎性治理單元的深度結合。一方面,堅持實用性與前瞻性相結合逐步引入各種新興技術手段,立足城市基層治理特點,明確智慧社區的重點應用場景,加強5G網絡、物聯網、智慧終端、視覺終端等技術設施建設,著力構建智能集約的平臺支撐體系,以技術驅動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另一方面,針對政民互動、社區減負、公共服務整體性供給等管理需求,加快基層治理體制機制創新,優化社區服務供給體系,促進線上平臺和線下業務流程的融合,著力提升基層政府線下治理能力,避免技術上過度“求全、求新”,防止“用技術呈現問題”代替“用制度解決問題”等新的問題出現。
統籌整體規劃與職能分工之間的關系。智慧社區建設涉及基層治理和服務的各個方面,覆蓋面廣、關聯性強,必須強化系統理念,整體謀劃。因此,加強政府間縱向集中與橫向合作,做好整體規劃、統籌布局,是智慧社區順利推進的重要保障。加強頂層設計,將智慧社區納入區域信息化建設規劃,逐步構建統一的社區治理信息化平臺,統籌推進智慧社區基礎設施、系統平臺和應用終端建設,強化系統集成、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厘清權責界限,按照分級分類的原則逐步完善智慧社區管理體系與服務平臺,建立基層治理數據庫,推動不同部門、不同行業領域之間的數據開放共享,實現數據“一次采集、多方利用”,讓數據充分地活起來、用起來;加強配套制度建設,制定社區信息共享清單,建立社區數據資源標準體系,完善條塊之間的數據共享交換機制,全面提升基層政府跨部門、跨層級的數字協同能力。
統籌政府主導與多元共治之間的關系。“打造成智慧共享、和睦共治的新型數字社區”是智慧社區建設的基本目標。智慧社區建設必須堅持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加強政府與居民、物業企業、服務商和其他社會主體的協同與合作,在廣泛鏈接多方資源的基礎上逐步建起來、強起來。一是拓展居民參與渠道,及時了解居民實際需求和用戶體驗,吸納民眾智慧,推動智慧建設從政府主導邁向社會建構。二是加強與社會單位合作。較之政府而言,部分數據企業、物業服務企業等在建設資金、技術支持和專業服務方面有著明顯優勢。可以通過法律途徑厘清權責邊界、技術運用邊界以及數據采集和使用邊界,運用信息公開、經濟激勵等多種方式吸引多元主體參與,強化政府與社會單位之間的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在合作中推動智慧社區發展。三是加強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包括加強人才培養、促進科技教育資源共享,以及探索以治理數字化項目為載體的靈活用人模式強化高校、科研院所與基層政府之間的人才交流。
統籌安全與發展之間的關系。安全是創新發展的基礎。尤其是在基層社會治理中,諸多數據信息都與居民個體隱私安全息息相關。加強智慧社區網絡和數據安全管理、保護個人隱私安全,直接關系到智慧社區建設能否順利推進。事實上,當前各種因高空拋物監控、智慧門禁系統等引發的個人信息泄露或濫用問題,正引發人們越來越多的質疑。智慧社區建設必須全面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持促進發展和依法管理相統一、安全可控和開放創新并重。一方面,加強數據技術管理的制度建設。重點健全網絡安全防護制度,規范數據采集、傳輸和共享等各環節管理,依法保護居民信息安全和個人隱私,建立健全算法風險應對機制,保證智慧社區建設以安全、透明且負責任的方式運行;另一方面,強化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防護。包括開展對新技術新應用的安全評估,健全數據分類分級保護、風險評估和檢測認證,健全對算法審核、運用、監督的技術措施,充分保證政府信息安全、保護居民和其他使用者的權利與選擇。
責任編輯:王振華